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 > 卫生健康

国家免疫规划|权威回应来了:是否就地过年要基于风险研判,分类分区考虑


发布日期:2022-01-07 10:47 访问次数:

2021年12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连续8周增长,77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奥密克戎变异株,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大

目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局部地区发生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正在得到有效控制。

总体看来,近期国内疫情仍呈局部散发和规模聚集性并存的特征。

  • 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始,2月25日结束。据预测,铁路春运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等基本出行需求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客流量较2021年春运有较大增长,春运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较大考验

  • 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的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国家卫生健康委:是否就地过年要基于风险研判 分类分区考虑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元旦、春节人口流动将带来一定风险:

  • 人们接触频繁,易造成聚集,使病毒变得容易传播。
  • 冬季本身是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但从抵抗力角度,中国具备很多有利要素,如我国疫苗累计接种已超过26亿剂次,人群具有一定的免疫力;目前发生的病例基本都和境外有关,本土基本上没有传染源存在;公众已逐渐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相关部门有严格的防范措施等。

就春节是否需要“就地过年”,梁万年提出相关建议:

  • 分类: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要严格执行现行的管控政策,不能因为春节而改变防控措施;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等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游与聚集;其他人员若出行,尽量做好防护,切实履行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 分区:中高风险地区、口岸边境、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如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相关地区等)可以采取较严格的措施;其他地区应该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等级、个人免疫状态、疫情形势等提出有力度、有温度的政策,不能“一刀切”。


“两节”期间,民众在返乡和外出时应该注重哪些防控需求?

  • 个人外出和返乡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1米线,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做到应接尽接


  • 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的县(市、区、旗)人员严格限制出行,遵守当地流行病学调查、风险人员排查、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和社区防控等要求。执行特定公务、保障生产生活运输等人员确需出行的,经当地联防联控机制批准,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做好旅途个人防护,落实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 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人员非必要不出行,确需出行的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 严格限制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市、区、旗),非必要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的其他县(市、区、旗)

 
  • 有发热、干咳等症状者、健康码“黄码”等人员要履行个人防护责任,在未排除感染风险前不出行


“两节”期间,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

高风险岗位人员因为工作期间接触可能的感染人员,可能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的机会多

“两节”期间,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有需要出行的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脱离高风险岗位14天以上;二是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三是在所在单位报备这些人员在旅行途中要做好个人防护,提前了解并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铁路部门如何做好春运的疫情防控工作?

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始,2月25日结束。据预测,明年铁路春运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等基本出行需求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客流量较2021年春运有较大增长,春运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较大考验。

 

  • 2022年铁路春运能力较2019年提高10%左右,售票和乘车组织时将严控列车载客率,有条件的列车实行分散售票,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对宽松、较为有利的运力条件。


  • 严防不符合乘车要求的旅客进站上车;使用自助设备等非接触式服务;送餐至车厢座位;加强站车广播宣传;强化站车通风消毒,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等。


  • 旅客列车上按规定预留隔离席位,车站内设置应急隔离场所,规范配备列车、车站应急处置备品,加强疫情应急处置培训演练,做到应急有备等。


民航部门采取了哪些防控措施?

“外防输入”方面:航空公司配合完成远端旅客登机前测温、验码等工作;在航班上分区管理,分区域服务,建议旅客在飞行途中有序使用盥洗室;做好旅客入境后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实施熔断措施等。

确保“两节”期间的航班正常。机场为老年人等特殊需求旅客提供服务引导。保证民航服务质量监督电话12326及各公司客服电话畅通等。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