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1024737798117G/2023-124207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日期 | 2023-07-31 | 发布机构 | 县府办 |
组配分类 | 通知公告 | ||
仙居县人民政府关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自评报告
|
|||||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评估验收的通知》(农办质〔2023〕14号)要求,我县认真开展了创建工作自评,现将仙居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自评报告公示如下(公示期2023年7月31日-8月4日): 仙居县坚持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及“一岗双责”监管机制,以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为主抓手,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逐一对照创建标准,逐项细化创建举措,严密扎牢安全藩篱,全面提升安全水平。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持良好态势,农产品合格率达98%以上,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目前,全县建有13.25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杨梅)标准化生产基地,拥有“仙居鸡”、“仙居杨梅”两个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荣获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APP”试点县、省农产品标准化示范项目(“一县一品一策”)、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依法履行 1.强化组织领导。自台州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单位名单以来,仙居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仙居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县创建工作,出台了《仙居县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分工,健全了工作机制,形成了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和规划、发改、财政、市场监督管理、商务等相关部门统筹协作、协调推进的良好格局。高频次召开创建工作推进会,定期开展会商研判与动态督查,切实提升创建工作实效。 2.加大考核力度。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县级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制考核和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所占权重均高于5%。 3.加强规划计划。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仙居县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每年根据实际制定并组织实施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4.落实经费保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各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2020年投入1778650元,2021年投入2090512元,2022年投入2989386.44元,增长幅度均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有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1.建立健全监管名录和“黑名单”制度。对全县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畜牧屠宰企业和农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开展详查,摸清底数,100%建立主体名录库,每年开展动态维护,确保主体信息库的稳定、真实、有效。制定《仙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和《仙居县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红黑榜”管理制度》,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将“黑名单”主体向社会公布。 2.加强人员培训和过程控制。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人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和安全知识培训,组织生产经营主体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确保纳入监管名录生产经营者责任告知率、培训率达到100%。加强监管巡查检查,严格督促生产经营主体开展技术培训、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制度和农产品生产档案制度,严厉打击违反禁限用农兽药管理、农兽药休药期(安全间隔期)等规定的行为。 3.严格产品自检和无害化处理。设置县农产品检测中心、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农贸市场、20个乡镇(街道)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和流动检测车,免费向公众开放,推动开展农产品自检或委托检测。我县唯一的屠宰场,严格落实猪肉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生猪屠宰进场查验登记、产品出厂情况登记、生猪屠宰巡查、“瘦肉精”检测、无害化处理等系列制度,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2020、2021和2022年开展瘦肉精检测分别为1001、1268、1241批次,合格率均为100%;屠宰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头数分别为617.47、889.32、954.46头,养殖环节集中处理模式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数量分别为6044、66223、90094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三)农业投入品监管有力 1.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和监管名录。全面实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监管名录制度,摸清全县农药、兽药、饲料的生产和经营主体名录,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2.严格规范经营。建立农业投入品购买索证索票、经营台账制度,100%落实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制度,持续巩固高毒农药和限用农药全面退市,实施兽药良好生产和规范经营,加强养殖环节自配饲料监管。建立《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回收处置工作机制》,2020、2021、2022年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分别为115%、97%、109.6%,无害化处置率分别为117%、100%、107.9%。加快现代农资经营服务网络建设,构建放心农资经营和配送网络,2021、2022年县农资公司实施连锁、统购、配送等模式销售的农业投入品占比分别为71%和72.09%。 3.统一平台管理。进一步推广使用省级农资监管平台,实行农资产品入市经销登记备案、实名购买、动态监管、高效执法等,对农业投入品100%纳入平台管理。 4.加强质量监测。建立农业投入品质量常态化监测制度,对主要生产基地、交易市场的农业投入品定期监督抽查。同时结合实际,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销售旺季产品等为检查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扎实推进 1.隐患排查和监督抽查。每年制定实施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将辖区内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收储运企业及批发零售市场纳入监测对象,针对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产品和薄弱环节加大监督抽查力度。2020、2021、2022年县一级全年定量抽检数分别为621、626、612批次,合格率分别99.19%、100%、100%,定性检测数分别为8064、8076、12304批次。 2.强化日常巡查。出台《仙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工作制度(试行)》,明确乡镇(街道)监管职责,推动每月巡查。截至目前,已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上传4028条巡查记录。按照“五有”标准加强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建设,乡镇检测机构正常开展速测工作,并免费对外开放,每个乡镇全年定性检测不少于7200批次。 3.加强信息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在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上公布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投入品监管、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等信息。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到位 1.强化执法查处。对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屠宰、批发、零售市场等重点环节,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利剑”行动、食用农产品“治违禁 控药残 促提升”三年行动、农资打假联合执法行动、“绿剑”春季、夏季集中执法行动、畜禽屠宰联合执法行动等专项治理行动。近三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726人次,检查企业、场所点位1166处(次),排查整改各类隐患29起,查处案件140起,查处率100%。 2.健全执法机制。开展三安联动,建立健全综合执法协同机制,强化刑事办案检测鉴定、专家意见出具及涉案产品保管、处置等保障,及时查处使用禁限用药物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刑衔接,及时公布有影响力、有震慑力的典型案例情况。近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共立案7起,移送公安1起。 3.加强应急处置。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预案,每年开展应急培训和演练。近3年来,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未发生因本县生产的农产品造成其他地方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六)标准化生产全面实行 1.强化产地环境监测。加大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持续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确保2个省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点正常运行和数据完整有效,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畜禽养殖粪便等污染防治;科学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 2.推动生产标准入户。制定出台《仙居县绿色农业标准体系》,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农业标准作了规范说明;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 仙居鸡》,规范仙居鸡全产业链生产过程,推动标准入户,提升生产水平。 3.加快技术示范推广。开展仙居杨梅一品一策建设,推行杨梅全程质量安全管控技术规范、仙居杨梅标准化安全生产模式图,在全县建立杨梅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7个,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试点1个,区域示范面积为900亩,辐射面积为 10万亩。整体提升县域内规模主体的农业生产标准化进程实现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80%以上,试验示范区域内实现杨梅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98%以上、“一证一码”全覆盖,推进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全县共有6家成功创建省级五园两场示范基地。 4.加强质量安全认证。建立健全认证监管和补贴奖励机制,每年对“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补助认证、年检、续展换证、检测费用50%的奖励。2020、2021、2022年全县绿色优质农产品比率分别为61.6%、57.74%、59.19%。 (七)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健全 1.强化监管能力。构建完善县-乡-村-基地四级监管网络体系,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无盲区。县级层面,成立了仙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协调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乡镇层面,设立农产品质量管理办公室,划分监管网格,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村(社区)级层面,在重点种养殖村配备358名农产品质量监管员,负责宣传并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巡查上报。基地层面,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 2.提升检测能力。仙居县农产品检测中心、仙居县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农贸市场、20个乡镇街道农产品快速检测室和流动检测车均正常运行,并免费对外开放,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农业生产环境和农产品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延伸到基地,落实到田头、塘边。 3.加强执法能力。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纳入仙居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职能,配备相应的人员和执法设备,每年定期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县市监局强化食品安全监督执法,积极开展肉制品食品安全风险整治等行动,不断深化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4.完善软硬条件。县乡两级配备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备。同时加强县乡村三级监管人员专门培训,实现每人每年集中专业培训达40小时以上。 (八)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度机制基本完善 建立健全产地环境管理、农业投入品监管、生产过程管控、收购储运过程监管、包装标识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出台了《仙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责任制》、《仙居县农业投入品经营索证索票制度》、《仙居县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乡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关于规范杨梅采收、包装、运输等环节质量安全管理的紧急通知》等制度,规范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二、工作亮点 (一)推行社会共治,发挥行业协会安全自律功能 以降风险保安全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加快推进政策性农险“提标、扩面、增品”,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创新机制,持续开展地方特色试点品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综合险、水稻保险、生猪保险、杨梅保险、茶叶保险、大棚保险、大棚蔬菜保险等,进一步发挥财政支农惠农的综合效益,健全农业保障体系,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深度和密度。通过仙居县果品协会、仙居县杨梅协会、农联合等农业行业组织,大力宣传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农产品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配方施肥、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农兽药使用等技术,开展行业自律自治。根据《仙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举报处置制度》、《仙居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杨梅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告》、《仙居县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县天然水域实施禁渔制度的通告》等文件要求,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经查证属实的,根据举报案值大小、情节轻重,给予一定的奖励。 (二)健全追溯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 实施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制度,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管理,鼓励引导规模主体及散户全面使用承诺达标合格证。以仙居杨梅产业为切入点,全面开展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推广应用工作,无缝对接浙农优品平台,实现散户和收购储运主体凭借身份证刷脸直接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为20个乡镇街道各配备了合格证打印机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自助打印终端,实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广应用全县域覆盖。截至目前,共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上传二维码追溯记录7444条,追溯二维码231508张;合格证开具记录342条,合格证张数13796张;散户合格证983773张(不包括纸质的),真正实现产地追溯、产销衔接。 (三)推行信用分级分类,开展诚信示范基地建设 根据《浙江省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信用综合监管实施办法(试行)》和《仙居县农产品质量安全黑名单制度》,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信用档案,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目前正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诚信示范基地的创建工作。 (四)推进产销衔接,打造亲农在线 依托“浙农码”“浙食链”“亲农在线”平台推进产销衔接,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数字化集成改革路径解决小农户参与社会要素配置难、融入现代农业难、对接大市场难等痛点堵点。“亲农在线”分为驾驶舱和服务端,驾驶舱上线了产业一张图、古树保护系统、生产气象分析系统、品牌营销管理系统等功能,服务端上线了免税开票、涉农贷款、政策性保险等14个子场景。目前“亲农在线”已有注册人数7.7万余人。线上免税开票3.04万张,金额达3.8亿元,杨梅保险三年累计投保22.56万亩。据统计,2021年杨梅鲜果产值10.1亿元,同比增长18.8%;梅农杨梅产业户均收入3.2万元,同比增长23.1%;2022年杨梅鲜果产值10.5亿元,同比增长4%;梅农杨梅产业户均收入3.3万元,同比增长4%。2023年,仙居杨梅鲜果产值11.2亿元,促进梅农户均增收3.52万元。 (五)开展品牌维护,实施仙居杨梅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围绕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按照“一标一品一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通过开展仙居杨梅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建设,制定仙居杨梅绿色生产技术地方标准,组织开展杨梅绿色食品认证,规范地理标志使用,打响仙居杨梅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生产经营收益,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2021年仙居杨梅公用品牌价值24.98亿元。 (六)创新品牌建设,打造“神仙大农”区域公共品牌 县委县政府以“帮农民卖东西,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为初心使命,创造性地推出了“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并专门成立“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浙江神仙大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制定“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实施方案、品牌配套扶持政策、管理政策和质量标准体系,以一系列组合拳迅速打出了“神仙大农”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神仙大农”囊括了仙居杨梅、仙居大米、山茶油、仙居鸡等8大类、91种规格仙居生态精品,其产品在淘宝、天猫、抖音、网易等平台均已上线,线下实体旗舰店白塔店、杭州店、县城旗舰店、椒江旗舰店都已投入运营,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效助推了共同富裕。 (七)开展豇豆专项治理,消除质量安全隐患 围绕豇豆质量安全专项治理方案和豇豆农药残留突出问题攻坚治理行动,全面排查全县豇豆生产主体,同步开展禁用农药和常规农药速测,100%落实“用什么检什么”、“检什么标什么”。给所有乡镇街道配备酶抑制速测设备、10个乡镇街道配备了胶体金速测设备、试纸卡;全县共排出1家豇豆生产主体,2023年4月份开始种植,7月底已停种。在豇豆的种植周期内,县里对其建档立卡,开展豇豆病虫害绿色防控培训指导、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和推广;发放《豇豆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豇豆经常检出农药问题清单》及《禁限用农药名录》等宣传资料;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监管员、协管员在豇豆用药高峰期和集中上市期对其进行巡查、用药指导。共计开展6次巡查检查,快速检测3批次,均上传至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 (八)加强宣传引导,凝聚社会共治合力 在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标准化生产基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开展宣传创建工作,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主动参与国安县创建。组织电影下乡,宣传农产品安全知识,近年来共举办了1053场。同时,通过宣传车播报、拉横幅、微信公众号、农民信箱等多范围多层次开展国安县创建宣传,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一种人人知晓、人人满意的创建氛围。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生产模式较为粗放。种植业散户较多,存在种植管理不能统一、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生产模式不够标准化、现代化、集约化。 二是合格证推广需要进一步加强。尽管合格证推广有一定的进展,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户未开具合格证。这需进一步加强宣传,加强执法联动,落实相关措施。 三是部分乡镇受资金、技术、人员等约束,在推动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上仍有待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开展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深入全县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品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对生产全过程实施监督,严格落实用药管理、督查用药记录、生产规程生产等制度执行情况。对关注度高、隐患多的农产品,要在集中上市期间,采取更具针对性措施加强监管。 (二)规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生产行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禁限用农兽药名录的宣传普及,督促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健全生产档案、用药登记等管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比率达到100%。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率先实施标准化生产,并带动广大农户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三)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继续抓好“县-乡-村-基地(合作社)”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建设,开展行业、产地、环节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不合格农产品处置率达到100%,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决不让不合格的农产品流向市场。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治格局。
仙居县人民政府 2023年7月31日
信息来源: 仙居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