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2025年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后期市场预测
|
||||
|
根据农业农村部养殖场直联直报信息平台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全县生猪生产形势稳中有增,已累计出栏商品猪16.4万头,同比增长7.9%。具体分析如下: 1.补栏量趋于稳定。10月末,全县直联直报信息平台26个规模场生猪存栏151691头,环比增长4.86%。其中购入仔猪10973头,环比增长-26.6%,能繁母猪存栏15185头,同比增长-2.2%。能繁母猪是生猪供应的"总开关"。当前其存栏量虽在下降,但去化速度缓慢。行业正从"被动淘汰"转向"主动优化",养殖场户更多地淘汰低产、高龄母猪,以优化种群结构。生猪补栏量增长幅度波动小,市场趋于稳定。 2.出栏量幅度下降。10月份,直联直报平台生猪规模场出售商品猪11610头,同比增长-29.8%。 3.生产利润分析。近期全县生猪出栏价格持续走低,处于持续下跌状态。根据直联直报信息平台价格监测数据分析,10月末全县生猪规模场生猪出栏均价12.75元/公斤,环比下降10.8%;出售商品猪成本价14.6元/公斤,出售肥猪平均活重120公斤/头,生产盈亏约为222元/头。尽管生猪产能在减产,但前期能繁母猪高位存栏的效应仍在持续释放。规模企业出于现金流压力,在过去一段时间曾采取"以量补价"的策略,这反而加剧了市场的供应压力。此外,养殖户压栏增重行为也增加了中大猪的供应比例,进一步压制了价格。 4.后期市场预测。根据直联直报信息平台监测数据和近期生猪市场变化分析,目前生猪出栏、猪肉批发和零售价格处于缓慢下跌状态。今年的猪肉消费出现了明显的"旺季不旺"特征。这背后是消费习惯的结构性变化,消费者倾向于选择更多禽肉、鱼类等替代品。同时,暖冬天气也延迟了南方传统的腌腊需求。持续的亏损和疲软的价格使得养殖端对后市信心低迷。这直接导致二次育肥户(购买标猪进行短期育肥的群体)进场抄底的积极性大幅降低,而二次育肥本是消化市场过剩供应的重要力量。预计至今年年底,猪价大概率会在当前低位震荡运行,期间或因腌腊需求集中释放出现小幅反弹。但关键在于反弹空间有限,因为供应宽松的大格局并未改变。真正的市场拐点更有可能在2026年下半年出现。其前提是当前能繁母猪的调减效果能够顺利传导至商品猪供应。如果产能去化能够加速并持续,将为周期反转提供更强动力。 5.给养殖户的建议。密切关注规模猪场的出栏计划与节奏,尽量避免在集中出栏高峰期争相出售。利用冬至前后及南方腌腊季等需求可能回暖的窗口期,合理安排出栏。在微利甚至亏损时期,降低生产成本比追求出栏规模更重要。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