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不简单·白塔镇丨解码白塔文旅基因
|
||||
“我们有句话,白天爬完神仙居,晚上要看《寻仙记》……”五一期间,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内的《寻仙记》演出团队几乎“长”在了抖音,一天不落地直播带货演出门票,带动上万名游客观看演出。 更令人欣喜的是,观演游客普遍选择在附近留宿、吃饭,无形中带动了当地消费。 在仙居县白塔镇,旅游产业从不局限于一地一景,而是以“旅游+”理念推动城市提质焕新,不断丰富文旅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将旅游动线延展至全域,将“旅客流量”转变为“经济增量”。 PART.01 提质:打造餐饮集群 5月1日,位于白塔镇感德村的鱼老猫·古堰渔村餐厅开始内部试营业。仙居鱼老猫品牌创始人张磊邀请了不少新老客户试菜,“大家都很满意,觉得这家餐厅是鱼老猫系列餐厅里最好的。” 鱼老猫·古堰渔村餐厅所处的位置,原是感德村里的古民居。白塔镇将其修缮后,打造成百年豆腐坊,为游客提供磨豆浆、做豆腐体验项目。可惜,每逢旅游淡季,几乎无人问津。 “我们发现,百年豆腐坊的使用效率比较低,同时,感德村及周边区域缺少餐饮店,特别是符合年轻人和游客需求的高端餐饮。”白塔镇副镇长周彦姿说,他们想在古民居引入高端餐饮业态,弥补短板。 去年,白塔镇开始摸排当地知名餐厅,试图引入优质餐饮品牌。由于仙居鱼老猫餐饮在当地颇具名气,白塔镇将其列为重点引进对象。 “我一直想在环神仙居景区片区,找一间临水的老房子开餐厅,两年前就留意到了感德村的百年豆腐坊。”张磊说,“白塔镇邀请我去看场地,我越看越满意。” 闲置古民居变高端餐厅是白塔镇打造餐饮集群的举措之一。去年以来,白塔镇盘点辖区内闲置的空间资源,梳理出适合改造为餐饮空间的优质资产,吸引多家高端餐厅入驻。 PART.02 破局:补足夜游经济短板 每天傍晚时分,如意湖边都会响起一阵明快的音乐,随之而来的是数名舞者。他们身穿《寻仙记》工作服翩翩起舞,吸引附近的游客围观。结束后,意犹未尽的游客主动询问《寻仙记》,打算购票观演。 《寻仙记》是仙居县为数不多的夜游实景演出。为吸引游客,去年底,神仙居旅游度假区全面铺开《寻仙记》的引流活动:与100多家旅行社达成合作,被纳入旅游路线点位,并推出部分免票活动,刺激旅行社输送游客;抖音直播推广《寻仙记》…… “多渠道引流后,观看《寻仙记》的游客数量大幅增加,从每晚一场表演,增加到了四场。”《寻仙记》项目经理黄云飞说,今年,他们将尝试常态化演出,提高夜游游客转化率,将更多游客留在白塔镇。 在白塔镇,夜游经济正迎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去年9月,仙居高铁站开通运营,给白塔镇民宿产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民宿产业的客群普遍来自江苏、上海、杭州、温州等地。高铁开通后,便捷的交通条件使游客更倾向于日游神仙居,夜游周边城市。 游客的选择让白塔镇重新审视夜游经济的巨大潜力。“住宿和餐饮占据旅游消费的‘大头’,只有大力发展夜游经济,才能把人留下,把消费留住。”白塔镇副书记郭伟烽说。 为此,白塔镇一边鼓励现有业态加开夜场,在节假日推出音乐节、龙虾节等特色活动,一边提升基础设施,打造旅游风情街区,为夜游经济扩展更多可能性,变“流量”为“留量”。 PART.03 跃升:混搭多元业态 5月1日,神仙花谷乐园内热闹非凡:缤纷花海间,游客摆出各种姿势打卡拍照;萌宠乐园里,孩童兴奋投喂动物;ATV赛车区,游客驾驶越野车风驰电掣。不远处,神仙花谷乐园二期建筑渐具雏形,将于今年7月对外开放。 “一开始,艾绿集团就相中了神仙居旅游度假区。这里的山水资源和度假氛围十分契合项目需求。”神仙花谷项目副总经理储大伟说。 去年中秋,神仙花谷乐园一期对外营业。虽然开放规模不到200亩,但吸引了大批游客。客流高峰期间,单日曾接待三千多名游客。良好的市场反馈助长了艾绿集团投资项目的信心。该集团后续追加大额投资于神仙花谷乐园二期,增设游乐设备的种类。 神仙花谷乐园的入驻丰富了白塔镇的旅游业态,也加速了当地文旅产业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升级。 去年,白塔镇根据乡村原有条件,差异化打造多元业态—— 在高迁村,打造省身堂艺术家工作站、石子门堂文化展示馆等10余处艺术场所,80余处美学空间,游客可近距离欣赏彩石镶嵌、针刺无骨花灯等文化遗产;在上叶村,打造“乡野·市集”与燕子书屋,带给游客更多休闲体验;举办非遗“打铁花”、青溯营地、篝火晚会、音乐派对等特色文化活动…… 旅游业态多点开花,游客的旅游路线也从神仙居景区向周边乡村延伸,渐渐勾勒出白塔镇的全域旅游新图景。
信息来源: 白塔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