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10240026811889/2024-1298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日期 | 2024-08-02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2024年农业农村半年度工作总结 | ||||
|
||||
上半年,县农业农村局围绕粮食安全、产业发展、“千万工程”“三支队伍”“三清一促”等工作,以全力争夺“神农鼎”为目标,争先创优,破难攻坚,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亮点工作 一是项目争取成效明显。我们争取了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项目、省级“百村万户”增收促富项目、“浙”系畜禽产业集聚区建设等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争取上级资金超1.8亿元。二是试点荣誉质优量丰。上半年,我县入选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浙江数字乡村省级试点十佳县(台州唯一)、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被评为全国清洁村庄示范县。“亲农在线”入选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并作为全国唯一基层政府经典案例,参加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中国粮食体系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会;神仙大农露营主体市集入选全国第二批重点培育文旅市集名单;“仙居神仙梅农”入选全省首批10个“浙农智富”品牌(台州唯一);仙居杨梅被授予全国首张杨梅碳标签证书。三是现场会议硕果累累。我们先后承办了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浙江土特产·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六月杨梅红(现场会)等省市重要会议,获得广泛认可。 二、面上主要工作 (一)盯牢农业重点指标,确保持续领跑全市。 1.农林牧渔增加值。上半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4.3%,排名全市第4。2.农民收入与低收入农户收入指标。上半年,我县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3%,排名全市第1;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2%,排名全市第2。 (二)维护农业本质安全,增强防范风险能力 1.守牢“饭碗”安全底线。一是确保粮食生产稳定。成功争取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2个,谋划并实施区域协调资金神仙大农系列农产品价值提升项目9个,推进实施“连作晚稻品种筛选及精量播种试验示范”等省市农业科技、基金会等项目8个。二是抓好渔业水产生产。推进渔业水产项目谋划,新引进渔光互补项目1个。助力下岸水库、豪鑫等渔业加快建设出效,鼓励稻渔综合种养。三是提升稳产保供水平。进一步优化生猪产能调控,围绕“保重点、保先进产能、保种猪”目标,以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为核心调控指标,分解保供任务,深挖规模猪场增养潜能,目前全县生猪存栏11.65万头。四是推进农田质量提升。逐步完善农田管护制度,摸索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占补平衡等机制,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田1.14万亩(2023年立项),完成2024年的7693亩高标田谋划。 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围绕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组织开展浙江省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专项整治活动。深入全县果蔬菌、生猪养殖等农产品生产单位专项检查,实施生产全过程监督,共计123批次。二是强化日常监管和监测。出台了《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不定期开展“智慧监管”巡查,并上传巡查记录至省追溯平台,部署安排县级抽检771批次,上传巡查记录6000多条。三是加强推广食用农产品自我承诺合格证。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追潮行动实施方案》,为杨梅核心产区增配了6台合格证打印终端,实现全县共计配备26台终端,目前已为散户和收购储运主体开具合格证10万余张。四是抓好杨梅质量安全工作。抽调精干力量组成4个杨梅安全监督小组,对全县农资经销网点进行拉网式执法检查,对杨梅种植基地进行监督抽检,抽检数量达到547批次以上。对全县28名杨梅快检员进行培训、考核上岗,上半年杨梅检测达2.3万余次。加强杨梅统防统治力度,防治面积11.45万亩。 3.严实动植物疫病防控。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监测设备和田间调查,在关键时期发病虫情报6期,科学指导全县农户开展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1.7万亩次。二是强化动物疫情测报。坚持定点监测、日常监测和常规监测相结合,扎实做好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防控,重点加强对外来调入奶牛的抽检和跟踪监测,开展非洲猪瘟监测排查。上半年,检测牛羊养殖场 141户,对存栏300以上或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屠宰场、无害化运输车队进行日常监测,监测采样4700余份。 4.筑牢绿色农业根基。一是加强科技赋能。以水稻统防统治整建制镇和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建设为基础,通过《基于植保无人机的农艺融合技术研究》等农业科技项目实施,试验新药械、新药剂和绿色防控设备的应用效果,为指导农户开展科学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二是争取并实施好全国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等“绿色”项目。推动将省内羊粪调运纳入全国绿色种养循环试点项目补贴范围,一季度使用粪肥2955.7吨,其中羊粪调运2575.2吨。《沼液在杨梅种植上的应用示范》项目通过省级组织的验收,并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沼液在柑橘种植上的应用示范》项目已通过省级组织评审实施,落实资金并实施中。开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上半年累计回收量11.93吨。三是推进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与管护。计划新建仙居县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1条,维护管理生态沟渠5条,目前,项目已建设中。四是加大配方肥和商品有机肥推广力度。加强补贴和推广,目前县域流通配方肥1686吨,完成6家商品有机肥供应商的备案,预计年度商品有机肥推广量达1000吨以上。 5.全面做好农业领域平安工作。一是加强安全生产。按照“平安建设片(区、点)长”制,将2311家农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分户到人,每月排查检查1次以上。在春耕备耕及杨梅生产等重要时间节点,共排查重点机械340台(套),排查养殖场所90多个,其余农业生产经营单位2200余个。二是强化防灾救灾。制定《仙居县农业农村局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成立抢险救灾小分队及农业救灾指导组,及时开展灾情调度。三是信访工作。今年以来,受理各类信访案件102件,目前均已办结,初件一次性化解率100%。 6.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一是深入开展农业综合执法行动。组织开展“绿剑”护农保春耕、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督抽检、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整治、畜禽养殖用药、违法捕鱼、打击家畜违法屠宰和调运等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农业农村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执法巡河检查力度,每天安排执法人员、协查员对禁渔区实行常态式巡逻监督。五月份开始,全局实行为期1个多月的班子领导带队每夜夜巡。上半年,检查各类农业生产经营主体185家次,抽检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92个,收缴违禁网具、电鱼器具174张(套),立案查处37起。二是妥善调处农业农村领域各类纠纷。始终秉承农业执法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依法合理化解农业生产矛盾纠纷,及时保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上半年,共办理投诉举报15起,调解纠纷3起,为农户争取到肥料补偿400斤。三是全面开展农业普法宣传。上半年开展包括农业投入品现场咨询、农药实名制购买培训、农机安全巡回课堂、宅基地政策解析等活动10余次,培训各类人员400余人次,发放《禁用农药名录》、《问题农药清单》等宣传资料1200余份,张贴宣传海报100余份,发送提示短信1万余条。 (三)加强生产要素保障,提高农民致富本领 1.深入实施农业“双强”。加强项目包装,增加科技、机械等项目的占比,实施省级农艺农机融合项目1个,完成省级农事服务中心1个,开展省级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建设水稻千亩示范片5个、百亩攻关方1个,并实施省双季稻高产攻关试验点,实施粮油大面积单产提升,实施“光唇鱼繁育及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等农业科技项目8个,实施杨梅智能大棚项目19个;实施杨梅全产业链创新技术研发合作项目。上半年,推广、新增农机具388 台。 2.继续深化“数智”赋能。持续发力“亲农在线”“浙农码”等应用的推广,今年我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亲农在线”入选浙江省智慧农业“百千”工程成果案例名单,并作为全国唯一基层政府经典案例,参加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举办的中国粮食体系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会。 3.抓实新农人培育行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三支队伍”建设,与一些大专院校对接、合作,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培训组织网络。出台《人才入乡专项激励政策》,引入整村运营青年团队9个,扶持青年乡创项目51个。打造“神仙梅农 ”培育仙居模式,培育“神仙梅农 ”439人,金牌神仙梅农10名,入选全省首批10个“浙农智富”品牌。培育农创客145人,推荐30人入选省部级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8人入选乡村CEO培养计划,居全市第一。7月,我县成功入选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培育试点,入选第一批全国县级优质农民田间学校1家。 (四)开辟产业发展新路,推进产业提质升级 1.持续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一是加强项目谋划。以省土特产试点项目为基础,深入实施乡村“土特产”提升行动,重点打造“1+5+X”特色产业链。对接发改等部门,研究分析有关政策条件,谋划超长期国债项目15个;谋划2024年区域协调项目96个。二是加强项目争取。加强向上沟通、协调力度,实施长年蹲点“省厅”争项目,确保项目消息灵通。今年以来,争取省级乡村“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省级百村万户增收促富项目、“浙”系畜禽产业集聚区建设等一批省市级重点项目。三是加强项目实施。重点实施全国绿色种养循环试点县、部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省级“土特产”精品培育试点项目、东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项目、杨梅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等。 2.加强特色农业产业扶持力度。以为果农、茶农增收致富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为主线,深化与湘湖实验室和茶科所等院校合作,力抓杨梅、小品种水果(柑橘、葡萄、桃)、茶叶等农业产业。一是深入推进杨梅种质资源工作。在杨梅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筛选方面,继续开展杨梅种质资源圃建设,力争创建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圃。二是加强茶叶产业发展。实施“山区茶叶促共富“项目,试验推广种植“中茗66号”等茶叶新品种,争创1家省级生态茶园基地。编制仙居茶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经完成初稿编制。三是强化院地合作。与省农科院和湘湖实验室合作,实施仙居杨梅全产业链创新技术研发合作项目,将在本土杨梅人才培养、杨梅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筛选、露天杨梅采收后期品质稳定提升、杨梅设施栽培技术研究、杨梅深加工产品研发、仙居杨梅品牌宣传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研究。四是继续发展中药材等产业。推进成立中药材协会,打通中药材流通体系,今年道地药材白术及玄参面积增长较大,白术面积约达2000亩,增长233.33%,玄参面积350亩,增长350%。 3.加强杨梅品牌推介。今年,我县对仙居杨梅进行了全媒体宣传,首次举办2场推介会(深圳、杭州),首次组织企业参加台州“土特产”暨共富工坊特色产品进清华专场推介活动,并上线几个有影响力的节目《山水间的家》《农耕探文明》《消费主张》《种地吧》等等,邀请央视一套拍摄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纪录片。举办浙江土特产·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24浙江“六月杨梅红”系列活动·仙居杨梅季启动仪式,发布了10条杨梅旅游线路和精品杨梅园、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logo,进行系列合作签约,当场签约认购仙居杨梅108万箱。2024年仙居杨梅种植面积14.7万亩,产量12.1万吨,鲜果产值12.3亿元,全产业链产值45亿元。 4.推进仙居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建设仙居鸡产业发展项目5个,主要涉及区域协调仙居鸡产业发展项目、浙系仙居鸡畜禽产业集聚区项目。今年,区域协调仙居鸡产业发展项目,包括1个仙居鸡养殖示范基地建设和2个仙居鸡保种场改造提升。浙系仙居鸡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仙居鸡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2条、仙居鸡现代化养殖基地1个,其中2条仙居鸡肉制品深加工生产线已于5月30日开始生产,目前生产盐焗和白切两种风味产品,满负荷生产后可实现年收购仙居鸡250万羽、生产鸡肉产品3000吨。 (五)加强乡村集成改革,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1.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深化“1+X+Y”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模式,按照全域一盘棋思路,统筹乡镇街道村庄规划,片区化、组团式整体谋划,纵深推进城乡提升工程,促进和美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2024年来我县共有18个项目纳入城乡提升工程重点项目,总投资203.6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额25.56亿元,全市第三。今年将深化全县7条精品示范带建设,全力创建和美乡村达标村85个、未来乡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村2个,“和美庭院”家庭户0.55万户,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个。 2.推进乡村综合集成改革项目。年初摸排重点项目17个,计划投资额3.54亿元,目前已完成1.956亿元。 3.开展农民建房、农房盘活工作。联合自然资源部门在全县范围内摸排农民建房审批需求,督促各乡镇联审小组做好审核审批工作,开展农民建房一件事办理。利用方宅村串联“红色传承、历史名村、油茶基地”等旅游资源,进行村庄整体改造提升产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保护,实现招租运营,盘活闲置农房。截至6月底,完成宅基地线上审批292宗,盘活闲置农房607宗。 4.规范村集体经济管理。一是实施“三清一促”专项行动。联合县纪委监委组建专班,全面落实蓝黄橙红“四色”管理、村级债务预警、报备、监测、销号制度,开展124个村社专项审计,加速推进村级化债。全县311个行政村总债务减少33.51%。二是从严管理三资队伍。上半年,我们优化村级“三资”人员力量配置,创新“三位一体”互查互纠体系,出台《仙居县三资代理会计积分制考核管理办法》、《仙居县村(居)监会主任管理考评办法》等考核办法,形成互相监督的机制。目前共发出红牌1张、黄牌4张,劝退代理会计1名,有效规范了村级代理会计的队伍建设。三是加强村集体经济增收。今年,我局分乡镇包干,全员压上,压实乡镇责任。出台《发展新型村集体经济三年计划》,推进片区抱团发展,谋划共富项目,帮助村集体增收、农民致富。实施乡村振兴重点帮促村项目10个,项目实施后可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实施仙居(杨梅)共富产业园项目1个,已入选全省“百村万户”增收促富试点,预计带动33个重点帮促村入股分红,创造就业岗位600余个,涵盖100个经济相对薄弱村,预计村均增收8万元以上。目前,已累计建成乡级抱团兴村项目23个,带动村级兴村项目400余个,助力村集体经济增收5000余万元,总收入30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和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两项指标半年度完成率居台州市前列,预计到年底实现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85%以上。 三、下一步计划 (一)盯牢三大指标。一是重点经济指标。加强东部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区域协调、土特产试点、百村万户试点等重要项目推进,确保农林牧渔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重点经济指标全年红。二是粮食生产指标。时刻紧盯各乡镇粮油生产任务进度,首先纳入农业农村局对乡镇街道的考核之中,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粮食生产任务。三是集体经济指标。全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占比达85%、收入50万元以上占比达35%以上。 (二)抓实三大行动。一是抓实新农人培育行动。围绕省委“三支队伍”建设,争创全省乡村人才振兴先行县,创成全省首批“浙农英才”工作室1个,争创全省首批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集聚区;同时探索“人才入乡”全周期服务体系,打造神仙梅农、小吃创意师、仙宿管家、仙农创客四大特色人才品牌。二是抓实“土特产”培育行动。做好杨梅申遗的后半篇文章,实施好省级“土特产”试点、浙系畜禽集聚区试点、省级东部园区、区域协调等仙居特色产业项目,下半年将继续深挖项目库潜力,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和项目,并深入推进专项债项目。三是抓实“三清一促”专项行动。全面深入开展村级债务清算、村级工程清查、村级合同清理、促进强村公司规范运行,力争形成一批整治成果,推动村集体“三资”管理更加规范,促进村集体经济加速发展。 (三)打造三张“金名片”。一是打造数字乡村金名片。今年我县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我们将以“亲农在线”数字化应用为主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全国乡村数字富民产业“山区样板”。二是打造乡村振兴金名片。抓好优势指标,突破短板指标,特别是压实相关部门的责任,推动多部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打造“三清一促”“土特产”“新农人培育”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形成仙居特色。三是打造千万工程金名片。去年上叶村入选全国学习千万工程现场会考察点,今年三月全市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在仙居召开,基础已逐渐扎实,后续将做好深化提升为争取全省现场会夯实基础。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