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把“工位”搬进了大自然
|
||||
当乡村有工位,于风景中创价值。近年来,仙居县大力实施“人才入乡”专项行动,推动“大自然工位”与现代化工位的互助互补,解锁职场与生活的多元体验,探索创造充满活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乡村创业就业新场景。 走进白塔镇仙景村,这里依山傍水,美不胜收。“一眼就让人心旷神怡,感到轻松宁静。回归自然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让我常常‘灵光乍现’,迸发出许多创意点子。”某乡旅总经理杨骐羽是仙景村的乡村运营合伙人之一,“作为神仙居脚下第一村,我对仙景村的发展潜力充满信心。”基于这份热爱与憧憬,杨骐羽带领团队在村口精心打造了青溯文旅新空间,溯溪休闲模式吸引了众多青年人才将工位搬至绿水青山中。 创业何必去远方,仙居就是好地方。据了解,仙居以环神仙居共富示范带为重心,在全县精选的24个首批乡村合运营试点行政村,率先开展“大自然工位”试点,在政策、资源、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探索破题。白塔镇作为“我在仙居有个村”首批乡村合运营试点重点乡镇,布局整合了青溯、青艺宿地、乡村运营中心、咖啡馆等各类空间,推出78个大自然工位,配备桌椅、充电等基础设施,保障水电、网络、交通畅通,提供既舒适又便捷的乡村旅居式创业办公新环境。 把工位搬进大自然,让年轻人驻留乡村追梦。“作为研学的老师更需要在自然环境中去探索新的创意。”王宇翔是在双庙乡从事海亮研学的一名研学培训导师,其工作的“园林办公室”是一处将乡野自然与办公的巧妙融合,将闲置的草坪、院子利用起来的“大自然办公环境”,20个左右的工位WiFi全覆盖,定期组织的“蓝印花布”非遗体验、研学篝火晚会等特色人才活动也让这里的引力更强了。 面包窑“00后”主理人王子俊是一名“归乡人”,“通过小红书、朋友圈看到家乡‘在野集’的招募宣传,地方很有美感,招商政策很优,立马心动报了名,圆了开餐厅的梦想。”位于田市镇下街村的青创园区“在野集”,完善了人才共享空间、共富直播工坊、休闲公园等四大配套设施,以“党建领航+多主体共创共享”模式,吸引了柏楠书画装裱“共富工坊”、半野日咖夜酒、面包窑、有咖位等20余家商户入驻。 如今,这种入乡人才创业创新的新空间、新工位,已如点点灿星分散布局在仙乡里,不断打造着人才的理想栖息地和创新创业的热土,创造着“人才×乡村”的更多可能。截至目前,还打造了仙居农创客孵化园、科技产业园等10个现代“人才入乡”创业创新孵化平台,500余名入乡人才商业化、集中式办公需求得到解决。
信息来源: 人民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