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 > 县气象局 > 政策法规 > 政策文件
索 引 号 12331024472751267X/2024-12894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4-07-01 发布机构 县气象局
组配分类 政策文件
文号 -

杨梅品质提升气象数智赋能行动方案

发布日期:2024-07-01 08:30:53 访问次数:

一、工作基础

1.建成高分辨率立体化气象监测网络和杨梅生长发育实景智能观测系统。

仙居2000km2的土地上建有80余套区域气象站和农业小气候站,其中近一半建设在杨梅园区附近;2018年开始仙居县气象局在南峰、横溪、官路等杨梅主产区建设了8套杨梅远程实景观测站,2022年在步路乡西炉村的设施大棚内建设了大棚内气象数据的监测。有效地监测了仙居杨梅生产的气象要素和生产环境,为仙居杨梅的生产、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和保障。

2.具有多年杨梅观测服务经验。

仙居具有近20年的杨梅农业气象观测记录,近5年的远程实景观测资料,近25年的杨梅栽培生产管理试验研究和服务经验。在全生育期对杨梅的农业气象灾害进行风险预警,如冬季和花期的冻害、台风和雷雨大风、洪涝等,在3至7月杨梅生长的关键时期,进行周报评价分析和一周预测分析及对策建议服务。牵头编写杨梅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包括周年服务方案、标示各个阶段的服务重点与应对措施。总结了杨梅各个阶段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评价体系,形成了整套杨梅不同生长阶段对气象环境条件的自动调节和自动控制系统。在杨梅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对种植大户进行农业气象应用和实用技术进行培训、指导。2022年曾对杨梅种植大户进行杨梅栽培管理与农业气象应用技术的直播培训。

3.积极开展杨梅产业农业气象试验技术研究。

近年来仙居县气象局积极参与仙居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积极试验、推广基于节气和气候规律,激发杨梅生命活力的“杨梅老树更新复壮技术”,基于环境气象数据监测的“杨梅智慧大棚管理技术”,基于农业气象、植物生理的“杨梅凋萎病防治技术”“茶粕在杨梅害虫生物防治中应用研究”、基于杨梅抗击气象灾害能力的“杨梅低产园深度改造技术”等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和农业气象服务技术成果。作为浙江省杨梅气象服务联盟的牵头单位,努力为全省杨梅气象服务提供仙居样板。

4.初步建成全省杨梅气象服务平台。

2023年仙居牵头打造面向全省服务人员的杨梅气象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杨梅的生育期预测、杨梅采摘适宜度预测和杨梅果实生长阶段识别功能,使全省气象部门的服务人员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杨梅的生长进度和生长状况,在杨梅采摘期,提供时间尺度为3小时的杨梅采摘适宜度预报以及杨梅果实生长阶段的自动识别结果提示,为全省特色作物的特色服务提供技术平台。

二、存在问题

1. 立体监测及数据应用能力待提升。

  仙居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目前区域的自动站和农业小气候站平均间距在5km左右,远不能完全满足不同杨梅基地、不同生育阶段对气象因素监测的要求,杨梅生长与病虫害智能感知能力待提升,杨梅生产情况、地理信息等数据待收集完善,各类数据融合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 服务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待提升。

  近年来研究应用的杨梅服务手册中杨梅农业气象指标,因受限于时间、试验场地等,部分指标未得到充分验证,产品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待提升,同时需要进一步规范完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递进式监测预报预警评估业务流程。

3. 气象服务用户覆盖面待提升。

  目前服务产品主要以邮件、微信群、短信发布为主,真正发送到种植户手中的、种植户接收的还不多。服务手段仍满足不了杨梅全产业链需求,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服务手段和方式,引导社会组织或团体参与,增加培训场次,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共同为杨梅生产保驾护航。

4. 农业气象综合性人才体系待提升。

  目前基层农业气象服务专家型、领军型人才较少,整体服务专业性相对薄弱,针对农业气象观测预报预警服务技术相关培训不多,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及专业服务的开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农业复合技术的培训。

  三、建设目标

完善杨梅服务指标体系,提升杨梅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技术,构建杨梅气候品质趋势预测和评价模型,建成杨梅气候品质提升数字化气象服务系统,实现数字农业气象监测、预测及其服务产品的直观展示、快速推送及智能报警,建设数字化农业气象服务实训基地和培训教室,加强杨梅气象灾害防范科普教育,提高广大梅农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仙居杨梅的气候品质和影响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四、建设内容

(一)发展细网格杨梅气候品质评估技术。完善杨梅全生育期气象适宜性指标体系、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杨梅生产农用气象服务指标体系、杨梅主要病虫害气象指标体系。利用自动站实况数据、智能网格预报产品,对照全生育期气象适宜性指标,构建杨梅气候品质趋势预测和评价模型,实现全域境内服务评价单元小于5公里、具体合作社基地、乡镇片区精细化的气候品质评价与预估,针对不适宜地区提供相应的农事建议。

(二)建设杨梅数字化气候品质提升服务平台

服务平台核心:利用“农业气象监测+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站点+网格”等数据,结合“指标+算法+模型”组件,借助模型算法及模型组件,自动生成数字化杨梅农业气象服务产品。“指标+算法+模型”组件拟包括杨梅的4种气象指标(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指标、农用天气预报指标、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指标、杨梅生育气象适宜性指标等)的功能组件包。

服务场景主要包括:设计和研发针对杨梅等的面向种植户和决策管理、农业气象服务的农业气象服务场景(大屏端、手机端),研发基于智能网格和杨梅种植基地的生长环境气象要素、土壤要素、土壤成分监测预报、杨梅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杨梅生长气候适宜性分析、杨梅农事活动适宜度预测、及其相应农事建议等功能模块,数字化产品叠加地形和地物进行3D展示。

1.气象实况预报数据展示

实现农业气象观测站、土壤水分观测站、地温观测等实时数据的快速渲染显示,实现不同地区、不同要素、棚内棚外、观测层次的站点数据显示(观测数据实现实时更新)。

  在主页左侧显示杨梅产业数据,实现对种植布局(数字化地图)、农业统计等信息的掌控,包括:

种植布局数据:构建包括经纬度位置、种植品种及相关信息等的杨梅种植布局信息;

农业统计数据:建立分乡镇、分品种的杨梅面积、产量、产值等农业统计信息;

服务对象信息数据:采用散点图、柱状图、地图显示合作社、大户所在的位置与种植信息。显示仙居杨梅生产规模、品种分布、区域分布、品牌概况、品牌产品、产量产值、品牌效益。

行业信息传递:省内、国内杨梅产区种植信息、气候评价、服务材料等,录入方式:网上抓取、人工录入。

在主页右侧显示气象预测数据链接,包括:

实现短临、短期、中长期天气、智能网格、台风路径、云图等预报展示。具体包括:

短临、短期、中长期天气:人工更新

智能网格:实时读取智能网格预报格点数据

台风路径、云图等:网页链接

2.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预报资料,结合杨梅农业气象灾害指标,实现杨梅气象灾害风险预报预警功能。分为杨梅气象灾害预报、杨梅气象灾害风险预警2种。

杨梅气象灾害预报:主要通过气象观测站、智能网格数据两种方式实现。预报产品通过色斑图在地图上展示(10天,逐日展示,每日8时、14时更新)。

气象灾害预警和杨梅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实时接收省、市、县气象台在国突、省突平台发布的气象预警信号。地图上图标标示。

3.杨梅物候期预测

基于20年的观测资料,建立杨梅物候期与气象因素的数字化模型,根据前期气象实况资料和格点预报资料,制作各海拔、产区杨梅的物候、及预测,通过色块图在地图上展示评价信息及农事建议。

4.杨梅各生长阶段的气候适宜性评价

基于气象实况资料和格点预报资料,结合杨梅气候适宜性指标,实现杨梅各生长阶段的气候适宜性评价,通过色块图在地图上展示评价信息及农事建议(3~7月每天或周一评价,其他下月初制作月评价)。

5.农用天气预报、采摘适宜度预报

基于地面气象观测、小时预报资料,结合杨梅采摘、施肥、喷药等农事活动气象适宜度指标,实现杨梅农用天气预报,以图表方式展示逐小时气象适宜度(每小时或综合为3小时展示)。

6.实景监控及智能识别

与农业实景观测站网络链接,在地图上标示实景观测站地点,并实现视频展示(各不同杨梅主产区、不同海拔高度的实景观测站),研发实现果实生长期和大小等的智能识别功能,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长势监测:针对有实景监控的观测站,实现杨梅长势和农业气象灾情的实时监控;

果实大小识别:研发杨梅果实生长阶段和果实直径AI识别系统,实现智能判断和分析、提示。

(三)升级数字化农业气象服务实训基地

升级西炉马上塘杨梅农业气象应用和实用技术培训实践基地,现场演示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和农业气象服务技术,为农业气象应用技术培训提供实训基地。

1.增建杨梅农业气象知识科普长廊

通过展板上墙等方式打造杨梅农业知识科普长廊,展示内容主要包括杨梅的周年生长规律、生长管理模式、杨梅气象服务周年服务内容、节气气候与杨梅生长规律及应对措施和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等。

2.数字化农业气象服务展示大屏

实时展示杨梅生长环境监测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农事活动实景影像、杨梅生长发育实景影像、病虫害、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影像。演示杨梅生长环境因素调控功能影像:包括温度调控,如在温度达到阈值,如何通过启闭帘膜实现升降温度;湿度调控,如在湿度达到阈值,如何通过喷雾、通风降湿来改善棚内湿度;如何通过叶面喷肥来改善土壤和植株的营养含量。如何通过整形、剪枝来改善杨梅群体的通风、透光以及温、湿度条件等,达到杨梅优良的生长环境,提高杨梅的产量、品质。

3.研发全生长期杨梅大棚自动化管理和智能控制技术

如杨梅开花期需要15-25℃的气温、70-85%的湿度、1-3m/s的风速,果实膨大期则需要100mm/月以上的降水和20-30℃的温度、50%以上的湿度都能快速生长,而成熟采摘期则需要充足的日照、水分和适宜的温度、湿度。结合杨梅生长的数字化模型,在杨梅生长的各个阶段,通过温室大棚物联网自动调节杨梅生长环境的气象条件,提升杨梅气候品质。

(四)建设农业气象应用技术培训教室

在仙居县气象局活动室建设农业气象应用技术培训教室,实现与实训基地以及全省杨梅联盟成员单位网络互通、远程互动、直播等培训功能。为种植大户、联盟成员之间进行农业气象实用技术培训、交流提供平台。



信息来源: 县气象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