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10240026810733/2024-104614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成文日期 | 2024-01-11 | 发布机构 |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县文广旅体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
|||||
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县文广旅体局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动员部署会和县十五届二次党代会精神,以“‘五年’行动”为总牵引,全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打造世界级旅居目的地,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连续五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被评为长三角森林旅游康养目的地,2022年度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工作获省文旅厅“赛马”激励,二、三季度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综合评价获五星等次,在全省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动员部署会上作典型发言。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文化引领”,打造群众精神文化高地 一是主题教育有深度。扎实做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制定文广旅体局主题教育工作方案,召开全系统动员部署会,全面部署落实。通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上专题党课、“仙锋青年”专题宣讲、“纸短‘廉’长送清风”活动、党员干部自学等形式,以学增智,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和清廉机关建设。 二是阵地建设有广度。县城市文化综合体主体工程、室外工程基本完成;室内装修工程剧院部分完成85%;舞台机械工程完成台上机械安装,台下机械基本成形;完成博物馆展陈大纲、初步设计招标。民生实事项目圆满完成,建成“15 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45个、和合书吧5个、文化驿站2个、乡村博物馆2个。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个,建成图书馆主题分馆13个、文化活动中心1个、文化广场4个。 三是文化惠民有力度。成立仙居县“文艺赋美”志愿服务团队,打造多点、高频、流动的文艺赋美“微景观”,截至10月已演出9580场次,横溪镇垟庄村、双庙乡括苍村入选第二批文艺赋美·浙江省美育村。做好全民艺术普及,推出“文艺绿道”公益培训1300课时,惠及群众2万余人;组织各类文化下乡活动,开展送书57726册、电影3465场、戏曲120场、展览553场、讲座344场、培训63场、综艺12场、百姓大舞台20场、阅读推广活动204场,切实增强城乡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加强区域文化交流,积极赴莲都、温岭、玉环、东阳等近30个县市区开展文化走亲活动,共举办动态走亲10场,静态走亲27场。组织文化赋能2023仙居县文化人才队伍培训,提升乡镇文化员队伍水平。 (二)聚焦“活态传承”,守护城乡历史文化遗产 一是下汤遗址稻作文化项目有新进展。公布《下汤遗址保护规划》,修编《下汤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完成“万年下汤”五类商标申请注册,与梅烦恼文化创意公司合作开发“下汤杯”文创产品。总投资6.94亿元的下汤遗址稻作文化专项债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启动下汤遗址公园建设方案编制及拆迁安置前置相关工作;扩大遗址考古发掘面积600平方米,新发现一座上山文化时期土台。完成《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预备文本》并上报国家文物局。联合承办的“稻·源·启明——浙江上山文化考古特展”获2022年度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项目特别奖。 二是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夯实。全面梳理鉴定县博物馆馆藏文物,共鉴定藏品总数406件/组,其中二级珍贵文物6件/组、三级41件/组,编制文物修复方案;2件馆藏文物借展“丹丘墨痕”台州市博物馆精品书画联展;启动藏品征集工作,经首轮初筛,拟征集9位藏家170件藏品。加强文物安全监管,长老山大佛字摩崖石刻入选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召开全县文物工作会议,签订责任书,分别建立省级、县级文保单位业余文保员队伍;落实日常文物安全检查制度,通过专项行动、联合大检查等形式,截至10月,共检查文保单位109家次,发现隐患43条,整改43条。完成全县“三普”点挂牌;启动羊棚头成氏宗祠等4家省保单位修缮工程;严格落实“先考古,后出让”考古前置工作;推进58处县级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 三是非遗保护传承更加有力。探索非遗创新传承路径,与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合作,开展仙居非遗活化及转化利用专项策划;发展非遗研学游,创成市级非遗工坊2家、县级8家,推出“春日来仙 悠游趣学”非遗主题旅游线路,今年接待仙居花灯、蓝花布印染等研学体验人员超5万人次,带动收入近1500万元;开展非遗进校园常态化传习,今年已授课超400课时;举办元宵灯会、非遗雅集、非遗精品展等宣传展示活动10余场。积极推动传承人及项目“走出去”,梳理制作仙居非遗综合性宣传资料,组织参加各类博览会、展会、非遗购物节等活动30余次,其中仙居花灯获邀参加央视跨年晚会、央视元宵节晚会、中国之声灯火暖神州直播,亮相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国际贵宾欢迎宴会现场展示和亚运村文化展示厅,大放异彩。 (三)聚焦“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多元发展 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强保障。牵头组建仙居县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工作专班,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统筹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工作。出台《仙居县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每年安排不少于3000万元,用于文旅品牌创建、宣传推广、配套设施建设、新业态培育等,促进全县文旅产业发展。 二是发展能级实现新跃升。今年,全县入库文旅项目24个,总投资14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55亿元,实际完成35.66亿元,完成率106.29%。有神仙居扩容提质和温都水城两个“双百”在建实施类项目,总投资25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8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完成投资1.96亿元,投资完成率109.03%。神仙居景区推出佛影莲韵等新景点,完成省文旅厅5A级景区实地复核检查。高标准推进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截至10月,实施项目232个,完成投资10.72亿元,投资完成率94.5%。神仙居新吉奥开元芳草青青房车营地入选第三批全国4C级自驾车旅居车营地、浙江省十佳户外露营地;仙山天空之城项目荣获第八届度假·1%CLUB峰会“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文旅度假品牌”金奖。 三是品牌创建凸显新亮点。环神仙居旅游公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公路类典型案例;神仙居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有序推进,神仙居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入选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仙居入选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试点名单,白塔镇上叶村、双庙乡括苍村入选样板村;作为全省唯一的财政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县级试点,双庙乡括苍村、白塔镇感德村、横溪镇垟庄村3个乡旅共富样板村建设通过县级中期验收。田市镇云田古街市集获评省级精品乡村市集,垟庄村获2022浙江文化和旅游总评榜组委会推荐奖,认定省二级旅游驿站2家、三级旅游驿站1家;我县选送的稻草画《荷韵》系列获2023“浙派好礼”文创产品评选暨全国旅游商品大赛参赛产品遴选活动观赏装饰主题类金奖,艾绒三件套获2023“浙派好礼”特色旅游商品评选活动时尚生活板块铜奖;人文艺术创意园项目获台州市第二届文旅项目谋划设计大赛文旅项目谋划类三等奖,青春不散场草莓音乐节项目获文旅活动策划类创意奖。白塔镇上叶村、溪港乡金竹溪村纳入金3A级景区村庄创建名单。 四是宣传营销激发新活力。承办省“四市百村”乡村旅游带推进现场会,举办油菜花节、杨梅节、房车露营节、美食大赏、红旗广场文化艺术周等文旅活动30余场。拍摄仙居特色文旅宣传片;发放百万文旅消费券,推出台州人免费游仙居、神仙居‘梅’好时光免费游等惠民举措;举办浙江省“四市百村”乡村旅游全网推介联动大直播、长三角旅游协会自驾游与房车露营联盟仙居房车自驾之旅、全省文化和旅游企业走进仙居活动、仙居杨梅(上海)推介会等活动,赴省内外主要客源地开展仙居旅游推介、疗休养专场推介,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推介会、旅交会、文博会等活动,宣传推介仙居旅游产品和疗休养资源,不断提高仙居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台州追寻山海之旅线路入选2023年第二期“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浙东乐山乐水养心之行——和合台州 诗意康养”线路入选长三角森林旅游康养线路。截至9月,全县累计接待游客459.33万人次,同比增长20.6%;实现旅游总收入62.39亿元,同比增长35.2%。 (四)聚焦“行业管理”,促进文旅市场规范有序 一是行政审批优质高效。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完成政务2.0的事项认领和办事流程核验,及时调整更新办事指南;开展文广旅体系统“窗口前移”服务工作,推进市县行政审批层级一体化改革,提高审批工作效率。目前,共受理办结行政审批30余件,网上办结率100%,其中行政许可事项22件,接待群众咨询300余次;办理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核10家/次,勘查现场8家/次。 二是文旅行业提质升级。仙居获2022年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常态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评价优秀,宇杰君悦酒店入选2022年文化和旅游企业梯度培育计划骨干企业名单,唐灯记艺术酒店获评省银鼎级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登云大健康温泉度假酒店获评省文金桂品质饭店,县文广旅体局获台州市第一届文化广电旅游体育领域行政审批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举办全县金牌导游大赛、全域景区讲解员培训班,通过大培训、大比拼的方式,有力扩充讲解员队伍,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参训人员达360余人。 三是市场监管卓有成效。建立文化旅游网格化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和旅游高峰期应对机制,制定《仙居县旅游新业态项目联合管理办法》《仙居县文旅领域安全生产检查规范》,从严从细抓好文旅领域安全生产工作,防止“漏管、失管、脱管”。以亚运会、节假日等重点时段文旅市场安全为重心,加强网络舆情监测,结合未成年人护苗、出版物市场整治、扫黄打非等专项行动,开展“地毯式”排查;完成73家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入驻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和服务平台工作,促进文旅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截至10月,出动检查3084人次,检查2342家次,立案调查38件,办结案件35件,罚款69300元,吊销许可证1家次。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着力在公共服务提升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提升文化阵地。建成县城市文化综合体;改造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个、和合书吧3个,新建特色化、个性化和合书吧2个、图书馆主题分馆10个,建设覆盖城乡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原则,以“图书馆+”“文化馆+”模式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和合书吧、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 二是全力推进文化惠民。实行文化综合体剧院委托经营管理,引进优秀文艺演出和剧目,创作本地特色文艺精品,打造“演艺在仙居”品牌。推广全民艺术普及,常态化推出文艺赋美演出、送文化下乡等系列活动,计划送书下乡5万册,送戏曲下乡、送综艺下乡130场,送展览150场,举办中大型阅读推广活动2场;加强区县文化交流,开展文化走亲30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三是打造精品文艺队伍。以“学得会,用得上,有实效”为出发点,持续开展“文艺绿道”公益培训、“耕山播海”文艺骨干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创新举办“艺术沙龙”创作风暴交流活动,结合乡镇“三团三社”建设,壮大业余文艺爱好者队伍;搭建展示平台,计划举办全县首届摄影大赛,全县首届戏剧、小品大赛,神仙小剧场“每日一艺”等活动,积极承办省市赛事活动,鼓励引导文艺团队和个人参加,促进艺术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二)着力在文遗传承保护上下功夫一是推进下汤遗址稻作文化项目。加快考古发掘进度,向国家文物局申请进一步扩大现有发掘范围,进行系统性、连续性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完善遗址内部的聚落内容;继续深化下汤遗址稻作文化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制定拆迁补偿安置方案,启动下汤村、十都英村拆迁安置工作;推进皤滩古镇、桐江书院开发,引进专业团队运营“下汤遗址公园+皤滩古镇+桐江书院”,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于一体的文旅沉浸式体验新空间。 二是筑牢文物安全防线。启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继续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建强文保员队伍,深入推进文物安全大提升行动,以“人防+物防+技防”筑牢文物安全屏障;落实日常文物安全检查,重点加强县级及以上文保单位安全巡查,落实隐患问题清单式整改管控,做到排查全面见底、隐患动态清零;推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加快推进不可移动文物修缮工程。高质量、高效能推进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工作,实现文物保护与土地开发协调发展。做好2024年乡村博物馆培育创建。 三是加强非遗保护传承。继续开展非遗工坊培育。加强传承人培养和动态调整,组织非遗常态化“进校园、进礼堂、进景区”等传承活动,重点培育安岭小小山童山歌团等创新项目;开展文化遗产成果展览、“非遗雅集”展示等宣传活动。积极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走出去”,参加各类赛事、展演展示活动。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推出更多非遗主题旅游线路,推动仙居花灯、蓝花布印染等优秀非遗资源转化利用、产业化发展;大力推进非遗研学体验发展,开发一批非遗衍生文创和旅游商品。 (三)着力在文旅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一是升级核心产品。提质“大神仙居”,加快推进扩容提质二期工程,提速饭蒸岩景区建设,实质性启动公盂景区建设,持续擦亮神仙居品牌;探索开发夜游项目,运用声、光、电和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与自然山水深度融合,打造大型夜景灯光秀;依托“观音峰”独一无二的资源,全力打造“观音陆上道场”IP,争取与国内知名文创团队联合,从IP故事、整体标志标识、对外宣传形象、吉祥物等方面进行整体统筹设计,形成“海上道场看普陀,陆上道场来仙居”的概念。 二是培育特色业态。加快推进仙居智慧乡村文旅专项债项目,加强对现有A级景区的管理提升,推进杨丰山农事文化、广度高山云锦杜鹃等景区开发,推进温都水城、艾绿花乐园、烟霞湖水上项目、宋韵文化主题街区等文旅项目建设。依托山水天空之城高空滑翔、低空飞行等项目,结合神仙居高空扁带挑战赛、国际攀岩大赛等,打造世界极限运动康养度假胜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五创”行动,深化微改精提,培育一批特色艺术主题村落和特色体验示范点,推出“一乡一节”文旅节庆品牌,推动上叶村、金竹溪村创建金3A级景区村庄,感德村、括苍村、垟庄村创建省“乡旅共富”样板村;优化乡村民宿布局,实现集群化发展,以“八个一”为导向提升民宿品质,计划创建等级民宿4家,培育“浙韵千宿”10家;挖掘仙居美食文化,讲好美食故事,推陈出新,考虑开发推广高迁喜宴、广度福宴等品牌,继续推广“百县千碗”品牌,培育一批美食文化体验场所,打造具有仙居辨识度的乡村旅游胜地。 三是优化游客体验。按照“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场景”思路,整合全域文、旅、体、农等资源,打造油菜花节、杜鹃花节、丰收节、仙居马拉松等文旅品牌,丰富游客游玩体验。激发夜间活力,打造“吾悦商圈+红旗广场+夜市”夜间经济圈。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集旅游咨询服务、文化展示、休闲休憩等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迎接高铁时代来临;增设免费旅游大巴,串联景点出行线路,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游览服务;建设智慧旅游平台,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让游客可以方便快捷的一机游仙居。 (四)着力在文旅市场开拓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营销矩阵。紧抓杭温高铁开通契机,结合仙山天空之城、悦城童话世界、温都水城等旅游新热点,全面升级仙居旅游宣传片、宣传手册、旅游地图、特色伴手礼等宣传产品。由旅游集团牵头,集合工商联、各地商会以及各酒店、民宿的力量,发挥网络大V影响力,建立自营网站、抖音、携程、飞猪等全平台、全渠道营销矩阵,走进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等重要的客源地开展地铺宣传、网络宣传、活动宣传。 二是开展精准营销。加大市场数据分析,加强与旅游行业、媒体等紧密合作,组合传统与新媒体、公众与行业媒体、信息与电商媒体,形成旅游营销全媒体体系。推动形成立体化、全方位、多维度宣传推广态势,大力宣传推广“行至仙居就是仙”文旅品牌。加强景区品牌和民宿品牌宣传,积极与抖音、今日头条、小红书等新媒体开展战略合作,加大分众和小众传播力度。加强国际市场开拓,积极对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用国际化视角和语言,向全世界宣传仙居旅游形象品牌。三是深化区域营销。计划与华铁传媒合作,在杭温高铁沿线各站点、机场、高铁车厢等公共场所投放广告;强化与沿线城市的旅游宣传和合作交流,在客源地开展杭温高铁旅游线路推介、高铁旅游团等系列联合营销活动;持续推广“浙东唐诗之路”“新天仙配”等黄金旅游线,扩大市场影响力,逐步形成跨县域的一体化旅游发展格局。 (五)着力在市场环境优化上下功夫 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妈妈式”服务行政审批,不断提升便民服务的覆盖率和满意度。秉持“融服务于管理”的理念,提升文旅企业、场所的服务质量,引导酒店、旅行社等开展品牌化建设。组织执法人员参加全面轮训,开展文旅行业“大练兵”“大比武”“大提升”,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提升执法人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抓实抓细文旅领域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构建旅游新业态项目事前有准入、事中有跟踪、事后有监管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合力,消除监管盲区;聚焦两会、节假日等重点时段,以日常巡查为基础,结合“双随机”抽查、错时夜查、多部门联合检查以及专项整治行动等方式,做好文旅市场、校外培训机构等安全监管,切实做到隐患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切实打造便捷、舒适、安全、放心、畅游的仙居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年11月6日
信息来源: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