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部门信息

仙居县教育局2022年主要工作及2023年思路汇报


发布日期:2023-06-16 10:55 访问次数:



一、2022年亮点工作

(一)公平质量得到提升。教育质量稳中有升。2022年高考特殊类型控制线上线人数达到432人,创历史新高;1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中考平均分和后30%比例在全市排名得到提升,各初中学校平均分在全市排名有所进步。教育公平不断彰显。今年秋季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以“三公开”实施均衡编班,社会反响良好。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完成政府购买学位3373个,达成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在校生占比5%的目标。

(二)硬件设施得到改善。教育资源得到拓展。西门街配套幼儿园、西郭垟幼儿园、王台门教育区块项目、仙居县汤归小学等6个教育项目投入使用;推进城西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等7个项目前期建设;谋划福应职业高中等项目。教育设施持续改善。投入资金2300多万,“空调进教室”项目全面落地;投入资金1700余万,升级更新27所学校多媒体设备,打造800余间智慧护眼教室以及27个音乐、美术、科学实验室等新型教学空间。

(三)教师队伍得到重塑。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行业禁入制度,出台并实施《仙居县教师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列出师德负面清单10条,根据不同情形对违规教师进行相应处理。印发并实施《关于开展教育领域人才强基工程的实施方案》,引进省级知名专家工作站(姚星钢工作站)1家,4人获评省级特级教师,9人入选2022年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创新教育队伍管理模式,初步形成“能上能下”的校级领导任免机制、“能进能出”的教师管理机制、“能降能升”的岗位管理机制。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一)超常规提升教育质量健全普通高中质量提升奖励政策,设立1200万元高中段学校发展性奖励基金;仙居中学、城峰中学、盂溪中学学生被浙江大学录取或达到浙江大学分数线以上,在2022年基础上每增加1名,分别给予学校20万元、30万元奖励,力争高考成绩再次提升。健全“一校一策”初中目标管理体系,推进初中基础性课程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实现义务教育城乡结对全覆盖,争取中考平均分和后30%比例再次突破。聚焦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高质量建设2个省高水平专业和2个市高水平专业群,全面落实全日制职业教育学生升学与就业并重政策,不断提升毕业生升学比例和本科上线人数。

(二)大力度优化教育资源。推进项目建设,谋划实施南峰中学新建、官路中学改造、第六小学迁建等工程;深化与华师大合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保20235月底前开工建设城西片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建成投用二中北侧安置地块配套幼儿园等4所幼儿园。优化校网布局,2023年底前撤并朱溪中学、淡竹中心小学、溪港初中、湫山初中、上张初中等小规模学校,将新生中学和埠头中学、白塔中学和田市初中打造成为乡村学校“一体化发展”的标杆式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中小学午休午托试点范围,加快推进埠头中学、新生中学等学校寄宿制改造和食堂改造。

(三)下决心推进改革创新。深化人才机制改革,完善“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本土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对取得硕士学位的给予资助。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开展对标省内名校行动,支持县内学校与高校或省内外名校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小学、初中、高中争取创成全市一流、省内有影响力的标杆学校。深化数字化改革,完成“仙学汇”项目推广应用,将“仙学汇”建设成为县域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综合服务平台,争创省级特色品牌。

三、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办学保障存在短板。目前我县教育总投入、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和公用经费标准等在全省各县市区处于较低水平;“双创”工作任务繁重,部分学校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足,大部分学校美术、音乐等功能教室配备达不到要求。

建议对策:1.逐年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实现生均教育经费达到全省中等水平;2.投入更多教育资金用于功能教室、教学辅助用房的配备;考虑利用学校周边空地进行改扩建。

(二)师资保障仍然不足。本地校长教师队伍高端人才和优秀人才总量不足,学科带头人既缺数量也缺明显的引领作用,优秀人才培养力度不够,从2018年至2021年连续四年没有教师评上正高职称;教师初始研究生学历偏低,小学、初中最高学历为研究生及以上教师人数只有0.4%和1.4%,整体专业化水平不够高;少数学校中层比例过高,少数教师从事第二职业,对一线教学工作关注较小甚至远离。

建议对策:1.培养高素质校长队伍,借助高校、长三角名校资源开展全脱产半脱产式培训,竞争性选拔优秀青年干部,争取培养更多市县级名校长、浙派名校长。2.打破专业发展天花板,对优秀教育人才实行动态管理,鼓励教师从优秀走向卓越。比如获得高级职称后,要同时承担带师和教学两个任务,防止名师躺平。3.制定并出台灵活的专业对口硕士及以上学历研究生、“双一流”或原211高校毕业生的引进机制,给学校招生更多的自主权。4.调整学校教师结构,切实解决学校中层臃肿问题;建立教师退出机制,辞退由于第二职业严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教师。

 



信息来源: 县教育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