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仙居县传媒中心(仙居县广电传媒集团、仙居县广播电视台) | 法定代表人 | 陈子干 |
住所 | 仙居县环城西路93-1 |
开办资金(万元) | 242.00 | 经费来源 | 财政适当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17 | 期末数(万元) | 228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新闻和节目传播及信息传输,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经营现代传媒产业、媒体广告业、影视产业、文化投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网络及信息服务产业、会展业等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10240026810655 | 举办单位 | 仙居县人民政府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3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履职情况公示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开展的主要工作:(一)深化媒体融合改革。一是主力军全部投身主战场。重塑新媒体生产流程,分解生产任务到部门,落实生产责任到个人,举全台之力提升新媒体平台影响力。2023年融媒指数排名全省第6,首次进入全省前10。二是聚焦内容,创优提质。创立“白泽”融媒实验室,开展“容融荣”业务技能培训,提升新闻队伍业务水平。加强新闻顶层设计,围绕热点内容开展各类新闻策划。三是做强做大新媒体。APP注册数从2023年1月的12万增加到12月的30万。开展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活动,设立地方号专栏,整合全县59家乡镇、街道、部门公众号,打造政务信息发布权威平台。全年开展各类协作活动80多场,开设协办栏目73个,涉及民生、反诈、教育等各方面。(二)拓展产业渠道。一是把握网络智慧项目先发优势,承接了仙居县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新建项目,助力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建设。二是延伸文化产业触角,获得省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加快“文创”街区项目打造,成立运营“艺创里文创中心”。(三)规范经营,建章立制,推进企业集团化改革。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内部科室职能发挥。制定2023年一中心四部门绩效考核办法、采购实施办法、公章管理制度,出台《仙居县传媒中心经营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运行流程,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二是开展各类培训,提高员工业务水平。三是规范化人才招引渠道,优化人才队伍结构。2023年向社会公开招聘在编人员9名,不断壮大编辑记者、视频剪辑等人才队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6名网络维修、综合运营等派遣制人员,壮大了网络、文农队伍。取得的主要效益(一)社会效益。1、“艺创里文创中心”作为我县首家文创+青创+博物馆,汇聚了我县工艺美术领域的90多家企业上千件产品,精心设置了工艺文创艺术中心、文创市集和影视制作中心等功能区块,推动了文化、艺术、数字场景与本土文创产品的交互耦合,是讲好仙居文化故事的一张金名片。2、便民服务走深走实。积极推动一卡通一体化平台建设,支撑并完成了市民卡医保刷卡就医及待遇享受中各种问题的协调和处理工作。全力推动三代卡迭代,完成三代卡合作协议,发放三代卡20.1万张,截止2023年底全县三代卡持卡人数为25.9万余人,三代卡覆盖率达到48%,比上一年增加39.2%。3、在“爱仙居”APP上开设仙居同城、求职招聘、房产销售等便民服务,打造社区信息枢纽。(二)经济效益。1、积极参与县内智慧城市建设,完成村和旧小区双向网改造工程23个,完成县政府交办的上改下工程9个,完成公安天网维护摄像头1629个,完成应急广播维护2115只,有效提升全县数字化改革基础设施建设。2、广电艺术中心发挥平台优势,擦亮少儿艺术品牌。2023年招收50个多教学班,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承办的“喜迎国庆向光而行”、“2024少儿春节联欢晚会”等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广受家长好评。3、三轮百万文旅消费券发放活动有效促进了县域消费。4、文农公司经济效益提升明显,承接东西部扶贫项目,开展各类文化活动等产生经济效益3000多万元,有效提升中心产业创收。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队伍不能适应发展需求。一是发展理念尚未与时俱进,互联网传播思维、现代企业管理思维不足。二是人才支撑不够,目前传媒中心正处于事业发展期、产业扩大期,运营管理、新闻创优、技术开发方面的人才缺失,仍是制约我们发展的薄弱环节。2.产业发展困难。产业收入占比较大的有线电视收费业务,客户流失严重,且流失率有逐年递增趋势。新发展的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有力的资源支撑,未能形成规模化。3.企业化改革进度滞后。现有的体制机制仍然无法突破产业运营和人才引入的事业属性限制,导致无法实现正常的国有企业改革管理和市场化运作。 |
四、下一步打算 | 1.深化媒体融合,扩大宣传成效。一是做好内容供应,增强新媒体平台生产力,积极转变话语体系,转作风、改文风,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热点问题,以优质的话题内容,生动的语言风格紧紧把牢舆论阵地的话语权。二是做好渠道运营,开放仙居新闻、爱仙居APP等核心载体,组建全民通讯员队伍,扩大内容生产“素材库”,实现传播模式到连接模式的转变,变“融媒独唱”为“全县合唱”。2.坚持品牌意识,谋深产业布局。拓展数字业务,融入县内信息化建设进程,助力数字乡村、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专项债项目进程。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整合行业资源和社会资本、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增强资本运作能力,深度整合影视、旅游、教培、文化创意、数字营销等领域,孵化数字文化、文旅融合等优势和先发产业,打造传媒文化金名片。3.扭转管理思路,提速企业化改革。探索仙居传媒集团企业化改革路径,进一步凝聚企业化改革共识,加快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充分激发队伍活力。4.狠抓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明确“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留住”四个环节,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全力打造一流的新闻、文化、数字人才梯队。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登记事项今年未发生变化。 |
相关资质认可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10240026810655,有效期:2022年9月23日至2024年6月24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