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横溪人大:助力下汤遗址焕发新生机

发布日期:2024-05-21 访问次数:


万年仙居,稻源下汤。经考古专家认定,仙居县横溪镇下汤遗址是远古中华最早出现的定居村落之一,是我国早期农业社会和早期村落形态的“化石”,是目前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开发利用最具潜力的上山文化遗址。

今年恰逢仙居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下汤遗址稻作文化项目作为仙居县重点项目之一,自项目启动以来,着眼最基础的土地要素的保障,横溪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凝聚人大代表力量,坚持 “法、理、情三兼顾”的原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宣传发动、示范带动、监督推动作用,助推下汤村土地征迁工作跑出加速度。

“仙居下汤遗址稻作文化项目是我镇的重点工程,也是打造仙居西部文化高地的重要民生实事项目,我们紧跟党委工作方向、贴合人民群众意愿,号召代表、组织代表、动员代表,组成‘干部政策宣讲队’,第一时间助力政策处理工作。” 横溪镇人大副主席林永辉介绍到。

全程项目助推,代表履职有力度

在下汤项目进展的全过程中,代表们群策群力、穿针引线,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吴雪莲代表在2023年提出《关于加快下汤遗址保护开发打造仙居人文旅游重点特色的建议》,为项目启动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并提供了较为可行的项目开发思路。政策宣传是做好下汤项目的前提,当地各级人大代表们在项目推进初始阶段化身“政策宣讲员”,向村民广泛宣传“下汤遗址文旅开发项目”的重要意义,耐心讲解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让村民了解法律,掌握政策,帮助他们成为法律上的知情人、政策上的明白人,为下汤征迁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下汤遗址是我们万年历史的证明,我们作为老百姓要配合政府的工作,让我们古老的历史文明被更多人见证。”既是台州市、仙居县人大代表,也是上沈村书记的沈明广,日日夜夜走村入户,进行思想沟通、政策解读,询问群众意见,发挥农村代表“熟人、熟地”交流优势,释法明理,相关户主逐渐打消了疑虑,纷纷配合工作,推进项目征迁提速加码。

全心倾听帮扶,化解纠纷有温度

项目正式开展后,人大代表们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牵头联合妇联、志愿者等各方力量进一步帮助了解、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活问题。如针对需要关怀的“一老一少”,带头组织捐赠物资,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针对群众急切诉求,代表们整理成清单,反馈政府项目专班,共同商讨最佳解决方案。

前期腾房过程中,被征收户家里有一位94岁的老人,子女为其租房却屡次被房东以年事已高的理由拒绝。

“下汤遗址稻作文化项目和考古研究有关,和文化建设有关,更是和当地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一项民生大事,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横溪镇人大代表沈树强说道,“我们在考虑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要多去了解群众诉求、群众难点。”

对于如高龄困难老人的过渡房安排等这类群众提出的合理诉求,代表们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以“中间人”身份积极参与调解,做到在不违反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全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取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促进了征迁工作全过程和谐稳定。

同时,主席团组织各级代表们全力当好“监督员”角色,全程开展人大监督助推工作,推动下汤遗址稻作文化项目征迁工作公开透明、阳光操作。

“下汤项目推进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好群众的情绪,贴近群众,力所能及为其做些有意义的事。更重要的是,我们代表要全过程跟进重点工作,开展好项目监督。”横溪镇人大代表王菊萍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