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群 > 仙居县人民法院 > 新闻中心 > 宣传回放

“一件事”改革,每年减少20万次线下工作量


发布日期:2022-10-14 17:00 访问次数:

浙江省首批数字化改革最佳实践应用,浙江省数字法治十佳应用,浙江省有辨识度有影响力法治建设成果,浙江省改革突破奖银奖……翻开2021年度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成绩单”,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推动的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无疑是其中的一项“硬核”成果。

2021年以来,浙江高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行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丰富完善执行高频事项多跨协同的场景应用,执行效率和效果均得到显著提升。

    ■群众口碑持续向好

拍卖不仅妥善处理了我的厂房还了债,还保住了我的房子。”近日,被执行人蒋某来到浙江省诸暨市人民法院执行局,向执行干警张耀泽送上一面锦旗。

被执行人蒋某名下有工业房地产和私人房地产各一套。按照以往司法拍卖流程,蒋某的两份财产评估价仅为1800万元,扣除约200万元交易税后,偿还2000万元的债务尚有缺口。

张耀泽通过“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子场景应用,对蒋某的工业房地产的权利瑕疵等状况进行“一门联审”,查清了权利瑕疵状况并进行公示。最终该工业房地产以235%溢价率成交,实现了债权的足额清偿,并保住了被执行人的唯一住房。

司法拍卖是重要变现方式,但过程中涉及部门多、环节多、程序复杂,司法拍卖房产评估价和成交价往往低于市场价,被执行人权益保障不足一直是执行司法拍卖领域的难题。

2020年4月,诸暨法院在浙江高院指导下率先试点“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应用,“一网共享”连接19家司法拍卖事项执行协助单位,破除信息壁垒,“一门联审”破除司法拍卖标的物“带病”隐患,“一窗受理”简化司法拍卖买受人办理手续流程,“一次办结”全部司法拍卖相关事项。2021年9月,该场景应用在全省法院上线运行。

据了解,目前,浙江全省“不动产司法处置一件事”应用线上查询反馈率达85.8%、查(续)封成功率达93.2%、解封成功率达97.2%,通过“一门联审”机制线上发起拍卖前联合审查累计12101次,联审完成率达91.9%;经联审后拍卖处置成交5865件,金额达154.6亿元,拍卖用时减少40%;当事人经“一窗受理”申请办理权属证书2846件,平均办证用时由原来的20天缩短至2天,最短用时1小时。

针对保险产品查控难的困境,常山县人民法院依托“保险司法查控处置”子场景应用,与保险机构相关数据跨网安全交换,实现被执行人保险产品跨部门、跨系统在线查控,发起涉保险金内容协助事项36件,反馈率为100%,成功扣划16笔保单现金价值68万元。

    ■部门协同持续给力

太快了,刚提交申请一会就查封成功。”申请保全人江某怎么也没想到,不到1分钟,渔政部门就定位锁定渔船并迅速完成了保全查扣。

江某曾是“浙象渔67078”渔船上的船员,因人身损害责任纠纷将雇主刘某诉到宁波海事法院,法院立案后受理了江某的诉前财产保全申请。

宁波海事法院借助“船舶处置一件事子场景”应用,可以直接向渔政和海事部门申请对渔船和商船进行实时查控。渔政和海事部门收到法律文书后可以实时反馈、实时协助查控涉案船舶,使原来至少需要1天时间的工作现在不到1分钟就可以线上办完了,申请人等待时间缩短的同时,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以往司法拘留流程复杂、耗时冗长。2021年3月以来,天台县人民法院推行司法拘留“一件事”改革,重塑送拘流程,依托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技术将公安、卫生等部门数据运用到执行工作中,实现司法拘留效率最大化,平均每次送拘节约办案时间5小时。

依托“失信联合惩戒”子场景应用,衢州市柯城区人民法院联合发改、财政、教育、文旅等部门,对失信被执行人食宿、旅游、出行、活动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预警、响应、联动,精准惩戒失信被执行人690余人,公安机关协助控制失信被执行人183人,司法拘留71人,促成204件案件执行完毕或部分履行,执行到位金额2550万余元。

针对政务信息碎片化、条块分割、相关协同部门司法协助意识不强,导致资产处置前的调查和查扣难、税费查询征缴难、成交过户登记难等问题,浙江高院积极争取党委领导支持,由党委牵头各相关协同部门共同出台执行“一件事”实施方案、操作指引等制度文件,将不同部门办理的“多件事”,按照执行协同事项的推进过程整合为同一平台办理的“一件事”,形成清晰的办理流程图,实现“线下多头式”向“线上并联式”的业务协同模式转变。

通过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不动产登记部门协助执行的全部业务由线下转到线上办理,实现了数据共享,不动产登记部门也可以通过同样的途径,获得司法文书,方便了前来办事的老百姓。”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干部程飞说。

目前,浙江法院依托“智慧执行2.0”平台,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已实现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税务、综合执法等1000多家协作单位的对接,搭配前后端数字平台,可以实现相关执行协助事项实时办结,一次不用跑。

    ■执行效能持续优化

足不出户就收到了钱,真方便!”日前,远在千里之外的受害人收到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打来的涉案退还款项后表示。

为破解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财产执行中受害人信息确认困难、资金清退程序繁杂等痼疾,杭州中院在全国首创“涉众案件管理平台”,研发“集资参与人信息登记核实系统”“涉众型案件案款发还系统”,实现跨地区协同、跨领域融合、跨部门联动。“涉众案件管理平台”已为2起涉众型案件25万余人完成线上信息查询、登记,群发提醒短信100万余条,为45起涉众型案件28.9万余人发放资金34.4亿元。

2021年以来,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推行“执行辅助事务集约”,依托4000多平方米的独立办公区,实现执行指挥中心一体化事务集约的迭代升级,打造“456”执行指挥模式。

从管人到管案,可以避免执行过程中消极和形式化,前端、中端、末端精准发力,案管中心参与执行全周期,让执行案件流程管理系统得以发挥作用,案件监督管理以数字化的形式实现了透明和公正。”该院执行局执行实施科科长柯澄川介绍,执行指挥中心下设查控组、外勤组、网拍组、分配组和案管组,将执行过程中同质共性的辅助事务剥离分流,集约办理,结案平均用时同比缩短36.6天,实际执结率同比上升8.37%。

仙居县人民法院则通过公积金、社保金协助执行“一件事”改革,对缴存的公积金、社保金除必要生活费之外的余额提取发放,有效简化协助执行流程,目前共在线发起协作事项245人次,执行到位金额72.8万元,事务性工作平均办理时间由2天缩短至0.3天,财产处置平均用时缩短25%。

据了解,在浙江法院统一的办案办公平台上,执行“一件事”应用已嵌入“智慧执行2.0”系统,全省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每年约60多万件执行案件均可在统一数字平台在线办理,执行办案8类案件100余个流程节点信息、20余类涉执财产信息在线归集、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全面实现改革进程平台化、办案流程无纸化、节点监控智能化、工作管理规范化。

“‘一件事’协作事项一网通办、一键办理、一次办结,每年预计可减少20万次线下执行工作量。”浙江高院执行综合处处长周德金介绍。

    ■综治格局持续完善

2021年10月20日,浙江省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推进会召开,全省三级党委政法委书记、执行联动单位主要负责人参会。

在会上,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昌荣强调,要把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作为是数智赋能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的有效抓手。

在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建设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子场景应用中,执行干警可以通过该子场景“网格+执行”模块通报给被执行人所在网格,向网格员充分了解被执行人财产、工作和家庭情况等。同时,也可以针被执行人主要居住生活圈,在媒体平台和智慧平台上曝光失信被执行人,督促其履行。

我们以执行‘一件事’改革为抓手,努力推进执行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发挥共享法庭、基层组织、社会各界在教育引导、督促履行、化解涉执信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探索建立‘法院+社会’‘专业+群众’‘线上+线下’‘传统+现代’的执行工作机制。”衢州中院执行综合处副处长魏建明介绍。

浙江法院以执行“一件事”综合集成改革为契机,大力推动执行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打造横向联动、纵向贯通执行新模式,实现协同全贯通。横向联动政、企、社、群4侧,纵向贯通省、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6级,将原来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权属调查、转移登记等业务事项综合集成,真正实现执行事项全省域、跨地市、无差别办理。



信息来源: 县法院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