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计划总结
索 引 号 113310240026810733/2023-11859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3-06-16 发布机构 县文广旅体局
组配分类 计划总结

县文广旅体局
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思路


发布日期: 2023-06-16 11:02:03 访问次数:

2022年,县文广旅体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山区样板目标,以打造“康养仙居”“大气仙居”为指引,聚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鼓足干劲,乘势而上,文旅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连续四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2021年度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及山区26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绩评价均列全省第一,获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2021年度实践案例综合实践奖,神仙文化入选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1-9月,全县共接待游客494.9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9.24亿元。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聚焦“文化引领”,构筑高品质精神新高地

一是阵地建设有广度。县城市文化综合体土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正在开展室外总图工程施工和室内工程预算编制、预算审核。制定2022年文化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建成和合书吧2家、图书馆主题分馆8家乡村博物馆3家、文化驿站1家、农村文化礼堂18家、文化广场3家,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94个,创成台州市书香民宿3家县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二是惠民活动有温度。实施“文艺星火赋美”工程,举办“如意周末剧场”演出20场、“IN仙居”街艺秀7场,群众反响热烈。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覆盖城乡的“文艺绿道”公益培训全年线上培训5000余人次,线下培训超2.8万人次;下基层辅导年均服务3万人次,送数字电影下乡3380场、送书下乡38975册、送戏曲下乡121场、送综艺下乡40场、百姓大舞台10场。

三是文化活动有力度。打造油菜花观赏区,举办“不尽清秋开卷来”中秋诗会“文化共富 走读仙居”、文化共享书画“仙”行等活动,承办台州市第三届原创流行音乐大赛、台州市“百千万放歌新时代”暨“音乐进万家‘双百行动’”广场歌会,指导乡镇街道开展“一乡一文旅品牌节庆活动,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二)聚焦“传承活化”,守护城市历史文化底蕴

一是下汤遗址公园建设有新进展。成立下汤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暨“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和申遗工作专班,出台工作方案,明确遗址公园建设目标及各部门工作职责《下汤遗址保护规划》已经省文物局核准同意,目前编制单位正根据省文物局审查意见进行规划调整争取国家文物局批准主动性挖掘面积350平方米,首次发现好川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下汤考古工作站正式揭牌,临时展厅已建成使用,临时保护棚工程主体工程完成。启动上山文化遗址群申遗文本编制。将下汤遗址内容编入中小学生乡土教材《仙居地域文化启蒙读本——可爱的仙居》,组织申报下汤遗址创建台州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二是文物保护基础不断夯实。完成博物馆展陈大纲二次评审,及征求意见,开展博物馆藏品征集;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开展全县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实现全县文保单位全覆盖,发现隐患43条,整改43条;启动上江垟古建筑群、郑氏大宗等文物修缮工程,划拨2022年度省级文保单位修缮补助资金258万元;组织摩崖石刻大佛字申报第八批省保单位;落实2处省级以上古墓葬类文保单位的“七张清单”专项工作,开展常态化巡查及周边环境整治。

三是非遗保护传承更加有力。完成《仙居文化基因解码报告》,开展文化基因解码成果转化,初步拟定10余项文创产品开发清单;组织仙居杨梅、神仙居、浙东南(仙居)革命根据地等项目参加省级文化基因解码视频大赛,展示仙居文化风采。申报省级非遗项目3个;新增市级非遗传承人4名、县级非遗传承人16名;创成台州市非遗旅游线路1条、非遗主题小镇1个、民俗文化村1个。实现非遗项目九狮图、仙居花灯、仙居山歌进校园,授课超400课时;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雅集等展示体验活动12场;组织仙居花灯、彩石镶嵌等17家非遗店铺参加非遗购物节·浙江消费季活动,推广销售非遗产品及相关衍生品(文创产品)10万余件,销售额超60万元,激活非遗生命力,守住乡村文化灵魂

(三)聚焦全面提升”,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微改造、精提升”有新成效持续开展永安溪水体及滩林生态修复,全面提升环神仙居景区道路沿线节点,推进沿线村庄立面改造集中美化电力通信系统,完成环如意湖、生态河道夜景灯光秀、3公里迎仙路跑步道、200亩紫色花海、神仙氧吧小镇4条步行道等一批特色景观工程,大大提升游客游览体验。下叶村立面改造项目设计获得台州市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设计类精品奖;今年2月,全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推进现场会在仙居召开并多次在省级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相关工作经验得到成岳冲副省长、省文旅厅褚子育厅长和章月燕副市长批示肯定。

二是文旅品牌创建有新作为。制定2022A级景区村庄、景区镇创建计划指导5家景区镇创建培育单位和20余家景区村庄创建培育单位对标开展整改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品位生态旅游区推进民宿迭代升级,成立仙居县旅游民宿产业协会,修订《仙居县推进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设立旅游发展专项奖补资金,鼓励乡贤、创客回归,今年有5家等级民宿培育单位、文化主题(非遗)民宿培育单位2家。创成市级“百县千碗”美食店4家。

三是文旅市场营销有新气象。邀请央视一套《正大综艺》和央视二套《消费主张》节目组来仙拍摄,先后赴杭州、南京等省内外主要客源地举办旅游推介会和疗休养专场推介,承办浙东唐诗之路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积极参与“追着阳光去台州”直播活动,推出“梅好旅游季 全民乐惠游”文旅促消费系列活动,发放百万文旅消费券。如意桥、神仙居省级旅游度假区、仙居八大碗获评山区26县“百佳网红打卡点”,仙境唐诗之旅线路入选浙江省诗路精品旅游线路,神仙居高空探险项目入选浙江省运动休闲旅游优秀项目。

四是文旅数字化有新进展。“游提升”项目入选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神仙畅游”项目已编制可研报告初稿和框架图;维护浙里办“玩转仙居”小程序,更新地图版本,完善地图信息;推出图书微馆长,打造无边界图书馆。

(四)聚焦“行业管理”,促进文旅市场规范有序

一是市场监管全面落实。建立文化旅游网格化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实行点位责任人常态化管理和班子成员分片区督查。全方位梳理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明确全局安全生产责任分工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防汛防台、疫情防控等应急处置预案。建立清单化管理模式,针对景区、旅行社、娱乐场所、新业态旅游项目等各个文旅行业制定安全检查细则,彻底解决“怎么查、查什么、不会查”的问题。全年,共出动检查人员3553人次,检查场所4267家次,行政处罚立案18件,切实维护文旅市场秩序平稳。

二是助企纾困有效落实。18家旅行社办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暂退手续,涉及金额121万元;兑付2021年度市场主体政策奖励1636.787万元,涉及118家企业;联手农商银行推出“微改易贷”专项金融贷款项目,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金融资源的融合对接,完成授信6亿多元,惠及1900余户;积极与通讯公司对接,为网吧等文娱企业争取到移动宽带使用费减免优惠,极大提振市场信心释放旅游活力。

三是服务水平提质增效。做好“双减”工作,规范中小学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业务管理完成58家机构“培省心”平台和11家机构全国平台入驻,指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规范“预付款”行为,推行“一课一销”制,减少校外培训机构“卷款跑路”风险隐患,有效防范预收费资金安全风险,切实维护学员、家长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服务质量3名景区讲解员获省第三届诗路文化带景区讲解员大赛台州地区选拔赛铜奖,仙居县获优秀组织奖;浙江神仙居景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被评为2022年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已通过文旅部专家现场验收,等待发文。

二、2023年工作思路

(一)实施文化星火燎原工程

一是筑牢阵地。全面提升公共服务阵地,建成县城市文化综合体,提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礼堂规范化运行管理和服务水平,计划新建和合书吧4家、图书馆主题分馆6家、文化驿站1家、乡村博物馆3家;推进以“仙逅”文旅小站为重点的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打造一批“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

二是文化惠民。开展艺术普及计划,继续举办如意周末剧场、“in仙居”街艺秀等活动;组织“文艺绿道”公益培训、“十百千万”工程、下基层辅导等惠民活动;寻找消失的节日,结合仙居习俗和乡镇特色,办好元宵灯会、七七庙会特色节庆活动;指导乡村群众开展“一乡一品”文化品牌活动,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品牌

三是建强队伍。落实从业人员每年至少5天脱产培训教育;继续做好乡镇文化员定向培养工作,优化队伍结构抓好乡镇“三团三社”建设,组织基层文艺骨干培训不少于1千人次,不断提升基层文艺水平

(二)实施文遗星火传承工程

一是加快下汤遗址公园建设加快考古发掘进度,扩大遗址外围钻探范围,进一步弄清遗址整体地貌环境,寻找早期水田,继续发掘北部长探沟;加快推进申遗预备名单文本编制进度;加快完善《下汤遗址保护规划》并予以公布;积极申报专项债,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遗址公园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深化文旅融合,深入挖掘稻作文化内涵,精心打造“万年下汤”文化IP。

二是筑牢文物安全防线继续推进全县文物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攻坚行动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护,提前谋划2024年省级文保单位修缮立项和资金申报推进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工作加强文物保护队伍建设,提升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三是加强非遗活态传承大力挖掘神仙文化内涵,培育浙江文化标识;开展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绘制仙居文化基因图谱,推动下汤文化、革命文化、神仙文化等优秀文化元素转化利用。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要求,完善非遗资源调查项目库建设;加强非遗传承人培养和动态调整,积极组织传承人及项目参加各类赛事活动;培育一批非遗工坊启动新国遗培育计划;争取省市资源,组建安岭小小山童山歌团;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礼堂、进景区等宣传展示活动;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探索仙居花灯、蓝花布印染等优秀非遗项目产业化发展,打造具有仙居辨识度的旅游伴手礼和文创产品

(三)实施旅游众星拱月工程

一是抓好文旅产品打造。承接好省第一批山区26县造月工程做强核心IP,加快推动神仙居扩容提质项目二期,力争进入全国山岳型景区第一梯队;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力争2023年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4A景区标准,谋划好杨丰山下一步发展;趁势借势,启动括苍山规划谋划

二是抓好“微改造、精提升”。依托高品质城市建设,启动4A级景区城创建,完善城市旅游配套设施,加强杭温高铁站游客集散中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大交通要道沿线村庄立面改造、景观提升、节点打造、标识标牌完善等工程;加快推进全区域车行、骑行、步行多元化旅游交通改造提升

三是抓好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打造具有示范意义的旅游重点村、重点镇2023年计划创建金3A级景区村庄1个;打响“仙居仙宿”品牌,出台“仙居仙宿”服务导则体系,规范民宿管理,推进民宿转型升级计划创建等级民宿4家;讲好仙居美食文化故事,绘制仙居美食地图做好百县千碗菜品评选和乡村特色菜系开发导做好高迁喜宴、广度福宴、埠头“一碗鸡汤”旅游与美食的结合

四是抓好旅游市场开拓。全力做大团队市场,培育新的网红打卡点,加强新媒体传播,引爆散客市场;加强旅游政策宣传推广力度,建立相对固定的直通车送客渠道;围绕“巩固短线、深挖中线、培育长线”思路,构建团队市场渠道,点对点对接各地大型旅游批发商,维护巩固省内市场,扩展新的客源地市场。

五是抓好数字文旅赋能。加快“神仙畅游”开发进度,整合“玩转仙居”“游提升”“诗旅仙路”等旅游对外服务端功能,提供统一入口,简化游客操作流程,提高使用便捷度;建设仙居旅游全域驾驶舱,对旅游相关数据进行多维度多元化的分析展示,为仙居旅游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四)实施文旅市场净化工程       

一是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时刻保持疫情防控警惕性,持续完善文旅行业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全面加强文旅行业从业人员定期核酸检测;加强文旅疫情防控宣传,引导游客积极落实防控措施。从严从紧落实好小门管控各项要求,各重点场所小门点位责任人定期开展小门管控点位巡查,对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场所坚持从严处理。

二是加强市场安全监管。围绕两会、亚运会、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全力做好全县文旅市场维稳保障工作,以日常巡查为基础,结合双随机抽查、错时夜查、多部门联合检查等多种形式,重点部署开展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查办违法违规案件,整治文旅市场环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综合执法行为,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适用规则。

三是提升文旅企业品质。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打造精品培训课程,拓宽行业视野,提升仙居旅游市场维度;指导酒店、旅行社等文旅企业开展文化主题酒店、星级饭店、星级旅行社等品牌创建,不断提升旅游企业品质。加强中小学文化艺术类培训机构管理,及时完成“培省心”平台信息录入,规范培训机构业务经营

 

 

 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2年11月3

 

 

 



信息来源: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