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家自酿果酒、米酒,觉得自己酿的更好喝更安全,可自己酿造的酒真的安全吗?根据县疾控中心对白酒的安全监测数据结果来看,今年共检测白酒样品50份,样品来源于市场流通环节的预包装酒类、散装售卖酒以及农户自酿酒,共5份样品甲醇超标,其中4份为农户自酿酒,1份为散装售卖酒。 甲醇是酒在酿造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俗称工业酒精,为透明无色液体,其毒性体现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且在体内不易排出而发生蓄积。在发酵过程中,甲醇的产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自酿还是工业化生产都会产生。一般来说,工业生产的酒会通过前处理、改良菌种和改善工艺等方法来降低甲醇含量,而自酿过程中的甲醇含量往往不可控。饮用甲醇超标的酒后,轻者引起视力模糊、头昏、头疼等症状,重者有意识朦胧、瞻妄、癫痫样抽搐、昏迷、死亡等。 酒类产品中的甲醇除了掺甲醇的假酒外,均在酿造过程中产生,其主要是酿酒原料的果胶物质受糖化和微生物发酵作用发生分解,最终产生的,而甲醇几乎可以完全被蒸馏到成品酒中。据了解,不少人喜欢选用熟透的杨梅、葡萄、桃子、猕猴桃等水果发酵酿酒,而这些熟透的水果富含果胶质,酿造的白酒极易造成甲醇含量超标。 自酿酒除了存在甲醇超标风险外,还存在以下风险: 1.易滋生有害细菌:自己在家酿酒时没有严格规范的灭菌操作,较难有效预防杂菌污染,尤其在发酵过程中,无法控制微生物,杂菌很可能在里面生长,从而产生有害物质。 2.杂醇油超标:杂醇油也是酿酒过程中比较常见的产物。杂醇油是酒的芳香成分之一,但含量过高,对人们有毒害作用,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乙醇强,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其毒性随分子量增大而加剧。 3.糠醛超标:糠醛主要来自谷壳和糠麸等酿酒原料,由于糠醛沸点高,在蒸馏时不易逸散,只有去除酒头、酒尾,才能降低酒本身糠醛的含量,以去除或降低对人体的危害。自己酿酒要做到完全去除糠醛是比较难的。糠醛的毒性相当于乙醇的83倍,毒性仅次于甲醛,临床症状有烧灼感、头晕、意识丧失等。 因此,市场监管部门温馨提醒广大消费者: 1.饮用自酿酒需谨慎; 2.家庭自制药酒应在医师指导下购买药材和使用药酒配方,切忌购买无厂名厂址、合格证等标签的自制酒; 3.购买酒类食品应到正规超市、商场,并保留好小票; 4.购买饮用散装酒时,要查看散装白酒盛装容器上是否标注有品名、厂名厂址和生产日期等,并保留好票据,避免购买伪劣的散装白酒。
信息来源:
县市场监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