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对这个问题,我一直高度重视、反复强调,但占用耕地乱象仍屡禁不止。比如,一些地方以生态建设之名占用基本农田大搞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一些地方借农业结构调整之机占用大量良田挖鱼塘、建养殖场、种花卉果木;一些地方在耕地占补平衡中弄虚作假,搞“狸猫换太子”;一些地方放任乱占耕地建房,农村一户多宅、超标占地现象普遍。从最新的国土调查结果看,全国耕地面积比十年前减少了一亿多亩。如果任由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十八亿亩耕地红线还怎么能保得住?十四亿多人饭碗还怎么能端得牢?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十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十八亿亩耕地实至名归,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耕地保护上搞变通、做手脚,“崽卖爷田心不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2年3月6日),习近平《论“三农”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年版,第331-33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