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溪镇人大:小单元点亮民生大“溪”望
| ||
| ||
今年以来,仙居县朱溪镇人大深入推进基层单元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推进,边建设、边推广、边提升,让小单元点亮民生大“溪”望,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强音。 数字赋能,E点E滴汇民意 朱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打通“云端+掌上+线下”全时段全空间三位一体接待模式,推进“台州市基层单元”、联络站及代表二维码等数字平台运行,努力实现代表群众“零距离”、线上线下“不打烊”,让代表联络站走上网络云端、走进选民心坎。积极推进代表“亮码解忧”,通过“形象窗+代表证+联络牌”:在联络站悬挂“代表形象窗”、每个代表发放“代表证”、在每村办公楼等公共场所张贴“代表联络牌”,让“代表二维码”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打造家门口的接待神器,实现代表群众时时联。 “邻居家的电梯井占了我家的位置” “希望319省道尽快通车” “村庄道路上有沙石子乱堆放” ...... 朱溪镇人大主席张建斌介绍 “通过“代表二维码”收集处理民情民意,我们实现了选民“线上扫码—提交—代表受理—代表答复(联络站答复)(转交四平台、县级人大)—办理—联络站反馈—评价—办结”闭环流程办理,打通代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在E点E滴中汇聚民意,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种子生根发芽。” 方岩听事,日日接待燃“溪”望 朱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除了每月20日的固定主题接待日之外,每天上午的9时到下午5时,联络站里都会有一名仙居县人大代表搭配两名镇人大代表坐班,接待选民群众来访,收集意见建议,深化和拓展基层单元“联”的功能,真正做到选民代表日日见。“固定+流动”“线上+线下”,奋力打造“方岩听事”自建品牌,多渠道听取民意、汇聚民生。 “村子里有一处乱堆放很久了,十分影响我们村容村貌,一直没解决,希望代表们帮忙提提建议清理掉。”今年10月,朱溪镇人大代表在接待选民中听到这样一条建议,随即就到现场实地查看,发现确实存在一大块面积的乱堆放影响村貌,朱溪镇人大第一时间与镇政府联系提出了“清理整片乱堆放并进行地面硬化可以作为停车场使用”的建议,镇相关职能科室立即跟进,当月乱堆放点位全部清理完毕,并完成腾空点位600平方米的地面硬化。在人大代表的助力下,困扰村民的垃圾堆问题解决了,还解决了停车问题。这是朱溪镇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建设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同时,朱溪镇人大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各部门的协调联动,推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站开展活动,今年以来,朱溪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共举办“局长面对面”、“人大直通车”、“站所长进站”等一系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站活动30余次。 “朱溪镇自来水水压不稳定,经常无法正常出水,需要村民自行挑水喝,影响群众生活,建议加快朱溪水厂建设。”“希望加快319省道朱溪至宁溪段建设”…今年10月,县人大代表姚永波等人在“人大直通车”活动中提出相关建议,仙居县人大常委会立即组织开展人大代表督政活动,代表们轮番提出问题,仙居县政府相关部门当场回复并着手落实。“这条路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大事,通过这次活动让我们代表有机会同局长面对面交流提建议,这让我们倍受鼓舞。”仙居县人大代表陈泽民在活动后如是说。 杨丰夜话,群策群力助共富 朱溪镇人大紧紧围绕打造杨丰山共同富裕示范村目标,潜心履职、大胆创新、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振兴,创新“杨丰夜话”,探索“稻田里”的共富新路子。 “零星散户的耕种模式是无法实现产业规模化,不改变现有方式是无法让村民的钱包“鼓”起来的。”朱溪镇人大多次在朱溪镇人大联络站开展“杨丰夜话”活动,代表面对面与镇党委、杨丰山村两委共商共计,代表们提出以村集体合作社为主体,通过招商引资,形成以社会资本、政府资金、村集体资产要素为核心的乡村产业振兴共同体,对村宅基地及土地要素进行流转,形成资产包。目前,杨丰山村全村水稻种植面积达1500亩,平均亩产1200斤,利润收入达到350万以上,带动低收入农户农业产业收入增长8%左右,规模化产业已初具雏形。 (供稿:朱溪镇人大 俞妍如)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