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人大:擦亮农产品名片,为乡村振兴赋能
| ||
| ||
近年来,仙居县大战乡人大主席团围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担当履职、为民尽责,积极化身为助农共富“排头兵”,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深耕农产品发展赛道,推进桑葚、水蜜桃、番薯面等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将乡内农产品变成富民强村、兴业致富的“金招牌”。 新点子,“葚”是幸福果 “这里的桑葚比我在城里水果店买的都要好,味甜汁多,很新鲜,价格也更便宜,还可以带孩子享受采摘的乐趣。”从城里闻讯赶来的游客对下叶溪村的桑葚赞不绝口。 下叶溪村位于仙居县大战乡政府驻地南面2.5公里,地处平原,交通便利。早在上个世纪,下叶溪村就是远近闻名的养蚕村,蚕以桑叶为食,因此家家户户田间地埂都种上了桑树。然而,由于传统的种植方式和技术的限制,下叶溪村的蚕产业逐渐衰退,养蚕的村民越来越少。随着桑葚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村民们纷纷转向发展桑葚产业。截至目前,村里共有桑树种植面积500多亩,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桑葚村”。 但是,桑葚收获期短、难保存且难运输的特点制约着桑葚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桑葚的包装、运输问题?如何对桑葚进行深加工,拓展桑葚产业?”在一次人大代表座谈会上,一直牵挂着家乡桑葚产业发展的乡人大代表、下叶溪村副主任赵直平提出了这些问题。 大战乡人大主席团了解到这些问题后,多次组织代表实地走访桑葚种植户,了解桑葚种植及销售过程中的困难。梳理总结后,乡人大主席团邀请县农业局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桑产业发展召开“面对面”专题座谈会。会上,农业专家和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立足岗位、畅谈想法。 “可以联系县文广旅体局等相关部门帮忙推广宣传,提高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 “结合附近的‘天空之城’文旅项目,进行引流,增加入园采摘游客量。” “可以进行深加工,像草莓干、芒果干和黄桃干那样,做成桑葚干,既便于保存,又方便运输......” 这些新想法,为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金点子”。 “金点子”如何发展成为“新路子”?实干是关键。乡人大主席团和人大代表们通力合作、多方发力。针对桑葚保存难、运输难问题,他们协同党委政府联系相关部门,争取资金用于建设桑葚冷库并引入冻干技术。针对桑产业深加工问题,他们走村入户、宣传讲解提高桑葚、桑叶附加值的重要性,启发村民创制了桑叶麦饼、油炸桑叶、桑葚馒头、桑葚面条和桑葚汁等特色产品。 如今,桑树已经真正成为了下叶溪村的“致富树”,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们的幸福指数也随着日渐鼓起的钱袋子不断上涨,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幸福之路。 新方法,“桃”出困境路 七月,正值大战乡对山村水蜜桃成熟上市时节。“果大色美、味甜汁多、香气芬芳”的对山水蜜桃,吸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了家家户户的“致富果”。当地村民赋予了它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桃小战”。 从“山高路陡、资源匮乏”到‘因桃闻名、因桃致富’,对山村的致富路几经波折。依托山区昼夜温差大,梯田通风条件好的自然优势,2013年起,对山村开始种植高山水蜜桃。经过一代代果农的努力,对山村桃子外形、色泽和口感等指标均为上等。但因为地处偏远,1000多亩的水蜜桃一直面临销路无门的困境,满山水蜜桃成为了村民们甜蜜的负担。 “我是对山村的,我家种了很多水蜜桃,但是卖不出去啊,基本没人上山买,自己也搬不动去山下卖。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能不能对接企业、商户来对山村收购水蜜桃?”近日来,人大基层单元数字平台收到了数条这样的民情民意。 乡人大主席团随即组织代表召开专题座谈会,挖掘问题症结,并赴宁波奉化考察学习水蜜桃的销售模式,最终决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双边助推打通销售渠道。线上,人大代表专门联系了浙江省联通公司,通过结对帮扶、精准对接,打造对山村直播间、建立淘宝店铺并开展网红直播等渠道。同时,代表们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积极宣传,帮助农户联系销售渠道,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线下,乡人大主席团联系农业部门,对种植户展开技术培训,不断引进优质蜜桃品种,做优做精“桃小战”品牌,顺利助推“桃小战”进驻“神仙大农”区域公共品牌。截至目前,对山村已先后举办了三届水蜜桃采摘活动,蜜桃由“滞销”变成了“畅销”,果农的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我们村水蜜桃由以前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供不应求’,这多亏了乡人大主席团的倾力作为和各位人大代表的倾情帮助。”对山村书记郑明学说。 下阶段,大战乡人大主席团将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打造挖掘特色品牌,为全乡农产品生产、宣传和销售注入人大强劲力量,让农产品产得出来、销得出去,走出更多强村富民新路径。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