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浙江省仙居县分校 | 法定代表人 | 蒋元波 |
住所 | 仙居县安洲街道弘润中心1号楼 |
开办资金(万元) | 5.00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5 | 期末数(万元) | 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民提供实用技术培训,推动农村科技进步。开展农民初等教育服务和各种实用技术培训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10247707266097 | 举办单位 | 仙居县科学技术协会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我县“十三五”农函大招生培训规划,每年招生培训2010人的目标,按照巩固完善提高,积极稳步发展,稳基数、重质量、求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研究制定了《仙居县2023年农函大招生培训计划实施意见》,并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23年度农函大招生工作的通知》,将招生计划、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农函大辅导站,县分校加强招生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乡镇辅导站认真按照县分校下达的任务和要求,积极做好招生宣传,落实办班地点,开办专业、参学对象,辅导教师和班主任经过县分校、乡镇辅导站的共同努力,全县共招收农函大学员2010人。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1、合理设置开办专业,使其符合“三农”的需要。在开办专业及培训内容上,县分校紧紧围绕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和各乡镇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本着当地发展什么产业,农民需要什么技术,就开办什么专业,培训什么内容,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乡镇辅导站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确定开办专业,使其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全县共开办杨梅、油桃、板栗、水稻、蜜梨、大棚蔬菜、高山蔬菜、鸭、仙居鸡、獭兔、波尔山羊、农机、农电、水产等14个专业,其中,属农业支柱产业类的有杨梅、油桃、板栗、水稻、蜜梨、大棚蔬菜等6个专业,根据疫情防控特殊情况,集中培训和分点培训,全年共开办35个教学班,2010名学员;还围绕农村新发展的产业,开办了蓝莓、红美人、杨梅等专业,为我县农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传统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2、、组建教学班,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学班担负着贯彻执行农函大的办学宗旨,办学原则,组织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任务,我县在落实学员、确定专业的基础上,针对农函大办学在农村、对象是农民,没有校舍等特点和学员居住分散的实际,选择在全县20个乡镇、学员相对集中的村民委或村小组,共组建乡镇农函大20个教学班,每班学员40-50人,使学员就近参加学习培训。为了加强教学班的组织领导、培训和管理,各乡镇辅导站指定村民委党支部书记、主任或村小组长兼任教学班班主任,负责组织领导教学班的各项工作;选聘有责任心和事业心,有专业知识,有教学辅导能力,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员担任教学班的辅导教师,明确职责,负责教学辅导工作。3、认真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实作指导在农函大工作中,我们从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入手,始终抓住面授辅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指导这两个重要环节,按照学够学时,抓住重点、注重实效的要求,各乡镇辅导站根据专业单科教学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制定教学班年度教学辅导计划,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培训,县分校、乡镇辅导站领导和办学管理人员深入乡镇辅导站、教学班,加强教学辅导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辅导教师认真备课,抓住重点、难点、关键技术,联系当地和学员的生产实际,实践经验写教案,按计划到教学班进行精心辅导和到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并深入办班村落、学员家中,田间地块,厩舍了解学员的学习运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指导,送医药送技术进村入户,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生产实践中碰到的技术难题,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和学员的欢迎和好评。全县20个教学班共组织开展面授辅导和现场实际操作指导35期,平均每班培训一至三期,15个学时左右,参加培训的学员和非学员2010人次,通过各教学班组织结业考试考评,全县结业学员2010名,结业率达100%。二、取得的主要效益1、科技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农函大招生培训,在广大农村营造形成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农民群众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懂得要致富,学好科技才是路的道理,广大学员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不是正式学员的农民踊跃参与,并带动周围的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因而,学科技、用科技在广大农村蔚然成风。2、科技素质和致富技能明显提高。广大学员通过参加农函大的学习培训,懂得所学专业知识,掌握所学专业技能,并运用于生产实践,取得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效。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办学经费严重不足。除县分校有专项的办学经费外,各乡分校均没有专项的农函大办学经费。2、有的乡镇重视不够。主要领导长期不过问,分管领导不亲自抓,加之有的科技办人员责任心较不强,中心工作与农函大培训不统筹安排,只管硬件建设和中心工作,不顾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3、发展不平衡,部分乡镇的招生规模小。有的乡镇虽然有教学辅导、招生计划,但不能按计划组织开展培训,达不到规定学时招生培训期数和农民掌握实用技术的要求,甚至还有走过场的形象。4、有的乡镇科技办农函大办学管理人员变动频繁。兼职过多,业务不熟,办法少,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工作的主动性。5、教学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乡镇还存在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问题,有部分辅导教师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责任心不强,没有认真备课,教学辅导方法简单,敷衍了事,讲课的内容单一,思路不够明确,内容扩展不开。 |
四、下一步打算 | 1、农函大办学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工作。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能否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任务的关键。如何培养和造就一代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将成为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巩固和完善由党、政领导挂帅、科协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办学机制,这既是过去我县农函大得以发展壮大的一条成功的经验,也是今后必须继续坚持的。3、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保证农函大办学经费的投入。全县部分乡镇农函大招生培训规模小、办学难度大,一条重要原因是办学经费不落实,这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是一项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大,根据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要求,对农民的培训,政府应给予财政投入,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把农函大的办学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采取县财政拨一点,扶贫挂钩单位出一点,乡、镇找一点,有关单位帮一点,科普经费安排一点的五个一点的做法,确保农函大办学经费的投入。4、认真抓好教学质量。教学质量关乎农函大的办学宗旨是否得到落实的重大问题,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抓得很紧,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的授课能力,这就要遵循农村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农民的实际需要,帮助学员掌握生产实践中的技术难题,帮助辅导教师抓好面授辅导、实作指导和授后服务三个中心环节,首先要备好课,一要熟悉教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二要联系当地生产实际和学员的生产经营实际;三要就地取材,选择和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引起学员的兴趣;四要写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为面授打好基础。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