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乡镇信息

“四个一”工作法 跑出征迁“加速度”


发布日期:2023-05-04 11:50 访问次数:

从第一份协议签订

全面完成
福应区块征迁协议签订工作
比计划提前20天完成任务目标
跑出征迁“加速度”


东部工业新城福应区块征迁工作是经济开发区医化园区扩容提质的重要前置条件,项目涉及项斯、断桥上宅、断桥下宅、杨府四个村,征迁面积300多亩。征迁范围东至断桥下宅村,南至园区,西至杨府村,北至35省道内各类房屋及附着物、构筑物,涉及的房屋总建筑面积为6万多平方米,是本次仙居四大片区征迁中体量最大的一组。面对此次征迁时间紧、任务重、体量大,福应街道充分运用“四个一”工作法,跑出征迁“加速度”。


重点工作用重兵

充分发挥“大兵团作战”的优势,本次征迁由3名县领导挂帅,抽调了建设、应急、水利、交通、环保、妇联、团委等7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局机关干部29人、组织部选调5人,来参与征迁工作。街道班子领导齐上阵,各科室精干力量共同参与,以此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动力。


责任分工更细化

工作中“上统下分”,建立“1+N+X”工作体系,即“一名主要领导+多名副组长+若干名干部”的模式。把涉及户按片区分成9组,包联到各小组。开展集中入户、集中评估,快速营造工作氛围。县领导直接与村民面对面,耐心细致工作,最终签下协议,为工作打开局面。


凝聚合力助征迁

通过排摸,调动可动用的一切力量来助力征迁工作。涉及4个村村两委干部、在村里有威望能干事的乡贤、企业家等进入村级工作组,画好画大“同心圆”。


“沸腾状态”争进度
工作组自成立之初就定下“沸腾”的工作总基调。充分使用“一小时工作法”“小太阳工作法”,发扬“走进每家每户,踏破一双鞋底,磨破一张嘴皮”的作风,做到情况掌握在一线、协调指挥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最终提前20天完成协议签订工作。

“挂图作战”清底数

在工作之初就制定了详细的区块图、进度表,并在征迁指挥部一楼大厅进行公示。各组丈量评估、协议签订、房屋腾空等进度一目了然。根据工作推进情况,每日在工作群中通报晾晒各组进度,在各小组间形成比拼态势,全速推进征迁工作。征迁群众中有35户在仙通公司工作,通过工作组讲清政策,说明情况,他们第一时间签订了协议。


“一线破难”再攻坚

制定“日会商、日破难”制度。在协议签订关键时间节点,每天晚上定期召开正副组长会议,各小组逐户汇报当日工作情况,分析研判,集思广益,寻找破解方法。工作中实行“凌晨工作法”,不分昼夜,走村入户做工作。


真心换取群众信任

邀请征迁经验丰富的政策专家来为工作组干部上课,多次召开大范围政策学习会。各小组将政策嚼透消化,准确掌握每户情况。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讲到底”,工作全过程公正、公平、公开,及时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每一份协议都经得起检验。


暖心赢得群众支持

工作组干部积极为群众提供分户办理、找临时住房、腾空等额外服务,以此来促进工作。县妇联利用“爱心集市”平台帮助部分群众解决小商品库存问题,针对超市经营户商品清空困难的情况,发动工作组干部和相关企业“自掏腰包”集中采购,真正做到“心往群众想,力往群众使”。


诚心打消群众疑虑

发挥村干部“熟人、熟地、熟事”的“三熟”作用,不断延伸政策的宣传触角,沟通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前期,部分在外经商群众对政策有误解,电话沟通效果不佳,工作组便多次前往金华、玉环等地,当面交流沟通,做到“服务送上门,政策讲到家”,最终4户群众回到仙居签下协议。


成立临时党委
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东部工业新城福应区块临时党委,下设4个临时支部,将工作组党员、村社党员、征迁对象党员户组织关系迁入临时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协议签订过程中形成“党员为点,以点带片”的示范效应。

签订党员承诺
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 助力征迁当先锋”主题党日活动,70名党员签订承诺。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做到“三明”,即政策明白、任务明确、情况明了,村级党员主动到亲朋好友家中入户讲解政策、答疑解惑,成为推进协议签订的主力军。

抓住"关键少数″
以“关键少数”带动“绝大多数”,通过村两委干部带头签、党员率先签、带动村民主动签的方式,实现征迁工作快速推进。



信息来源: 福应街道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