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建议提案办理 > 政协委员提案
索 引 号: 113310240026810733/2023-126597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发布日期: 2023-11-18

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3004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23-11-18 11:51 访问次数:

主办单位: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关于

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03004提案答复的函

 

曹荷花委员:

你在仙居县政协十届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文化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推进文化共富的提案》(第03004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按照新时代文艺思想要求,围绕省级共同富裕示范区首批试点建设,仙居县委县政府度重视文艺繁荣、艺术乡建工作,县文广旅体局通过深挖文化内涵、活化文物形象、推动乡风文明等,以点带面,努力在“两个先行”和“四个仙居”中写好文化篇章,助力文化共富和乡村振兴。

一、仙居县“艺术乡建”的基础

(一)艺术乡建工作基础扎实县委县政府牢牢把握正确的文艺发展方向,开展“文化赋能”三年行动和“人文乡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高标准推进新时代文化仙居建设,健全政策保障体系完善工作机制,营造浓厚的艺术乡建联动氛围,明显提升了艺术乡建意识。同时,坚守文艺阵地、延伸工作手臂,紧抓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升文艺队伍整体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二)地域历史文化特色鲜明。仙居作为革命老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拥有距今10000多年的下汤文化遗址、国内八大奇文之一——蝌蚪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华东第一龙型古街——皤滩古镇、晚唐著名诗人项斯、宋代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菌谱》作者陈仁玉、元代诗书画三绝的大书画家柯九思等丰富的人文资源,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刺无骨花灯、九狮图、彩石镶嵌等,为“艺术乡建”充实了极具魅力的地域特色内涵。

(三)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仙居县自2011年获得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称号以来,县委县政府十分珍惜这一荣誉,科学谋划、统筹安排、有序推进,注重挖掘乡土故事,打造文艺特色,着力将历史文化古村落打造成美丽乡村的靓点。全县累计创建39个传统村落(国家级35个、省级4个)和28个历史文化村落(省级重点村4个),其中3个历史文化保护利用重点村创建完成获评优秀2020年再次摘得“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荣誉称号。这为仙居“艺术乡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文化创意产业焕发生机通过突出“文旅结合”,优化产业结构,仙居县走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立足针刺无骨花灯、黄杨木雕、桐江理学为代表的灯彩文化、民俗文化、耕读文化等非遗资源,大力发展以手工制作为主的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5A级旅游区大神仙居、古镇特有的建筑雕刻、古街、古民居等旅游资源,以及依山傍水的地理位置,发展特色“民宿”休闲旅游产业和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推动仙居“艺术乡建”的优质产业基础。

二、仙居县“艺术乡建”的主要做法

)艺术牵线,村貌提振靓富。一是整合基地,彰显乡村特色韵味。将乡村当地文艺元素与打造美丽中国样板区的总目标相结合,在皤滩古镇设立美术创作基地,在白塔高迁村设立书法基地,将美丽乡村风景线的打造与艺术完美交融,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拓展空间。二是糅合空间,提升乡村文艺品位。对当地闲置宅基地、农田和林地等资源空间进行梳理,引入文艺设计,通过成立稻花香文艺联盟以艺见稻你就笑”为主题在稻田中开展乡情文化节,助力白塔镇董岙村从偏僻乡村到“网红打卡地”的华丽转身,并打造出广度项斯草庐、双庙翁森公园、白塔东横街等一批精品节点。推进以“仙逅”文旅小站为重点的新型文化空间建设,打造41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联动相关单位,统筹圈内设施,达成乡村整体品位的更新与升级

艺术搭台,活动带动活力。一是丰富文化供给,打造常态化艺术活动品牌。充分利用“礼堂家”“智慧文化云”“浙里文化圈”等平台,推进文化“点单”服务。结合“15分钟品质文化圈”建设工程,推进文化“点单”服务,推动更多优质文化服务深入基层,积极开展“村歌村村唱”“村史村村讲”“村艺村村建”等系列活动。二是开展系列活动,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节庆搭台、产业唱戏”的方式,“杨梅节”“丰收节”等节庆赛事,举办卷地龙、跳跳马、板凳龙等特色民俗表演;举办农民美术、书法、摄影展览以及村歌、排舞、器乐、戏剧票友大赛等以村民为主体的展览展演赛事。三是引进文化人才,培育乡土文艺人才队伍。充分发挥“文化赋能”顾问团、“文艺星志愿”以及四大片区艺术服务团等团队的帮扶作用,深入挖掘村庄特有的文化资源,融合艺术与民风民俗传统,形成自身特色,组团协同发展选聘“文化村长”“乡村带头人”,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活动管理与服务,引导村民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唱大戏,打造“群众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

(三)艺术赋能,三产融合创富。一是艺术融入农业,畅销“仙味”农副产品。做好“艺术+”农业文章,通过拍摄神仙居景区和步路乡杨梅基地的“红旗飘飘”快闪、开展仙居杨丰山梯田农民丰收节的摄影大赛、创作情景剧《情景诗画·神仙大农》等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农副产品宣传氛围,成功让杨梅、油料、茶叶、稻米等“仙”味农副产品爆红出圈。二是艺术融入手工业,丰富“仙农”创意产品。深挖仙居传统文化内涵,推进艺术跟针刺无骨花灯、彩石镶嵌、岩画拓印等非遗项目融合,牵手市县工艺美术大师和非遗传承人,融合研发文创作品10余种,吸引群众参与体验仙居传统风情和地域文化魅力。目前,全县无骨花灯、彩石镶嵌等省市级非遗传承基地22个,修复明清商贸古街3条。开发文创产品缔造特有美学新经济,如参与艺术包装开发神仙居景区文创产品“画卷”网红雪糕,上市近三个月销售约400万支近2000万元,以艺术文化创意满足游客文化和物质需求,开拓新消费空间。三是艺术融入旅游业,做强“仙字”旅游招牌。积极整合当地的文艺资源与旅游资源,发挥神仙居5A级景区示范引领作用,设立景区山歌传唱点,举办文化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创建具有仙居特色的旅游文化体系,带动周边岗位2.5万余个,实现景区村民年人均增收3万元以上。依托“艺术 + 民宿”思路改造乡村空间,打造“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市场价值”三位一体的民宿旅游产业,形成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环神仙居区域民宿集群,如在淡竹乡下叶村创新发展“摄影民宿”“书法民宿”等特色民宿,年带动村民增收15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做好文化挖掘工作,整合更多优质资源,真正实现文化赋能乡村。

感谢你对仙居文广旅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签发领导:王牡丹

人:朱港港

联系电话:0576-89328819

 

 

                      仙居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2023615




信息来源: 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