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县级部门 >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工作信息 > 政务信息
索 引 号 113310240026810733/2024-13176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4-10-21 发布机构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组配分类 政务信息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跟着“四普”去旅游——来仙居踏上仙乡访古之旅

发布日期:2024-10-21 访问次数:

仙居是千年古县,有着万年文化,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探秘者的目光。恰逢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进行,就让我们跟随四普的步伐,一起走进这座浙东县城,探寻那些见证了岁月变迁的历史遗迹。

 

文明楼:南宋仙居城门

走进仙居县城东门,一座古色古香的楼阁映入眼帘——文明楼。这座楼原建于宋嘉熙四年,后多次重建、重修,始称登龙,后易名为文明楼。它一直是仙居文脉的象征,是旧时仙居县城人文景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历代地方官员、社会名流、文人墨客都曾登临游览,留下了无数佳话。

 

 

 

 

迎晖门:抵御倭患的坚固屏障

 

明代嘉靖三十五年,为抵御倭患而修建的迎晖门至今依然屹立不倒。城门为拱洞门设计,门面顶端横额上的迎晖门三个行楷大字系当代书法泰斗沙孟海所留。拱洞内保存着精美的浮雕,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传统艺术。

 

 

 

 

 

福应山塔:福泽千年的古塔

 

穿过城东门,我们来到了福应山上的福应塔。这座塔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至皇祐三年间,塔高26米,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结构造型独特。福应塔是研究我国南方古塔发展、传承、演变的又一重要实物例证,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峰塔:千年古塔的巍峨身影

 

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南峰山上的南峰塔。这座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至明道二年间,六面七层,仿阁楼式砖塔,中空设计,通高23.8米。塔身每层都由平座、正身、腰檐组成,内壁凿出足窝,供人登高望远。南峰塔不仅是仙居城的地标性建筑,更是研究我国南方古塔发展的重要实物例证。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洲山塔:石塔奇观

 

城南的安洲山顶,矗立着一座明万历年间建造的石塔——安洲山塔。这座塔平面呈六角形,高七层,约18.5米,楼阁式石塔结构颇为特殊。塔内设有石级,可通至顶层。每层各面均有拱门式壁龛,内置石雕佛像一尊,展示了古代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1989年,列入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牛溪摩崖石刻群

古人生态养护的理念

 

石牛屹立在永安溪中,长生潭三字刻于潭中央石牛巨石的西边。字刻于石牛巨石的东边。高3米,宽0.9米。禁捕两字位于溪北岸一巨石上,石壁坐北朝南,平整,字楷体阴刻,每字1.03×0.96米。

 

三处摩崖石刻的落款均为金台郑录勋立。据《仙居县志》记载,康熙三年(1664)年郑录勋任仙居知县,亲笔在石牛和临溪的巨石上写下禁捕长生潭以告诫民众保护鱼类资源。而字则因当时周围三村争地盘,郑录勋亲自协调,刻石为记。

 

 

 

 

长老山大佛字摩崖石刻: 

气势恢宏的字石刻

 

长老山大佛字摩崖石刻位于永安溪边,刻于长老山南麓一块天然竖立的岩壁上。大佛字字体规整、遒劲,气势恢宏,为全国最大的单字摩崖石刻,在全国摩崖石刻类的文物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长老山大佛字摩崖石刻与相邻的大兴寺、石牛成为古代仙居官府宣教、士人出游、百姓祈祷的重要场所,留下众多史料记载、优美诗篇与民间传说。2023年,列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林应麒功德牌坊: 

荣耀与褒奖的象征

 

林应麒功德牌坊是明嘉靖年间为表彰林应麒功德所建。林应麒(15061583年),浙江仙居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政绩卓著,嘉靖三十年(1551年),升广东惠州府同知。牌坊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3.23平方米,形制为四柱三间楼阁式歇山顶石构仿木建筑,牌坊通面阔11.46米,侧立面通宽2.9米,通高10.08米。牌坊的雕刻采用了整雕、透雕、浅浮雕、平浮雕等多种雕刻技法,工艺细腻,技术娴熟。2019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了仙居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跟着四普游仙居,我们不仅领略了古城的风光之美,更感受到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文明楼到迎晖门,从福应塔到南峰塔、安洲山塔,从长老山大佛字摩崖石刻到石牛溪摩崖石刻群,再到林应麒功德牌坊……每一处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深深感受。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热爱,继续探寻仙居的每一个角落,让这份历史的记忆永远流传下去。

 

 

 



信息来源: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