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11331024002681022T/2025-12663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5-05-23 发布机构 县教育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仙居县教育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5-05-23 访问次数:

一、2024年工作亮点

今年以来,仙居县教育局以教育提质为总抓手,全面落实“两创五突破”行动,在教育基础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系统效能治理上都取了一定成效。

(一)教育基础保障不断加强。一是教育项目有序推进。共完成投资4.69亿元,有序推进18个项目建设,华师大附属仙居学校、横溪幼儿园等项目投入使用。二是办学条件有效改善。统筹资金5500万元,完成全县33所公办幼儿园一期提升改造;投入资金2000万,完成中小学校设施设备添置升级;投入资金1084.23万元,完成城区8所小学食堂改造提升。三是校网布局不断优化。制定仙居县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方案,升格1所小学,整合4所完小至乡镇中心校,完成3所中心校初中部起始年级的优化调整工作。

(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是“五育并举”有效落实。开展教育系统“百校争先、擂台比拼”活动,推进阳光体育品牌打造、“一校一品”建设等工作,今年共创成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学校1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所、浙江省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1所。二是初中提质稳步推进。开展学校三年行动规划评审,出台培优补差行动方案,成立5个学科中考命题专家组,组建教育提质和规范办学视导专家组,初中教育质量呈现逐年进位的态势。三是“县中崛起”初见成效。优化县域高中资源布局,仙居第一高级中学项目开工建设。加大结对帮扶力度,仙居城峰中学与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出台《高中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细则》,每年增加600万元专项用于激励高中学校。

(三)系统效能治理有效优化。一是狠抓师德师风治理。出台《仙居县校长、班主任、教师“三支队伍”日常行为规范》《仙居县师德师风建设问责办法》等系列文件,印发《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文件汇编》,开展师德师风日常监督,全县师德师风明显好转。二是狠抓教师队伍治理。创新校级领导选拔机制,对3个校级领导空缺岗位实行公开竞聘。建立名优校长教师人才库,共有5人入选“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1人入选“长三角中小学名校长联合培训工程”。三是狠抓校园安全治理。常态化开展校园安全检查、校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工作,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1503个,开展防欺凌、防诈骗等专项督查行动19次,化解处置70余个涉校涉生矛盾纠纷。

二、2025年工作思路

2025年,仙居县教育局将围绕“打造高水平教育体系、增加高标准资源供给、强化高效能治理保障”,全力推动仙居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打造高水平教育体系。一是完善五育并举机制。树立系统质量观,落实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围绕“永安溪畔思政一体化”主题,开展“同饮永安溪水,共做时代新人”思政一体化系列活动。深入实施阳光大课间示范建设、劳动教育示范建设、科学教育促进等行动,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计划。二是深入推进教育提质工作。深化“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围绕“队伍建设、质量提升、特色发展”三项工作,开展“一月两校三提升”活动。深化“县中崛起”行动,推进县域普通高中特色多样化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工作,与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共建现代医疗器械产业学院,提升县域产业发展能级。三是推进教育领域改革。实施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改革,探索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完善骨干教师城乡、校际交流机制,全面推进小学生综合评价改革。

(二)增加高标准资源供给。一是抓教育项目建设。力争仙居县下各镇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投入使用,开工建设经济开发区东部配套园,启动南峰中学、东区九年一贯制学校项目前期;有序推进仙居县第一高级中学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二是抓校网布局优化。根据人口集聚趋势,稳妥推进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升,明年计划优化调整2所小规模学校,并逐步缩小横溪镇各完小班级规模。三是抓硬件设施改善。投入5030万元用于各校计算机、网络设备、功能教室设施设备的添置更新以及校舍的维修。实施中小学午休躺睡工程,投入资金300万元为全县5000名学生配备午休躺睡装备。

(三)强化高效能治理保障。一是强化“两个创建”。抓好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根据今年省级评估实地核查意见和问题清单,制定整改方案,推动整改落实,并全力抓好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力争明年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评估。二是强化队伍治理。对照《仙居县教师队伍建设“三提工程”实施方案》,实施“队伍形象提升、队伍素养提升、队伍治理提升”三提工程,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聚焦校长、班主任、教研员等“三支队伍”,完善校长队伍“能上能下”机制,落实班主任管理能力提升和名班主任培养工程,建立教研员准入、退出机制,推进教师队伍评价、奖励、保障等机制改革。三是强化安全治理。健全“法制副校长”“校园专属网格”等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常态化开展校园矛盾纠纷排查整治行动,推进食品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加强校门口防冲撞和校内“人车分离”工作,全面落实“护学岗”行动。深入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正向赋能、阳光成长”行动。



信息来源: 县教育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