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1024734494628R/2025-00596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5-01-21 | 发布机构 | 朱溪镇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朱溪镇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思路
|
||||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朱溪跨越赶超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朱溪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台州市生态后花园 台州市共富示范区”目标任务,坚定不移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福祉”工作主线,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干群砥砺奋进、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务实勤干,主动破解治理难题,热心回应群众诉求,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一)全力以赴抓项目、扩招引,经济发展不断向好。 一是经济发展韧性十足。以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增效来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项目为先、项目为大、项目为王”发展理念,一以贯之抓项目。我们在建项目23个,项目投资达4.3亿;在谈项目15个,项目投资达84.5亿。二是项目建设质效齐升。建立重点项目清单,铆足干劲抓项目,以时不我待的闯劲和只争朝夕的干劲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再提速、再突破。民生实事项目取得实效。改造了朱溪镇卫生院,免费提供“家门口”的健康体检;建设了大洪村标准化避灾场所,通过工程验收;完成了朱溪镇自来水厂项目初步设计评审;推进了朱溪镇养老服务中心项目,11月正式开工;生态公墓项目进入设计评审环节;新建了仙居县淡水水产动物科普馆,内有60余个淡水水产动物标本。文旅项目多点开花。投资25亿的仙山·天空之城项目推出了卡丁车、固定翼飞行体验、星空极限乐园等20多项运动,五一已对外营业;投资300万元的柿柿如意园项目,已全部完成种植;投资500万的杨丰山下塘“云上杨丰”高端精品民宿以及投资330余万的后塘村“不止山宿”精品民宿陆续对外营业,入住率达90%。三是招商引资亮点纷呈。坚持项目招引“一号工程”地位,出台《全镇全民全年大招商行动实施方案》,构建全员“大招商”工作体系,发动班子成员、机关干部、村干部广泛参与招商引资工作,赴广州、杭州、江苏、山西、深圳等地考察,考察项目23个,接待客商110余人,成功签约朱溪水库移民安置区BIPV零碳渔业循环产业园项目。在谈项目中,“天仑峰”包装饮用水和功能性饮料生产项目已初步确定投资意向,拟选址朱溪镇岩前小学区块;兰竺文旅杨丰山艺术市集项目拟规划修建一座以“竹文化、竹艺术、竹工艺”为核心的主题美术馆(博物馆)。 (二)精准施策强基础、促振兴,镇村品质不断提升。 一是城乡建设更加协调。完善集镇区功能布局和配套,有序推进集镇区更新。完成后岸村8亩建设用地、朱溪村14亩建设用地清表及首轮级差排基工作,推进官屋村、岩前村二三轮级差排基工作,解决无房户、缺房户安置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完成S321公路两侧白化坟墓整治。环杨丰山田园公路入选中国公路学会“2024年度交通与旅游融合创新项目”名单。朱溪镇入选2024年度革命老区乡镇红色乡村振兴试点项目的革命老区乡镇。二是土地空间更加广阔。完成耕地功能恢复743亩,已通过验收。组建耕地保护日常巡查队伍,对辖区全域耕地定时巡查,即查即改。持续巩固“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成果,共计开展“大棚房”问题全面整治行动5次,排查点位56个,严防“大棚房”问题发生。在全镇范围排模可实施地块,目前油茶新造林落实地块391亩,地块落实完成率195.7%。启动4635米田坎和沟渠修复修建工程,全面提升古梯田基础建设。三是美丽乡村更加宜居。持续推进朱溪水库下游防冲护岸及生态堰坝工程,改造利用堰坝提升沿线景观,建设完成进度60%。常态化开展秸秆禁烧巡查工作,通过宣传巡查、智能化监控等手段全力打好蓝天保卫战。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完成了浙江省第四批未来乡村后塘村、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杨丰山村的创建申报工作。将后塘村民宿升级为“侨宿”,配套改造五星级侨家小院一家。杨丰山成功列入2024年度彰显浙派民居特色的美丽宜居示范村第一批创建名单。 (三)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人民福祉不断彰显。 一是社会服务有温度。持续开展低收入农户帮促,定期派送幸福清单。精准认定救助对象,确保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新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2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31人、城乡低保户40户。完成全镇454户70周岁以上及低收入农户燃气金属软管的更换。社会化运行居家养老服务照料,对周边老人家进行服务照顾。帮助困境儿童完成“浙里护苗·圆梦助学”申请。常态化落实退役军人管理服务,完成退役军人优待证办理36人,补助60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军人6人。完成274名适龄青年人网上兵役登记工作,确定了上半年的预定新兵,共向部队输送优质兵员4人,其中2人为大学毕业生。二是文化事业有热度。创办乡村艺校,开设合唱、打鼓、化妆、摄影等课程,组建了腰鼓队、大鼓队等专业团队二十余支。开展了2024元宵民俗、端午好样婆媳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广场舞、太极拳展演等大型文化活动30余场。举办了“新年登高”、“幸福朱溪健身走”等特色体育活动,传播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挖掘好人好事,举办第二届“善美朱溪人”颁奖晚会、“好样伉俪”活动,树立身边“好人好样”,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三是综合治理有深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共办理各类信访件616件,其中信访件97件,12345热线519件,均按期办理。建设应急消防管理站,成立一支10人队伍的专职消防队,投入资金50多万元,对原有的办公场地进行提质升级,补充完善救援装备,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开展“拆窗破网”、“电动自行车整治”专项活动,开展安全常识宣讲35场,培训1500余人次,发放资料2000多份。 凝心聚力抓党建、强队伍,战斗堡垒不断增强。 一是以党建引领为主线,夯实基层组织建设。聚焦主责主业,党建工作责任全面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制定学习计划,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进行集中学习和交流研讨,确保学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夯实。后塘村获评省级红色根脉强基示范村;杨丰山村党总支获评台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官屋村党组织副书记王丹获评台州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强化队伍建设,激发干事创业活力。聚焦村级换届,启动村级后备干部“跟岗实战育苗”工程,创建“三评三比”制度,23名村级后备干部“上挂”科室,“外挂”重点项目。以实战历练为后备干部提质升级。通过综合入户走访、工作一线挖掘、代表推荐、组织引荐、报名自荐等形式,全面摸清优秀人才底数。挖掘村级“一肩挑”后备人选38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25人,年龄40周岁以下17名。大专以上学历且45周岁以下19名。二是聚和人才优势,全面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践行“大人才观”,重点打造乡村振兴“五师”队伍。成立朱溪镇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召开第一届博士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论坛,来自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淡水水产研究所、朱溪籍等10余位博士参加。打造“来朱溪嬉嬉”党建文旅品牌。启动“青年村理人”招募,8支乡村筑梦团队先后入驻,带来项目12个,持续践行“两村计划”,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组建朱溪共富生活委员直播团队,创建“乐享山水画城镇朱溪”公益直播号,发布34期推荐视频,累计浏览量106.9万,帮助销售农产品22万元,助农成效显著,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也获得各级媒体的关注报道,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中国三农在线》栏目组对共富生活委员进行了专题拍摄。三是聚力产业发展,党建引领带发展。聚力产业发展促增收。立足镇域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着力调结构、建特色、强产业。探索以红企联村抱团发展模式,健全横向联动、纵向延伸的“1+X”党建组织架构体系。依托千亩共富坊、8家单位党组织及中国水稻研究所,持续深化“共富杨丰”党建联建,提升2300余亩杨丰山梯田“千亩共富坊”,通过党建联建整合资源要素、盘活闲置土地、升级经营模式,不断蹚出共同富裕山区新路子,实现集体增收、农民增富。今年以来19个村主导产业取得初步发展,均成立共富工坊,新增共富工坊数8家,截至目前共成立29家共富工坊,有效助力村级增收,百姓致富。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十五五”新篇做足准备的关键之年,是经济“稳进提质”的冲刺阶段,朱溪镇将抢抓机遇、突破突围、追赶跨越,把资源优势、队伍优势、后发区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笃定奋勇前行之志、铆足敢闯敢拼之劲、狠下苦干实干之功,全力扛起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使命和担当。 着眼经济建设提升,拼出项目“显示度”。 一是打好招引发展组合拳。招引系列项目落地。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积极做好项目谋划,以项目建设为引擎驱动朱溪高质量发展。依托神仙居景区的辐射及自身具有的优质旅游资源,积极整合乡村闲置资产,形成项目招引体系。持续紧盯“天仑峰”饮用水生产项目、牙哥飞机设计制造基地、杨丰山康养民宿系列项目、大型实景光影秀、兰竺文旅杨丰山艺术市集等多个项目招引落地。发展乡村低空经济。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黄金窗口期,以新质生产力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力打造低空经济带动乡村振兴的朱溪实践。推进“低空+”场景应用拓展,大力发展空中旅游、空中农业、空中救援等新兴业态,将低空经济与县域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可操作、可借鉴、可推广的低空经济新路径。二是打好项目推进攻坚战。紧盯高标准农田项目施工进度,改造提升上王周至大洪长达2500米水渠。继续推进仙居县朱溪镇红色乡村振兴试点项目,计划投资350万,促进杨丰山村民宿产业和大洪石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后岸至上郑古道修复和杨丰山天姥峡谷游步道铺设项目建设,串联天空之城和杨丰山两个区块,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打造山水绿廊生态绿道。加快推进后塘未来乡村项目建设,为迎检验收工作做准备。加速杨丰山历史文化村落保护与利用(重点村)项目计划招标建设。加快完成朱溪自来水厂项目建设,改善村民用水问题,切实提升村民用水质量。三是打好要素保障发展牌。建立可用地一张图,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推动精准招商、快速落地。强化项目招引闭环管理,工作专班主动靠前服务,协调有关部门开辟落地“绿色通道”,为项目洽谈、推进、落地提供各类要素保障,营造便利高效的投资环境。积极申报25万元的南塘村绿鲜农共富工坊改造提升项目,为村民提供来料加工场地,促进农户增收。积极申报约400万的区域协调资金,对百余亩茶园和加工厂进行改造提升。链接中国水稻研究所和九三学社农业科技专家资源,争取项目立项,为杨丰山稻米产业发展拓展新附加值。 着眼全域美丽提档,拼出共富“加速度”。 牢固树立全域一盘棋的系统思维,持续推动天空之城、朱溪水库、杨丰山区域建设,串联“康养精品线路”,打造“来朱溪嬉嬉”品牌,做好全域旅游文章,畅通“强村富民”通道。一是打造千亩油菜花海。在S321管铁线周边种植4000亩油菜,打造全域花海和管铁线沿线花海风光带的旅游景观,形成“冬种油菜、春来赏花、夏收菜籽、秋榨香油”的良性循环模式。深入挖掘美丽经济潜力,依托花海资源,增加特色旅游节庆活动,丰富观光采摘、网红打卡、中小学生农业科普等旅游业态,带动周边村庄发展餐饮、住宿、花卉产品深加工等行业。二是发展特色村咖业态。充分盘活村内闲置资源,拟选址于杨丰山、岩前、兴隆三个村,打造村咖——“嬉嬉咖啡”,串联起周边景区、露营、田园、花海、民宿等乡村元素,构建乡村消费的新场景,打出“咖啡+X”组合拳,将乡村风景、幸福情景、共富场景“三景融合”,串起乡村文旅共富路。三是提升城镇功能品质。推进后塘村区域、S321沿线区域、大洪村区域协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程,提升村内及沿线风貌,打造景观节点,建设口袋公园、健康休闲场所、智慧公厕等设施。加快完善集镇区功能布局和配套,有序推进集镇区更新,做精做旺集镇区,让小城镇更有味道,吸引朱溪人回归。拆除S321与集镇区连接口房屋,打通交通堵点,实现S321与集镇区主路全线贯通。完成300万元的江上村精品民宿促富增收项目招投标进程,促进民宿产业发展。加快推进朱溪水库下游防冲及生态堰坝工程,打造网红亲水堰坝。 (三)着眼民生福祉增进,拼出宜居“标识度”。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朱溪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护好“一老一小”,推动山区人口集聚。改造提升一批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和妇女儿童综合服务驿站。完成后塘村精品民宿促富增收项目、大洪村太阳能路灯与公厕建造项目通过验收。二是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坚持“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原则,加强低保、低收入人群管理,以“一户一策一干部”和幸福清单为抓手,积极开展各类救助活动,落实各项救助政策,做好兜底保障。及时做好城乡医保和农村政策性住房保险参保工作,巩固“三个清零”成果。积极保障残疾人之家运行,引入来料加工,帮助残疾人增收。三是发力矛盾纠纷化解。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化解,落细落实稳控措施,综合施策盯牢重点人员。并将同步跟进信访事项季度清零工作和国家级积案化解工作,开展信访案件化解攻坚战,以化解代替稳控,减轻维稳压力。四是严守安全生产底线。加大专职消防人员培训力度,确保检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突出问题导向,在危旧房、道路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专项整治,逐步补齐短板,推动安全水平整体提升。 (四)着眼组织活力激发,拼出党建“引领度”。 一是持续做好党建联建工作。巩固拓展杨丰山“千亩共富坊”建设成果,推广红企联村多方共建的发展模式,开展毗邻共建党建联建,以强村带弱村,实现村村抱团发展。持续深化校地联建共建,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搞、资源联用、服务联动的“四联”模式,推动校地联建共建、党建品牌、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二是坚持党建赋能村集体经济。因地制宜挖掘潜力、探索模式,通过盘活资源、组织活动、保值增值、投资分红等多种方式赋能村集体经济,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激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三是扎实开展村级换届选举准备工作。成立领导小组,深入调研摸底,层层分析研判,加强后备人才管理,做到换届选举平稳有序、心中有数、好中选优、风清气正,确保持续乡村振兴选好领头雁,配强排头兵。四是大力建设共富生活委员队伍。通过聚焦朱溪特色农副产品,发挥共富生活委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优势,以“供应链思维”推动共富生活委员助大农,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切实架起联农、带农、富农的供销桥梁。持续擦亮“共富生活委员”队伍品牌,让一批知乡情、通商理、爱家乡的优秀共富生活委员站上乡村振兴事业“C位”,真正通过助农来振兴产业,实现致富。五是积极创新“人才入乡”模式。探索推出“党建引领+多元参与+合作共赢”的“人才入乡”新模式,招引热心外出能人、青年创业者、文艺创客等各类人才返乡就业,与村集体“合伙”共同开发乡村产业项目,努力构建村民就业有“薪金”、土地流转有“租金”、入股合作有“分红”、参与经营有“现金”的发展局面。
信息来源: 朱溪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