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恋权力的嘉靖帝被触及逆鳞,勃然大怒,将三人打入诏狱严刑拷打,要求问出幕后主谋。吴时来被打得七窍流血、体无完肤,却一口咬定:“孔子教人,臣事君要尽忠,此是主使”。
最后三人都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军,吴时来被贬至广西横州驯象卫,董传策贬至南宁,张翀贬至贵州都匀,他们被称为“戊午三子”。
弹劾奸臣严嵩差点送命、仕途三十七载竟有二十六年被贬谪,此人清廉留名史册
|
|||||
秀美如画的南宁市青秀山风景区里,有一个廉洁文化主题园,园中曲径通幽的竹林小道两边,有许多历代清官廉吏的雕像。在名满天下的包拯、海瑞、于成龙等名臣旁边,静静树立着吴时来的雕像,以示南宁百姓对这位清官景仰和怀念。吴时来生平有哪些事迹,为何备受南宁百姓的尊崇呢? 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吴时来出生在浙江仙居县的一个书香世家中,自幼勤奋读书,曾在景星岩中苦读,三年不曾下山,在当地传为佳话。他在26岁进士及第,任松江府(今上海市)推官,掌管刑狱之事。他公正廉明,整肃吏治,还立下了“欲摘彗星清紫薇”的志向,因而深得百姓爱戴。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四月,上万倭寇围攻松江城,城墙崩塌,危急时刻,吴时来身为文官,带兵扼守城墙缺口,血战不退,阻止了倭寇攻城。他又决堤水淹敌军,并率军出击,大破倭寇,斩敌三千多人,因此获得皇帝赏识,提拔为刑科给事中。 给事中是负责审查奏章、监察六部、弹劾官员的言官,吴时来决心借此良机,肃清官场、为民请命。但是,在当时要清正朝廷腐败的风气,必须先除去一个人,那就是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严嵩。 严嵩,江西分宜人,自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进入内阁之后,长期把持朝政。他对上谄媚皇帝,对下贪污受贿,儿子严世蕃更是嚣张跋扈、卖官鬻爵,在朝廷上大肆招揽党羽,暗中结成“严党”,横行不法,只手遮天。 吴时来首先翦其羽翼,弹劾严党骨干兵部尚书许论、宣大总督杨顺等人贪污受贿、克扣军饷,皇帝查实后将许论等人革职。 但是,严嵩执政以来,为铲除异己,残酷打击报复反对他的官员,刑部员外郎杨继盛、锦衣卫经历沈炼、甚至连前内阁首辅夏言都被其杀害,一时间朝廷上下万马齐喑、噤若寒蝉,敢与其作对者寥寥无几。 吴时来深知自己可能面临的结局,但大义所在,义无反顾。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三月的一天,他和好友董传策、张翀三人,向严嵩一党发动了弹劾。在奏折中,吴时来列出了严嵩“朋奸罔上、剥民膏以营私利、虚官帑以充权门”等罪状,皇帝看后却不置可否,态度暧昧。 擅长权谋的严嵩最了解嘉靖,皇帝忌讳的并不是官员贪污,而是臣子们公开结党。他指责三人同日发动弹劾,又跟内阁次辅徐阶有着各种师生、同乡的关系,其行为必是徐阶指使,目的是为了挑拨君臣关系,结党架空皇帝。 贪恋权力的嘉靖帝被触及逆鳞,勃然大怒,将三人打入诏狱严刑拷打,要求问出幕后主谋。吴时来被打得七窍流血、体无完肤,却一口咬定:“孔子教人,臣事君要尽忠,此是主使”。 最后三人都被发配到边远地区充军,吴时来被贬至广西横州驯象卫,董传策贬至南宁,张翀贬至贵州都匀,他们被称为“戊午三子”。 由清贵的言官被贬为无职无品的小兵卒,吴时来经历了巨大落差,但他却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充满着绝不放弃理想的豁达,以《初到横州》一诗来抒发情怀: 初到横州(节选) 濯足横江水,为家又此城。 行藏随所寓,淹滞岂无成。 吴时来随遇而安,鼓励自己要在此做一番成就,横州驯象卫指挥使范儒久仰吴时来的大名,邀请他作为官兵们的文学教官。 前来求教的人多了,狭窄的寓所不堪容纳,吴时来发现城西乌石岭四面开阔、景色甚佳,就在这里建了个书斋。在《寻乌石岭》中这样写道: 《寻乌石岭》(节选) 林端见远山,四面团青幛。 借此结吾庐,愿言养浩气。 这书斋以吴时来的号“悟斋”来命名,他希望能在此悟道,把贬谪看作磨炼,修身进德、培养浩然正气。 吴时来在横州兴建书院、培育人才,使民风吏治为之一新,但朝廷里的当权者已经把他抛弃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吴时来被贬横州已经四年,奸相严嵩终于倒台,朝廷上下焕然一新。然而新上任的首辅、吴时来的老师徐阶却唯恐皇帝怀疑他结党,不敢召还几位高徒,吴时来只能继续在横州与大象、贩夫走卒为伍。 在贬谪期间,家乡一度谣传吴时来已经死在横州,他的父亲和岳父结伴到横州来看望他,不料却先后染疫身亡。孤身漂泊于烟瘴之地的吴时来遭受了心灵上的沉重打击,所幸在孤寂清苦之中,还有志同道合的友情聊以慰藉。吴时来与因同样弹劾严嵩而被贬到南宁的好友董传策多次把臂同游,共赏海棠桥、青秀山、敷文书院等名胜古迹,诗文唱和、以明其志,成就了一段肝胆相照的文坛佳话。
信息来源: 仙居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