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乡土的90后共富生活委员
|
||||
在新路村,有这样一个人,为村民实现共富不懈努力,她的故事,充满温暖与力量。她受父辈奉献精神的濡染,立志为家乡农业发展倾尽心力;她忙碌于农户田间,巧借直播大赛拓展销路,积极对接资源办活动助儿童成长。 她是下各镇新路村党支部委员、共富生活委员潘姜伶。 我的梦想是希望能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将村里的优质农产品和土特产卖出深山,走向千家万户,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我是土生土长的新路村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我的童年记忆。打小,邻里的阿婆阿公、哥哥姐姐就对我关怀备至,我就在这样充满人情味的乡村大家庭里长大成人。 记得1997年,父亲开启了他的农村工作生涯,从村文书干起,后来成为村“两委”成员。尤其是2004年到2019年担任新路村党支部书记的那十五年,他不辞辛劳,勇于担当,一心扑在村里的事务上。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就是我前行的榜样。受其影响,一个关于助力家乡农业、帮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的梦想开始生根发芽,我渴望能像父亲那样,为这片养育我的土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新路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我毕业于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的会计与审计专业,在2020年7月,成功拿到了吉林大学会计网络教育专升本的学历。就在同年10月,我有幸当选为村里的支部委员,同时兼任村监会委员、村内关工委秘书长。 这些年,我们积极和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系沟通对接,每到暑假都会举办“大山里的向阳花”活动,大学生们就会给村里的留守儿童上课,举办读书会、假日课堂,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另外,我们举办的“营动中国”夏令营也特别受孩子们欢迎。在趣味攀岩活动里,孩子们勇敢地挑战自我,他们的视野开阔了,胆量变大了,身体素质也明显提升了,团队合作精神更是在大家的加油声中越来越强。近年来,随着村子里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不少学校都被吸引过来开展校外实践活动。到2024年,我们累计接待了400多名学生,各类活动也开展了10多次。 作为村里的共富委员,我一直把村民增收的事儿牢记心间。最开始的时候,我努力推动共富工坊的来料加工项目,积极地与工业园区对接,把来料分发给留守妇女们,让她们通过手工活增加收入。 记得2023年参加奥特莱斯年货节现场农产品展销会时,看到那么多人喜爱我们村里的农产品,那一刻,我满心都在想: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农产品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呢?我还积极参与各类展销会,并且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各种接龙群去推销农副产品。经过一番努力,我们成功地让村里以及周边村的三十几户村民提高了收入,实现增收15多万元。 今年4月份,我参加了县共富生活委员直播大赛。站在镜头前,我特别卖力地向大家介绍我们村里的好东西。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最终获得了优胜奖,这也让我们村的农产品名气更大了。 今年的9月份开始,秋季玉米丰收时,我加入了前潘村与浙大儿院党建联建的共富专车行动中,成了共富专车代理人。从最开始的前潘一个村的水果玉米开始,到黄梁陈米面,瓜洲红美人,杏村大米,双楼蜜橘等等,都能直达销售,跟前潘村集体签约,暨能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带来,也能为农户增加收入。 自“共富专车”开车以来,现已发车30余批次,受益群众超过500人,累计销售收入突破70万元,其中“共富专车”相关事迹被《中国组织人事报》关注报道。 在多次杭州“囤货节”的销售实践中,我总结了经验,意识到我们村的农产品需从外包装、原材料以及重量等诸多方面加以优化升级,唯有如此,方能在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使我们村的农产品切实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展望未来,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共富生活委员的重任。我打算更深入地去挖掘市场需求,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商机;全面打通品牌渠道,让我们村的农产品都能有精美的包装和知名的品牌标识;更紧密地与共富工坊合作,大家一起努力,把我们的乡土品牌打造得更加响亮。 一路走来需要感谢的人很多,我感觉我是幸运的,在每一个重要的人生阶段,都能遇见生命中的贵人,为我指路,给予我方向。如果说最感谢的话,那就是我的妈妈,是她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守护好我们的大本营,让我们毫无后顾之忧。她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是她用智慧和坚韧支撑着我的梦想和事业。
信息来源: 下各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