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 > 县农业农村局 > 政务资讯 > 业务资讯 > 政务信息
索 引 号 113310240026811889/2024-1295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4-07-24 发布机构 仙居县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政务信息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农作物病虫情报第7期---抓好当前单季晚稻病虫防治工作

发布日期:2024-07-24 访问次数:

当前我县单季晚稻处于分蘖期,随着早稻成熟收割,大量虫源会转入单季稻田集中为害,加上“两迁”害虫大量迁入,预计单季晚稻病虫总体偏重发生,局部重发,单双混栽区有大发生态势,希各地高度重视,加强田间检查,切实抓好当前病虫的防治工作。

一、主要病虫发生趋势 

1、稻纵卷叶螟:预测大发生

根据田间系统赶蛾,稻纵卷叶螟成虫7月13日突增,7月17日高峰,高峰日下各点平均每亩蛾量1665只,横溪点1011.6只,山区朱溪点略推迟,7月21日高峰,高峰日平均每亩蛾量234只,预计卵孵高峰出现在7月24日前后。7月22-23日在下各下山头、双庙公平、大战地村、官路桂坑、田市东周等地单季晚稻田间调查,平均卷叶率1.15%,幅度0.2-3.25%,百丛虫量13.4条,幅度2-34条,以低龄幼虫和新鲜虫苞为主,1-2龄幼虫占73.1%。卵量调查平均每亩有卵11.4万粒,幅度7-19万粒。蛾量和田间落卵量为近几年较高,仅次于去年,预计为大发生。

2、二化螟:预测重发生

据灯下监测,二代二化螟后峰下各点7月7日突增,7月13日高峰,高峰日蛾量810只;横溪点7月8日突增,7月17日高峰122只。纽康性诱7月8日突增,7月14日高峰。预计7月23-26日会出现大量初孵幼虫。7月22-23日在下各、双庙、大战、官路、田市等多地单季晚稻田间调查,平均丛枯鞘率12.2%(2-34%),株枯鞘率3.22%(0.8-8%),平均亩虫量11040条,幅度0-43000条,其中1、2龄幼虫占63.8%。为害率与田间发生量均高于去年,预测二代二化螟为重发生,单双混栽区大发生。

稻飞虱:预测中发生

当前虫量仍较高,7月22-23日在下各、双庙、大战、官路、田市等多地调查,平均百丛虫量142.5只,幅度40-250只,其中白背飞虱占55.6%,褐飞虱占44.4%,褐飞虱比例大幅增加,预测为中等发生,单双混栽区特别要注意防治。

二、防治意见

1、防治策略:主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兼治稻飞虱,连作晚稻秧田抓好带药下田。

2、防治时间:7月24-26日。

3、防治对象:单季晚稻和连晚秧田。

4、推荐药剂:

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乙基多杀菌素、乙多•甲氧虫、阿维•甲虫肼、甲维•甲虫肼;

防治稻飞虱:三氟苯嘧啶、吡蚜·呋虫胺、烯啶·吡蚜酮。

上述药剂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合理混配,田间灌水保水,以确保防效。防治后7-10天检查效果,防效差田块立即进行补治。

三、注意事项

选用农药根据标签推荐剂量施用,施药时须做好安全防护谨防中毒,施药后及时回收废弃包装物交至当地责任保洁员或回收仓库。

当前白天气温高,植保无人机施药要选择在清晨黄昏或夜间进行以保障防效,同时注意飞行作业安全。

各乡镇(街道)以行政村为基本单位切实推进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鼓励以购买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形式开展,乡镇(街道)农技人员要做好本辖区农户指导工作,促进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切实保障粮食安全。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