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 > 县农业农村局 > 政务资讯 > 业务资讯 > 政务信息
索 引 号 113310240026811889/2024-13535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4-12-31 发布机构 仙居县农业农村局
组配分类 政务信息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仙居杨梅协会:“抱团发展”蹚出共富之路

发布日期:2024-12-31 访问次数:

“我们这次碰头会主要是讨论一下冬日杨梅的管理技术问题。”“我们应该借助送培训的机会向梅农分析一下大棚杨梅的好坏。”近日,县杨梅协会各分会的30多位会长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杨梅产业的种植、加工、销售等方面问题。

在县老干部民营经济助力团的指导下,县杨梅协会自2019年成立以来,以团结梅农、整合资源、提升梅农收入为中心,抱团优化杨梅栽培技术,抱团追求杨梅最佳品质,抱团提升杨梅全产业链技术进步,努力开展杨梅产业链抱团共富实践。

 

抱团优化杨梅栽培技术

一直以来,杨梅都是仙居的一张金名片,如何更好地发展杨梅产业,牵动着全县梅农的心。“仙居杨梅种植户散而多,以前没有专门的组织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所以2019年我们成立了杨梅协会去做梅农之间的链接者和凝聚剂。”县杨梅协会执行会长郑星华说。

协会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确发展方向:要创仙居杨梅品牌,必须抱团优化杨梅栽培技术,提升全县梅农整体栽培技术水平。

仙居杨梅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土专家不在少数,仅在杨梅协会里,便有四五十人。“每个乡镇都有几位土专家,他们进入协会后,便组成技术指导组,成为当地的技术指导员,为当地的梅农进行种植技术上的帮扶。”县杨梅协会副秘书长王建设说。

除了让当地的土专家为梅农们送指导,县杨梅协会还组织各分会东西互补,上下联动,据不完全统计,5年内已开展杨梅栽培技术培训1100多场次,培训人员16万多人次,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高素质梅农4500多人。

 

抱团追求全产业链技术进步

大棚智能管理系统显示屏上,温度、湿度等关键指标一应俱全,在杨梅智能种植大棚,梅农王洪友打开手机的杨梅种植专用APP,一键按下,大棚的喷雾系统开启。不到1分钟,大棚内已是烟雨蒙蒙,湿度大大增加。

“看天吃饭”一直是梅农不能言说的“痛”。“温度、湿度这些都是影响杨梅收成的重要因素,但是有了这个大棚,就可以让杨梅免受寒冷和多雨天气的影响。”王洪友笑着说。

面对梅农的种植愁、采摘愁、销售难等问题,县杨梅协会提出抱团追求全产业链技术进步,积极鼓励会员申报轨道运输项目、智能大棚栽培项目、冷链建设项目、杨梅深加工项目。

在项目的支持下,梅农迎来了“梅”好生活,杨梅住上了智能房屋,坐上了“小火车”,实现了“一日鲜”变“日日鲜”。同时,县杨梅协会积极组织梅农会员申报杨梅深加工、杨梅酒加工、“杨梅联合体” “杨梅农合联”等项目,目前,全县已有杨梅现场直播销售企业、杨梅各类深加工企业,已开发杨梅酒、杨梅饮品、杨梅果脯、杨梅烘焙、杨梅糕点食品、杨梅衍生物等五大类深加工产品,实现了抱团提升杨梅全产业链的技术进步。

 

抱团追求深度融合互利联动

一个协会,能带来什么?如果说技术指导为广大梅农带来了无形的提成,那各类成本的下降则为梅农们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

“原先一包肥料要220多元,现在我们通过协会团购,只要200元,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王建设说。

小农户们没法谈的价格,通过协会抱团取暖的方式,能与生产方谈了。通过减少中间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县杨梅协会在农资供应环节为梅农降低生产成本。

生产之后,便是销售。杨梅保鲜期短,对运输要求高,随之而来的便是不菲的快递费用。为给广大梅农降低销售成本,县杨梅协会与四家物流企业进行会商洽谈,促进了布局合理、价格公道、服务优良、运输快捷安全的物流服务网络。此外,协会还吸纳了县农行、县工商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副会长单位,为梅农争取到特定“杨梅贷”,解决了贷款难问题。

杨梅协会的成立,进一步让杨梅种植大户凝聚共识、激发潜力、形成合力,实现了杨梅产业链抱团共富。


(来源:仙居新闻)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