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打好“全”“强”“严”组合拳,全力攻坚居住小区“两定四分”工作
|
||||
为破解居住小区垃圾治理难题,进一步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效能,仙居县立足自身特色,因地制宜,全力探索居住小区“两定四分”仙居模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 配套机制“全”,练好桶边督导“基本功”。 一是落实划片包干责任机制。构建属地街道、业委会、物业公司和执法人员的“3+1”责任体系,实行定人员、定职责、划片区的包干管理责任制。将全县53个居住小区分成10个责任区,集中开展“两定四分”扫楼行动,发放“两定四分”宣传册及分类垃圾袋,实现分类宣传全覆盖无死角。目前已开展集中“扫楼”行动37次,发放各类宣传品8万余份。二是强化桶边督导保障机制。制定《2024年垃圾分类督导员评价标准》,提升桶边督导工作规范性,落实桶边督导经费保障,全力推进桶边值守,并每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桶边督导讲评会。截至目前,已召开督导员工作点评会11次,发放桶边督导补助128.8万元。三是完善督导队伍建设机制。持续落实督导员分级培训制度,开展常态化垃圾分类专题培训,增强一线桶边督导员业务素养,助力源头分类质量有效提升。目前,全县通过督导员资格认证考试381人,中高级督导员18人,实现居住小区专业化桶边督导全覆盖。 联动治理“强”,弹好垃圾分类“合奏曲”。 一是突出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生活垃圾治理,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权责明晰、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广泛凝聚先锋力量,依托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机制,组织发动全县党员干部参与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桶边督导等工作,带动居民自觉养成分类习惯。截至目前,约有2万人次在职党员干部参与桶前值守。二是强化社区联动推进。联合县社会工作部,依托街道社区联动机制,将街道、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网格员紧密串联,坚持开展联合行动和专项督查,通过社区巡查快速发现处置,全面提升问题发现率、劝阻率和整改率。目前已完成居住小区巡查200余次,整改问题点位70余处。三是打造志愿服务阵地。将小区“拉风吧”打造为“两定四分”协同服务阵地,坚持敞开式服务,鼓励各类志愿服务队入驻服务并开展赋能和督导,形成“社区主导+社工策划+居民参与+社会组织开展服务”的良性工作机制。目前已成立垃圾分类桶边督导服务队8支,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43次,涌现了安洲街道“十姐妹”、盂溪守护者等垃圾分类志愿服务优秀代表。 督考跟进“严”,打好两定四分“攻坚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垃圾分类工作专项汇报,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参与垃圾分类调研督查,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县对部门、乡镇综合考核。对工作推进滞后镇街,县分管领导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二是实行分级评估。依托“线上+线下”资源平台,对居住小区开展两定四分“红黄绿”三色评估,实行“红黄绿”三色挂牌督办制度。通过APP互动平台或业主微信群、小区公告栏,每月公示垃圾分类“三色”评比结果,对绿榜(垃圾分类优秀)小区进行表彰,对红榜(垃圾分类不合格)小区按比例扣减桶边督导补助,并要求限期整改到位。截至目前,累计13个红榜小区垃圾分类桶边督导补助经费被扣减。三是落实执法跟进。建立“日巡查、周覆盖、月通报”制度,执法队员和分类办督导员定期不定期对小区展开常态化督查,重点督查集置点分类投放和桶边值守工作,并对已处置的问题清单进行“回头看”,确保居住小区“两定四分”落实落细。2024年以来,全县共发放限改通知书821份,共办理生活垃圾分类案件610件。 下阶段,仙居将持续发力,统筹推进,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不断提升生活垃圾治理成效,以垃圾分类“小事件”促进城市文明“大改观”。
信息来源: 县综合执法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