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乡镇街道 > 埠头镇 > 工作信息 > 政务信息

一个月帮村民卖出十多万农产品,仙居这个“村姑带货团”火了


发布日期:2022-11-25 17:24 访问次数:

“来来,大家看一看,咱们家的米面,可以汤煮,可以干炒,超级好吃!”

一进直播间,村姑们银铃般清亮的嗓音便传进了耳朵里。只见她们穿着特色的农家服饰,对着手机屏幕热情地介绍和演绎,说服屏幕前的网友为仙居的农产品点赞和下单。

这是设在台州市仙居县埠头镇埠头村一处古朴四合院内的直播间,主角是8位本村的村姑。别看她们平均文化程度不过初中水平,但无论口才还是才艺都个个“能打”。

她们带的货都是周边乡亲们自家种植或者生产的农家土特产,没有花里胡哨的包装,有的是最诚意的分享,最原汁原味的好货。

“给你们最低的价格,最好的服务!”目前,这个“村姑带货团”一个月可以帮村民们带货十余万。而这样的带货,团队不仅不赚钱,有时候还偷偷帮村民倒贴一些运费和成本。

近日,小时新闻记者走进了这间村姑直播间,听“团长”徐伟亚讲述了她们直播助农的故事。


1】因为疫情,这位种杨梅的村姑另辟蹊径

6年前,徐伟亚只是一名为了推销杨梅而发愁的果农。徐伟亚和家人在仙居当地承包了100多亩杨梅山,2000多棵杨梅树,每年夏季杨梅上市,徐伟亚就背起背包,为“梅”奔波。

“那时候的推销模式很传统,我印了大量名片,到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分发。”整个杨梅季跑下来,累得腰酸背痛,效果也不太好。很多人甚至把徐伟亚当骗子,前脚拿到名片,回头就直接扔进了垃圾箱。

直到3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徐伟亚重新思考未来。因为杨梅储存期短,如果不能及时销售,就会大量腐烂,损失更不用说。

那时,刚好有个邻居小伙给了她一些建议,“卖东西不一定非要自己跑出去,现在网络这么发达,直播带货就行了啊。”

一语点醒梦中人。徐伟亚似乎看到了希望,可又担心自己不行,毕竟她学历不高,只有初中文化,之前也没关注过网络直播,一点经验都没有,但不服输的徐伟亚决定试一试。

“既然老路子行不通了,我只有找出新的‘活路’才行。”于是徐伟亚下载了直播软件,每天学习别人直播怎么带货,学他们的说话技巧,分析一些人气火爆的直播间的优势,也会去思考一些无人问津的直播间,他们的问题出在哪儿。

那一个月,徐伟亚每天都在直播软件上恶补直播技巧,寻找直播火爆的密码。

到了杨梅季,徐伟亚鼓起勇气打开直播间,把直播场地设在自己的杨梅林里。徐伟亚很热情地介绍杨梅林的规模、品质,以及杨梅种植的故事。

“第一次直播,没啥经验,也不知道说啥好,感觉都在重复讲。”但一个小时直播下来,后台数据让她信心爆棚,居然有200多人收看。于是她就一天播几次,粉丝也越来越多。

粉丝一多,是非也多起来了。一些“黑粉”经常在直播间捣乱,不是嘲笑徐伟亚土里土气,就是讽刺她连普通话都讲不好就跑出来直播了。

还有一次,外地杨梅产区的同行来“砸场子”,在几百人同时在线的直播间公开发难,吐槽仙居杨梅价格贵。徐伟亚也不怕事,当场和对方展开辩论,讲述仙居杨梅的历史和优势,分析了价格高的原因。这次直播居然上了热门。

“那一次太难忘了,我结束直播后发现粉丝突然暴涨了好几千,生意非但没搞砸,反而一口气卖出去120多箱,说明大部分网友是理性的。”那次之后,徐伟亚底气就更足了。


2】这单“亏本生意”,她觉得很值

因为直播越做越顺手,粉丝积累越来越多,之前让徐伟亚苦恼的杨梅销路问题迎刃而解。

“直播火了,自家杨梅不够卖,很多网友还来‘讨货’,我就想能不能帮邻居们也解决下。”于是徐伟亚就去找销售困难的村民家收购杨梅,也帮愁卖的农户打开了销路。

“一开始,我只专注于杨梅销售,杨梅季以外,我的直播间就是停工状态。”直到2020年下半年,徐伟亚去省里参加了一场“农播比赛”,思路再次打开。

在交流中,有主播给徐伟亚一些新思路,“既然你有直播间资源,为什么要浪费呢,杨梅卖完了,可以卖其它农产品,自己的农产品卖完了,可以帮邻里乡亲卖东西增收入啊。”

徐伟亚再一次醍醐灌顶。

回来后,徐伟亚就开始到附近的村镇摸底,看看有哪些时令农产品滞销。“带货的第一单是生姜,当时生姜大量上市,村民卖不出去,我就在自己的直播间里推销,1斤生姜卖1元钱,承诺8毛钱给农户,剩下的2毛钱作为人工费和快递费,生姜最后全部卖完了,但我反而亏了一笔钱。”

这单“亏本生意”非但没有让徐伟亚感到沮丧,相反,她从中感受到了极大的获得感,也正式开启了她直播助农的生涯。

“渐渐有了名气,来找我帮忙的农户越来越多,但是我手上接的活已经忙不过来了,只好婉拒了他们。”徐伟亚说。


3】“村姑带货团”,首月帮村民带货十多万元

看着很多农户失望而归,徐伟亚心里不是滋味。在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建议和引导下,徐伟亚萌生了成立一个带货团队,一起为村民们服务的想法。

一开始,徐伟亚是想招几个专业点,相貌好点的职业主播,但转念一想,这样的主播薪酬很高,无形中会提高带货的成本。

经过一番思量,徐伟亚决定就找本村的村姑来带货,“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有很多村妇过来应征。我选人的条件比较特别,不需要多漂亮多有气质,但是人品一定要好,本性纯良,而且也是抱着做公益的心。”

经过层层筛选,徐伟亚挑出8个人,全是村里的妇女,“村姑带货团”于今年10月份正式成立。

“村姑带货团”的直播间设置在埠头村的一间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取名“埠八样一号门店”。徐伟亚将直播账号改名“仙居村姑果蔬”,直播的农产品统一打上“埠八样”的品牌。

“‘埠八样’品牌原先特指我们埠头镇里的8样特色农产品,现在东西越来越丰富了,‘埠八样’成了我们镇上所有农产品的总称。”

如今,直播间一天基本安排三场:上午7点半到9点半,直播新鲜蔬菜;中午,开始直播烧面做饭,顺带推介一波面条和大米;下午就去玉米地或者果园,带粉丝们直接到农场现场感受。

成立团队,有了一定规模后,直播带货也不能像以前那么随性了。

“我们必须提升自己拍摄的视频质量,既要有精准易懂的表达,也要有好看有趣的表现形式。”这个要求不低,更何况对于平均文化程度只有初中的村姑们来讲,谈何容易。

“我们就白天搞直播带货,晚上一起学习研究直播技巧,商讨视频怎么拍好看,脚本怎么写出新意。”她们学会了及时掌握和抓住直播平台上的热点话题进行创作,也学会了不少简单的才艺表演,还排练了一曲《谢谢你》的手势舞。

“刚开始直播的时候,我们会感到很有压力,突然要面对那么多网友,也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留言和评论。”团队成员小惠(化名)表示,随着每天直播经验的积累,她们很快找到了最佳状态,“每次打开直播间,感觉就像面对老朋友,有说不完的话,迫不及待要把手里的好东西分享给大家。”

她们甚至会在镜头前边吃边聊,告诉网友们,她们卖的这个面条真的很好吃,完全没有“偶像包袱”。

在她们的卖力带货和演绎下,“仙居村姑果蔬”的抖音号粉丝已经突破7.8万人。组团不到一个月,她们帮村民们销售了价值十几万元的农产品,包括2万斤玉米、5000余斤桔子、300多箱玉米面。

未来还有更多可能,徐伟亚和她的小姐妹们正在通过这间直播间,搅动乡村振兴的“一池活水”。

 



信息来源: 埠头镇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