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看不见的污染”——噪声污染的前世今生
|
||||
环境噪声 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环境噪声是为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噪声容许范围所作的规定。环境噪声基本标准是环境噪声标准的基本依据。各国大都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基数(例如睡眠30分贝),并根据本国和地方的具体情况而制定。 听觉分贝 0~10分贝:听觉下限 10~20分贝:极静 30~40分贝:非常安静 40~50分贝:安静 50~60分贝:较静 70~80分贝:较为吵闹 80~90分贝:吵闹 100~110分贝:很吵 130~160分贝:无法忍受 噪声标准 根据不同的噪声来源,我国发布的噪声标准较多主要有 1、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2、GB12348-200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3、GB22337-2008 《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WHO(世界卫生组织)认定噪声污染的危害仅次于空气污染这位“隐形杀手“对环境的影响相当巨大。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公布的《噪声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报告中指出,噪声污染不仅会让人烦躁影响睡眠质量,还可能引发心脏病、学习障碍以及耳鸣等问题进而缩短人的寿命。 噪声对人类的危害 1、听力问题 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一定范围的声音而不会受损,诸如炮声、喇叭、机械、飞机甚至车辆之类的人为噪声在耳朵可接受的听力范围之外;持续暴露于高声噪音中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耳膜受损和听力下降,也会降低我们耳朵对于声音节奏的敏感性;更高分贝的噪音会导致暂时/永久性失聪。 2、心理健康问题 过度的噪声污染都会影响心理健康。噪声通过听觉器官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以致影响到全身各个器官,故噪声除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外,还会给人体其它系统带来危害。由于噪声的作用,会产生头痛、脑胀、耳鸣、失眠、全身疲乏无力以及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症状。 3、身体机能问题 研究表明,高强度噪音会导致血压升高并增加心率,干扰正常的血液流动,长时间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噪声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对于可塑性更大的儿童,生活噪音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特别是视觉器官、内分泌机能及器官正常发育等方面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4、工作生活问题 高分贝的噪音会导致两个人的语言沟通存在误解,无法自由交流;噪声还会分散人的注意力,导致反应迟钝,容易疲劳,工作效率下降,差错率上升。 不同于水、大气和固体废弃物等其他的三大公认城市污染,噪音属于感觉公害,不能集中处理。主要表现在没有污染物、污染影响不持久也不被积累、噪音声源分散等。那么如何解决噪声污染呢? 我们早有法律法规: 1996/10/29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2018/12/29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作出修改。 2021/12/24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 作为个人我们无法完全改变环境以消除过多的噪音,这些事情将需要交由政府、城市规划者等职能部门。但是,在等待的同时,我们仍然可以做一些事情: 1.减少生活噪音 需要人们提高自主意识;在不使用时关闭/降低电子设备音量既能减少噪声污染又能节省电能;公共环境避免大声喧哗;商店促销、娱乐场所等产生的噪音可由城管、公安酌情处罚 2.增加隔音措施 可以采取许多隔音措施来减少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声音,减少对周边居民的噪声干扰;可以规劝您的邻居做同样的事情,最终有助于减少噪声污染 3.减少交通噪音 交通拥堵的时候,不要鸣笛,小区或者学校周围,尽量少鸣笛;混行道路上少鸣笛。不仅能减少噪声污染,也是社会公德的一种体现。 4.监督举报 公安部门主要负责对噪音扰民进行处理;环保部门的职责是对噪音声源固定、非私人行为的噪音进行监管。市民如发现身边有噪声污染现象可拨打环保投诉电话12369或直接拨打市民服务热线12345投诉。 拒绝噪音,从我做起。让我们生活的城市,多一份静谧,少一份喧嚣。
信息来源: 市生态环境局仙居分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