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要闻快递 > 乡镇信息

他一路奔波,只为迎来“红美人”


发布日期:2023-02-21 09:59 访问次数:

      近日,走进湫山乡三都村高余自然村红美人基地,只见大棚内一株株橘树像哨兵似的整齐排列着,茁壮成长。“这个基地是葛指导带着我们建起来的。”原三都村党支部书记王均豪高兴地说,“看这长势,我们的‘红美人’一定能有个大丰收。”


老书记口中的“葛指导”是台州日报社派驻湫山乡三都村的农村指导员葛文华。2021年3月23日,葛文华接过接力棒,彼时的三都村还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偏远山村,全村共有1462人,大部分村民外出经商打工,常住人口只有400人左右,分散在17个自然村。

在葛文华到来之前,三都村的集体经济只有一个刚建成不久的光伏项目,这是由省派结对帮扶工作组驻村干部邵帅所在的公司华能玉环分公司捐建的。“一个村要富裕,光靠他人‘输血’肯定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一定要有自己的‘造血’功能。”一到三都村,葛文华就到村里四处走访,思考如何让三都村具备“造血”功能。

同时,他与邵帅一起决定为村里谋划果木项目,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来三都村做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三都村土壤、光照、日夜温差等条件适合种植‘红美人’柑橘。”最终,他们选定三都村高余自然村的荒废园地用于“红美人”基地项目。第一批启动资金由华能玉环分公司资助,一共22.8万元。同年7月,20亩3000棵“红美人”柑橘树苗成功种下。

基地在海拔700米的山上,冬天寒冷,要想果苗顺利过冬还需要建保温大棚,然而这上百万的资金从哪里来?葛文华不辞辛劳地反复跑部门,向县农业农村局、乡政府反映,争取扶贫产业项目资金。“去年的整个冬天,葛指导员比我们还着急,担心果苗不能顺利过冬,帮我们四处筹备资金建大棚。有这么好的指导员帮助我们,真的太难得了。”一村民告诉记者。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葛文华与湫山乡政府、驻村干部陈鲸安、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三都村“红美人”种植基地大棚项目成功入选县2021年度第二批扶贫项目,获得129万余元扶贫资金。“好在去年冬天天气不算太严寒,果苗基本上都顺利过冬了。现在20亩大棚已经在建,预计7月份可以完成,大棚建好就不怕冬天了。”葛文华一脸欣喜地告诉记者。

有了保温大棚,“红美人”基地的初步建设算是完成了。不过,查看果园、聘请专家、考察学习,葛文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为了更科学、更合理地管理果苗,我们聘请了黄岩的柑橘研究所专家,定时定期过来指导。目前,‘红美人’长势很好,预计今年11月至12月份就能挂果。”葛文华兴奋地说,“我去玉环‘红美人’种植基地考察时,他们大棚里种植的‘红美人’十几元一斤,不是大棚种植的五六元钱一斤,价格相当可观。接下来第二期我们会种‘绿美人’,因为‘绿美人’价格还要高些,市场前景比这几年走红的‘红美人’还要好。”

据介绍,“红美人”基地建成后,集成果采摘、销售、幼苗出售于一体,预计将为村集体带来每年15万元以上的收益,真正实现村集体经济独立健康发展。基地每年拿出纯收益的50%受益全体社员,拿出40%用于村集体收益,剩下的10%重点扶持低收入农户,用于改善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并将低收入农户中部分有劳动能力者雇佣到果园做轻体力劳动,增加其收入。

奔富路上无止境。“下一步,我们将着手修建一条2.2公里长的道路,方便村民进出果园采摘、售卖。”葛文华说,“等‘红美人’基地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后,就能够吸引其他农户自发种植,由合作社统一销售,来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

对于三都村接下来的发展,葛文华充满了期待与憧憬,三都村的“造血”共富蓝图也在向我们徐徐展开。



信息来源: 湫山乡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