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执法丨扫一扫这个“身份码”,行政行为“零距离”
|
||||
为着力提升前端感知能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2月1日起,浙江省全面推广使用行政行为码。仙居县综合执法办工作专班组织相关执法单位及9支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先后开展“浙江省行政行为码专题培训”,并在开展各项行政行为中启用“行政行为码”。
行政行为码是什么: 行政行为码是依托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自动生成的、不可篡改的监管代码,是行政行为全周期的唯一标识,覆盖全省4700余个执法主体和行政许可、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应用类型。 行政行为码的用处: 1、群众和企业:扫一扫“随便看” 通过“浙里办”扫码,可实时了解行政执法类事项的办理情况,充分行使社会监督权利; 2、案件当事人:扫一扫“无疑虑” 通过行政行为码可查询政策法规、案件办理进度,获取相关文书等; 3、执法人员:扫一扫“轻松干” 通过“浙政钉”扫码可实现执法事项在线办理、不受限于场所办公,实现案件的线上办理、实时跟踪; 4、执法监督员:扫一扫“方便管” 可实时监督或复盘倒查执法监管履职情况,执法监管行为从“线下”转为“线上”,全流程在线运行、留痕可溯。
日前,仙居县南峰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对辖区内的餐饮店进行检查。在检查结束后,执法人员将这次的行政检查进行线上记录,随即页面上自动赋码,这个码就是“行政行为码”。
一码即查,一点即看。受检查的企业主只要扫一扫这个码,就可以在手机快速查询和跟踪行政检查记录。行政行为对企业来讲更加公开透明,有利于企业规范经营,从而进一步促进营商环境。 “这个码真的太方便了,我只要扫一扫就能看到具体的行政检查情况。”小吃店店主小王边说边翻阅手机里显示的本次行政检查记录。 眼下,我县各个相关部门正充分利用新推出的行政行为码,在行政检查、行政处罚等领域,进行充分地利用。 接下去,县综合执法指导办将不断探索行政强制、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统一赋码,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更好地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加强统筹协调、互相协作,全面推行行政行为码赋码,让群众和企业省时、省力、省心,“扫”出效率,“扫”出满意。
信息来源: 县综合执法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