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仙居县湫山乡的两万多亩油茶采摘完毕。今年,湫山乡采用了全新的榨油工艺,并通过品牌化经营的销售战略,使得当地的山茶油卖出高价,助力农民增收。 湫山乡方宅村的油茶共富工坊榨油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一片繁忙。经过选果、晾晒、分拣、去皮等工序,茶果进入全自动化榨油机,完成烘干、磨粉、蒸熟、压榨等一系列加工,最终制成晶莹剔透的茶油。这些成品油经过贴签、包装,顺利下线。 为了推动村里的油茶产业发展,今年方宅村以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为契机,投资820万元建设油茶加工厂,升级了油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新建的基地包括产品展示馆、化验室、冷库、烘房、榨油及精炼车间,其中200万元用于购买全自动化榨油设备。新设备使得车间每天可以榨油2吨,精炼山茶油5吨。 “茶油通过精炼之后,出厂价是110元/斤,市场价158元/斤,相比去年价格提高了一倍。”仙居县湫山乡方宅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方建平说。 今年,方宅村还一改以往土法粗放的生产、销售模式,将5700亩油茶基地和加工厂出租给台州市方来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疏植株施肥,并且开展精细化加工和品牌化销售。当前,山茶油的市场需求量大,价格大幅上涨,供不应求,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 “之前油茶树种植密度差不多100株/亩,现在疏到70株,油茶果亩产达200斤-300斤,产量提高不少。”台州市方来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成方说,“明年油茶果产量可达到800斤/亩,这样山茶油就能更高产。” 方宅村是湫山乡油茶的主产区,是该乡油茶发展的缩影。一年多来,湫山乡出台油茶产业扶持“政策包”,开展油茶低产地改造,采取资金补助、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扶持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全乡油茶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茶油产量150吨,产值2300多万元,带动群众增收500余万元,油茶已成为湫山乡的富民产业和支柱产业。
信息来源:
湫山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