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养老事业发展的审议意见 | ||
| ||
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 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县养老事业发展的审议意见 (2025年5月16日仙居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六十六次主任会议通过)
县人民政府: 养老事业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承载着无数老人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多年来,养老问题一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县人大常委会也高度关注,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列入重点调研课题、组织代表视察、开展专题询问等多种形式,持续关注推动养老事业补短提升。2024年8月27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了全县养老事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提出审议意见交县政府处理。为强化跟踪监督,推动我县养老事业提质提速,2025年4月30日,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骆骏骞所作的《关于全县养老事业发展专题询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和县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主任吴疆宏有关调查情况汇报,并进行了认真审议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总体为满意,其中统筹协同格局有待健全、养老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智慧养老尚处起步阶段等三项问题的落实为满意,养老服务质量亟待提高和护理短缺形势依然严峻等两项问题的落实为基本满意。 会议认为,县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专题询问审议意见的办理工作,采取了切实有效措施推进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养老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服务供给、医养结合、人才培育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短板和不足,需要我们多方协同、综合施策、久久为功。为此,会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筹布局,夯实基础,织密养老服务网络 1.科学规划三级养老网络。处理好城乡、供需、物质与精神等多重关系,优化县、乡、村三级养老设施布局,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建设,实现“一镇一院、一村一站(一片区一站)”全覆盖。 2.盘活闲置资源。全面排摸农村闲置校舍、集体用房等闲置资产,优化布局“老省心”综合体,解决农村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覆盖面不广问题。 3.强化小区养老设施配套。属地乡镇街道应在新建小区规划阶段前置介入,确保小区养老用房配建到位,并完善软硬件设施,推动从“有”到“管用”转变。 二、规范管理,创新模式,打造优质服务体系 1.强化监管与安全。加强机构监管,规范服务与安全标准,重视智能消防设备和无障碍疏散通道建设,强化日常检查,确保安全、舒适、卫生等基础条件达标。 2.优化“公建民营”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领域,强化资质审核与运营监管,平衡公益性与市场化需求。 3.推进医养结合。总结下各镇等试点经验,出台专项政策,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院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或托管乡镇敬老院,实现医疗资源下沉。 4.强化人文关怀。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注重软件建设,满足老年人精神需求。鼓励健康老人帮扶失能老人,探索养老服务志愿者积分制度,发展互助式养老。 三、多元保障,强化支撑,筑牢持续发展根基 1.拓宽资金来源。设立养老事业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农村设施建设和运营补贴,引导社会资本和慈善资金参与。 2.加强宣传引导。采取“观念引导+体验转化”宣传策略,通过案例宣传和实地体验,实现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等多层次选择。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随着长护险推开和完善,养老护理人员需求增加,将养老护理纳入职业技能重点培训体系,与职业中专等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人才,同时鼓励机构自主开展内部培训。 以上审议意见,请县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将办理情况送交县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征求意见后,于2025年7月31日前向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书面报告。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