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12331024472751267X/2024-00063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24-01-04 发布机构 县气象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仙居县气象局2023年度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 2024-01-04 访问次数:

2023年,在台州市气象局及仙居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仙居局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一、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强化政治建设引领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利用党组会第一议题、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三会一课、全局职工会议等开展集中学习,督促职工用好学习强国、气象远教平台加强个人自学;持续推进“双建争先”工作,制定党组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点和党组成员责任清单,落实好“一岗双责”;深化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加强对新媒体等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定期分析党员思想状况。

进一步深化党建品牌,加大党建业务相融合,开展小微支部联盟、片组协作活动,与黄岩局开展党建联建,进一步激发支部活力,落实党员到社区报到,持续开展文明志愿服务,参加青年宣讲,以工作成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主题实践活动。

二、突出特色亮点工作,打造仙居气象品牌

(一)气象融入“梅茶鸡蜂”复合型山地农业模式

针对大棚杨梅,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精准度,完善直通式服务,及时更新梅农信息,提供针对性的全程化、精细化、高质量的特色气象服务。增强杨梅产业在相对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优质、高产能力,与仙居县马加田水果专业合作社合作,进行“杨梅基地进行低产园深度改造技术示范”,增加灌溉设施、添加果园内的喷滴灌功能,增养仙居鸡等项目,发挥“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技术优势,提高杨梅基地的绿色环保功能和优质高产能力,增加果园收入。

(二)气象科普宣传品牌助力微光燎原

打造“气象微光 风云相伴”气象科普品牌,在原有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联合各小学及县传媒中心合作开展二十四节气气象科普,视频在爱仙居、学习强国县融媒号专栏发布,部分小视频被潮新闻、学习强国浙江平台等媒体转载;323世界气象日创作《气象之歌》,发表于学习强国平台和浙江天气视频号;继续加大与主流媒体联合宣传力度,杨梅气象服务登央视二套《消费主张》栏目和《浙江天气》直播;在第四小学建设科普设施,打造仙居县首个省级气象科普基地,推进气象科普落地见效参加全省气象科普讲解比赛获三等奖。

(三)烟炉矩阵建设提升抗旱保供能力

针对空域审批难和烟炉站点稀少的实际,积极构建不受空域限制、规模化、可自主指挥作业的人影作业体系。通过分析仙居气候状态和农业“两区”、干旱易发区、森林防火区、水库集雨区等重点区域,并经过实地走访从西南、西北、偏北三各方向确定在湫山、横溪、官路和广度四个地方建设矩阵式烟炉作业点(总投资107.6万元),深化防灾减灾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常态化人工影响天气业系。

三、加强气象服务能力建设,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一)强化规划引领,争取政策支持。推动印发《仙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仙政办发〔2023〕23号),该文件成为我局争取政策、资金、土地支持的重要依据。地方财政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将X波段雷达、风廓线雷达建设、天然氧吧和人影作业能力提升等项目纳入2023-2025年区域协调发展省财政专项激励项目,落实地方财政资金1217万元,2023年到位503万元。

(二)紧抓观测业务,确保监测精密。国家站年内新增视程障碍天气现象仪,9月份投入业务运行,保障应急状态下气象数据正常采集、传输;配合台州市气象仪器检定实验室完成2次能见度传感器现场检定;2次更换送检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风向、风速、蒸发、地温等临期传感器,完成国家气象设备年度标校检定工作;自行维护、检定称重降水、雪深等仪器,完成冬季观测设备切换;密切关注探测环境变化,及时上报探测环境月报告书,严格执行探测环境保护监控和定期走访制度,确保没有新增破坏环境现象。着力优化气象监测站网布局,提高综合监测精密度,在气象灾害、小流域洪水、山洪、地质灾害、城市内涝等灾害高发易发区域增设监测站点,新建央弄村、后塘村、连头村、铁炉村、章乢村、安山村等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央弄村、后塘村、连头村、等13个全天空仪。目前县内现有国家基本站1个、区域自动气象站80个、雪深观测站6个、全天空仪21个,站网密度5.0公里。累计巡检、维修区域气象站247次,有力保障气象观测质量。

(三)加强值班值守,对标预报精准。依托省级气象大数据平台,对接本地气象服务产品、业务平台,优化预报业务流程,提升日常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能力,有效强化灾害性天气、气象灾害实时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年内共发布天气公报5期、气象信息快报51期,实况天气通报82期,春运天气专报40期、春播服务专报7期、秋收服务专报6期、杨梅采摘期专题服务40期、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3期、杨梅农业气象服务8期,气象灾害评估2期。为杨丰山插秧节、全省乡村“土特产”发展大会、淡竹半程马拉松活动、“氧吧小镇”特色产业风貌区验收活动等重大项目或重要活动提供气象保障服务,编制专项服务方案,发布专项服务产品共77期。全年发布347条预警服务短信,共118万余人次。

(三)提高预警能力,力求服务精细。省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业务化运行,配合省局完成省突平台基于通信基站的预警信息靶向发布配置调试工作,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年内共发布175次预警信号,包括154次气象局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21次各部门联合发布的气象风险预警信号。

四、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守住乡村振兴“底线”

(一)积极推进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形成了由5个烟炉作业点7套增雨烟炉和6个火箭作业点组成的覆盖全域的人工增雨作业体系,极大提升人影保障能力;制定《2023年仙居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周年方案》,积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服务保障工作和人影社会化作业队伍创建。今年截止11月底共实施火箭作业6次,发射火箭弹34枚;实施地面烟炉作业9次,燃烧烟条15根,有效缓解了全县农业旱情及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获得政府领导和社会公众的肯定。

(二)深化基本业务能力建设。认真组织实施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创建工作,及时跟进各个阶段创建要求,共完成22个村(社区)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社区)创建工作,12个已建标准化村的提标升级创建工作。

(三)加强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工作。开展四员队伍、气象预警对象的更新登记工作,强化智慧信息员(钉钉)平台应用,提高平台活跃度;做好气象灾情调查工作,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培训和科普宣传进村入户;推进重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电话叫应及气象灾情收集调查工作,做好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工作,完成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区划、审核汇交、数据入库、图集汇编和总结报告等。

五、做优杨梅气象服务联盟,拓深特色农产品气象服务

作为全省杨梅气象服务联盟牵头单位,牵头杨梅气象服务专家联盟开展杨梅全周期专题气象服务,推进浙江省地方标准的编写工作,经过多轮专家咨询、交流、讨论,现已完成送审稿的报送,等待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努力探索杨梅自动化观测技术,基本完成浙江省气象局项目的研究工作,“基于监控近景功能识别杨梅果实生长阶段的技术研究”项目开展,正在总结、完成论文、申请专利等技术工作,等待结题;与浙江仙农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浙江省杨梅气象服务平台”建设,已初步完成,等待完善、验收。

六、强化气象社会管理职能

推动落实县政府发文公布2023县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明确乡镇属地监管责任,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地方安全生产考核;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并公布抽查计划,全年共开展双随机抽查、专项检查46次,实现检查事项全覆盖、易燃易爆重点单位(场所)检查全覆盖;全面应用省市县一体化防雷安全数字化监管系统和全国防雷安全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工作,落实与县执法部门间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技术支持、业务培训等机制,查办一起行政处罚案件。

七、存在的问题

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增加地编人数)力度不够。

二是亟需引入综合性、高层次人才。

 

    2024年,仙居局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健全“两个维护”落实机制,推动党中央、省市气象部门及仙居县委县政决策部署,不断创新提升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服务水平,为四个仙居建设、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样板贡献气象力量。



信息来源: 县气象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