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全力推动卫生服务能力跃升工作获省人大常委会领导批示肯定
| ||
| ||
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晶作出批示,指出:“仙居人大紧盯人民关切,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多措并举、多向发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值得肯定。” 打好组合拳监督全方位仙居县人大全力推动卫生服务能力跃升 健康是幸福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努力全方位、全周期地保障人民健康。近年来,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坚定笃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持之以恒打好人大监督“组合拳”,多措并举助推卫生服务能力跃升,用心用情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一、主要做法(一)坚持“点上发力”,“现场调研+问题清单”推动院前急救能力提升。一是精准选题。近年来,仙居县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基层单元机制,通过基层单元数字平台实时收集、全面梳理、办理落实民情民意,有效打通了国家机关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结合视察调研、代表意见、巡察发现、来信来访等情况,梳理发现全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成为代表群众普遍关注关心的民生问题,其中全县120院前急救体系建设问题尤为突出。二是调研解题。县人大常委会根据省市人大要求,围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大解题”统筹安排,专题开展“转作风促履职·人大集中调研月”活动,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牵头、副主任带队相关工委室和部分委员、县人大代表,围绕全县120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走访交流、实地查看、座谈研讨等形式,详细了解当前120院前急救体系运行情况和主要问题。同时,专门赴外地学习考察,借鉴吸收先进经验做法后,形成120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得到政府认可。三是跟踪破题。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注重察实情与出实招相统一,在前期开展调研基础上,切实把情况摸清、把原因找准、把对策提实、把问题解决,围绕120急救体系建设、资金投入保障、急救装备设施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梳理形成“相关意见+问题清单”交由政府办理。同时,加强沟通对接、跟踪监督,通过回访调查、实地察看等方式,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重点看要求有没有落实、问题有没有解决、现状有没有改变,切实推动人大代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目前已完成120急救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统一标准管理、统一指挥调度,将“问题清单”有效转化成“工作清单”。(二)坚持“线上突破”,“专项审议+代表视察”推动卫生基础设施提级。一是监督机制规范化。根据《关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办法》,明确规定当年政府投资规模在3000万元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为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必须接受县人大常委会票决,由县人大常委会采取“分组审议+集中审议”方式,逐一进行审议、表决,若两次审议表决未能通过项目,不得在当年提请审议表决。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相关项目作为监督重点之一,由教科文卫工委、预算工委联合牵头对审查项目实施科学性、必要性进行调研论证,形成相关初步审查报告提交常委会审议。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作为重大投资项目,县人大常委会高度关注项目推进情况,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协调破解项目建设、设备投入等要素制约瓶颈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二是监督手段实效化。近年来,连续谋划实施了一批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广大群众和人大代表十分关注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在县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部署下,组织代表实地视察县人民医院(县妇幼保健院)迁建、县第五人民医院、下各镇中心卫生院迁建等工程并召开视察汇报会,听取县政府关于全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的汇报,以现场督办形式破解在建项目进度、项目监管、验收结算等问题,并从高度重视卫健事业发展、高效推进卫健项目建设、高位提升卫健服务能力等方面提出书面视察意见交由县政府办理落实,努力在建设更高水平“健康仙居”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近年来,全县共实施卫生基建项目9个,建筑面积27.48万平方米,总投资22.01亿元。三是监督方式多元化。坚持实用、管用、好用原则,在浙政钉平台上线运行“云督政——人大监督政府工作报告落实情况”应用场景,对9个卫生重点项目涉及建设进度、问题发现与处置、办理结果满意度等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智能分析、综合研判,实现“四色码”监管,数字赋能监督方式、监督主体、成果评价的功能拓展,助推项目落地落实。同时,发挥代表意见实时交办、县政府督查室及时流转、部门按时处理反馈等功能,构建从发现问题到交办、办理、反馈、评价的工作闭环机制,实现政府工作报告项目全过程、全时空、全方位监督。对于进度严重滞后的“红码”项目,由常委会分管领导带队,通过开展实地督查、组织代表视察等形式,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和困难问题,合力助推项目顺利开展。(三)坚持“面上提升”,“专业监督+跟踪问效”推动基层卫生服务提质。一是用好微民生监督“金钥匙”。坚持“小切口、求实效”,探索微民生专项监督,其中教科文卫工委领衔关于推进中医药服务惠民的“微民生”难题破解。组建医疗卫生行业、中医药专业等领域相关县人大代表组成的专业代表小组开展专题走访调研,牵头召集县卫健、财政、医保等部门联合会商,积极推动构建“云上中医”场景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县域中医药资源整合利用,建立“云上中医馆”“共享中药房”等功能模块,破解基层群众看好中医难、基层中医馆运行难、基层中医药监管难等问题,为基层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集约、更安全的中医药服务。“云上中医”月均处方量达1万张以上,该项目入选数字社会案例集,获第一批全省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实践创新案例等荣誉。二是抓住专题询问“牛鼻子”。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医共体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会前,在深入调研、全面梳理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确保问题主题明确、重点突出。专题询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县人大代表围绕医疗资源配置优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分级诊疗格局构建等方面提出19个问题,均由县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一对一进行回答,并对部分问题进行追问,确保问题问得“准”、回答答得“实”。相关工作入选国家卫健委2023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全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等。三是唱好履职评议“重头戏”。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对县卫健局等部门开展履职评议实施方案要求,通过发布评议公告、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听取部门自查汇报等形式,全面了解县卫健局履职情况及存在问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同时,由县审计局对该部门近3年财政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并形成书面审计报告,结合部门线条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省市纵向排名、县内横向综合考核情况,多角度、多维度评议部门履职情况。评议意见交办后,加强对评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在年底的常委会会议上,专题听取县卫健局整改落实情况报告并进行满意度测评,确保整改取得良好成效。二、主要成效(一)履职从“群众呼声”到“满意回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县人大常委会深刻认识人大代表来自群众、植根群众的特点和优势,依托全县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充分利用“人大直通车”“局长·代表面对面”“代表有约”等工作载体,围绕社情民意、经济发展等开展微民生监督,倾听群众“真心话”,找准民生“真问题”,使人大工作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展开。多年来,因发展需要、群众需求,横溪中心卫生院扩(迁)建迫在眉睫,但医院“原址扩建”还是“整体迁建”两个方案比选始终成为“两难”问题。为此,县人大常委会牵头组织卫健、发改和县人大代表等开展勘察调研、反复论证,最终确定“整体迁建”方案,并已确定项目选址,努力向全县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答卷。(二)调研从“走过场”到“动真格”。对于人大工作而言,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人大履职行权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题中之义。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调研工作,把“实”字贯穿于调研全过程,通过调研来摸实情、谋实招、求实效。围绕当前发展的突出问题、政府工作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精准选择审议议题,精心拟定调研方案,在充分利用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传统调研方法基础上,采取听取汇报+实地走访、座谈+问卷、定点+随机、工委+代表等方式,做到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并将收集到的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类汇总,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助力县域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三)监督从“程序性”到“实质性”。制订完善《关于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办法》,进一步明确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监督的范围、内容和程序,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特别是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金来源合规性等方面的审查监督,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工委在组织相关人员审查基础上,更加注重邀请业务专家参与卫生领域政府重大投资项目会商并提出建议意见,要求县政府在交办后十个工作日内反馈修改意见采纳情况。同时,每年选取部分项目实施跟踪监督,确保项目落地落实。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