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群 > 清廉仙居 > 清廉仙居

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工作阶段性成果晾晒(三)


发布日期:2025-01-09 16:40 访问次数:

   今年以来,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会同县教育局、县民政局等8家单位,针对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不正之风,持续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整治。各牵头单位切实扛起专项治理主体责任,扎实推动治理工作走深走实,现分期向社会公布各专项治理工作阶段性成果。


项目六

项目名称: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专项治理

牵头部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做法成效: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谋划、多措并举,开展小区公共收益管理不规范问题专项治理,坚决遏制违规占用、挪用公共收益等行为的发生,切实维护业主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

摸清底数,夯实基础。联合街道、社区开展辖区内住宅小区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等公共收益管理人清资核产工作,全面摸清小区公共资产、资金底数、使用管理及收益情况。针对交房早、基础数据缺失的小区,通过查阅原始资料、现场走访调查等方式,逐步完善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截止目前,全县76个住宅小区已实现摸排全覆盖。

主动对接,高效推进。进一步规范我县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的归集、使用和管理,要求有公共收益的小区单独开设银行账户,实行专款专用。提高小区开户效率,积极对接四大国有银行了解开户所需材料及流程,提前共享备案资料,协助业委会高效开设公共收益账户。目前,符合开户条件的小区专户开户率达90%以上,位居全市第一。

回应民声,破解难题。强化信访投诉受理处置机制,畅通12345热线、微信公众号平台等群众信访投诉渠道,对收集到的问题线索,会同属地街道实行双重调查,通过多方会商后形成调查结果。今年以来,共收集问题线索30个,涉及小区公共收益情况未公开、业委会挪用资金等,已整改问题17个,澄清问题13个,会同属地街道处置永乐花园、云水苑等4个小区的问题线索,根据新标准规范存放资金73097.25元,追回资金26100元。



项目七

项目名称: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

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

做法成效: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牵头开展噪声污染问题专项治理,通过积极回应民生、严打违法行为、加大宣传引导等方式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噪声污染问题,共同维护生活环境和谐安宁。

统筹协作,积极处理涉噪信访问题。强化噪声污染信访投诉交办机制,设置县级噪声投诉专线,24小时接受群众举报,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噪声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形成监管合力,推动问题整改。今年以来,投诉专线和局执法大队共受理涉噪投诉举报件54起,均已整改落实。

严管严查,打击噪声超标排放行为 。强化各类噪声污染防治,重点对工业企业、固定设施设备、摩托车“炸街”等噪声问题开展排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依规予以查处。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共开展监督检查463次;立涉工业企业噪声超标排放案件3起,罚款4万元;立“飙车炸街”刑事案件3起,1起入选公安部“飙车炸街”经典案例。

宣传引导,提高噪声污染防治意识。结合世界环境日、中高考等重要节点,组织开展降噪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公众自觉守法、文明自律。通过在公园、广场设立“广场舞活动须知牌”,试点安装清听音响和噪声检测设备,实时监测、及时提醒,着力解决公共场所噪声扰民问题。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共出动宣传人员130人次,设立“广场舞活动须知牌”10个,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


项目八

项目名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问题专项治理

牵头部门:县卫生健康局

做法成效:县卫生健康局聚焦重点、多方发力,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专项治理,全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结合仙居实际,制定出台《仙居县卫生健康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步骤及时间节点。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就该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推动专项治理深入开展。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严格落实三年万名基层卫生人才招聘行动和“万医进修”三年行动。今年以来,共招聘本科毕业生15人,定向培养本科医学生7人,先后选派54名基层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切实提升基层人才专业素养和医疗水平。

坚持基层导向,夯实服务网底。通过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等创建活动,依托医共体技术支撑,不断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截止目前,全县20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国家服务能力评价标准,成功创建社区医院5家、市级特色基层科室10个。实现乡镇卫生院“浙里智医”系统全覆盖,AI辅助诊疗合计906.9万次。全县村卫生室服务能力达标占比高于上级要求8.4个百分比,政府办村卫生室占比同比增长11.1个百分点。全力推进村卫生室“心电一张网”建设,统一采购数字心电仪69台,通过“互联网+”医疗模式显著提高心血管疾病救治效率。

聚焦便民惠民,提升服务水平。严格落实“慢病配药更省心”惠民举措,制定《两慢病药物供应目录》,确保常用药物采购储备到位,并根据群众需求及时调配非常用药物。对符合条件的慢性病患者,提供4-12周的长期处方服务,截至11月底共开具长处方18.76万张。同时全县20家基层医疗机构均建成慢性病一体化门诊,并通过定期检查通报等方式,不断提升一体化门诊团队服务能力。



信息来源: 县纪委(监察委)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