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县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抢占电商蓝海,推动农特产品“触网上云”,构建“人+货+场”电商发展模式,有效破解“谁来卖”“卖什么”“怎么卖”“卖哪里”等难题,实现山货走出去、农民富起来。目前,全县已有网络零售商户1500多家、省数字生活新服务特色镇(街道)2个、省电商镇3个、省电商专业村12个,直接带动就业人数约8万人。2021年全县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3.7%,增幅居全省前列。仙居成功入选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省首批数字生活新服务样板县。 一、优化电商发展环境,破解“谁来卖”难题。一是共建机构引人才,推动洼地变高地。建立仙居网易联合创新中心,依托网易数字产业优势资源,为入驻企业提供产业培育、技术支撑、人才培训等一站式电商综合服务,帮助零售商、品牌商、贸易商、生产商进行电商转型与升级优化,形成“苗圃-孵化-加速”创业创新全链条服务体系,目前已招引1家年销售额破亿元的电商企业落地仙居。二是培训指导育人才,推动农户变网红。推进“万千百”电商人才培训工程,即开展10000人次电商普及培训、培养1000名电商能人、孵化100位电商精英,为电子商务进农村储备人才。借助阿里巴巴国际站服务商、好牛服务商的师资力量,搭建线上培训平台,农户足不出户即可学习电商基础知识。实施“村播计划”,通过直播技能培训、直播间实训等培育村播达人。目前,每年组织电商培训2000人次以上,近两年培训村播达人720余名,实现首位“村播达人上央视”。 二、做强电商特色产品,破解“卖什么”难题。 一是做强拳头产品,打造一地一品。充分挖掘各乡镇(村)自身的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有特色、价值高、影响力大的拳头产品,积极推进农特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打造“一乡(村)一品”产业新格局。例如,下各镇拥有从事小家具生产企业40余家,网络销售商户300余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年销售额近6.5亿元,为全国七大家具产业基地之一,市场占有率达50%。目前,已形成西炉杨梅、广度高山杨梅、下各家居家饰等特色产品,共有3个镇被评为省电商镇,12个村被评为省电商专业村。二是做强产业集群,实现抱团发展。集合300多家农业合作社、7家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嫁接电商销售,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产品加工+电商”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例如,依托杨梅市场汇聚周边多个杨梅村和上百家杨梅合作社,开发、创新杨梅衍生产品,探索杨梅保鲜、仓储、物流产业服务新模式。与天猫、饿了么等电商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杨梅销往全国、出口世界。目前仙居杨梅网上销售量占全县杨梅销售量的50%以上,杨梅全产业链产值达60.61亿元。 三、创新电商营销模式,破解“怎么卖”难题。一是创新带货模式,让直播成为新农事。拓展带货方式,通过全民带货、网红带货等方式引爆直播流量。打造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公共直播基地,重点为当地年轻创业者、农特产品经销商提供直播服务。例如,借助公共直播基地向产业上下游赋能,上游通过收购蚕蛹促进桑农增收,下游通过建设虫草鸡养殖基地,为养殖户提供种鸡与虫草饲料,依托020电商帮助养殖户销售虫草鸡和虫草蛋,2020年帮助农民增收500多万元。二是实施结对帮扶,让景观成为新卖点。拓展销售渠道,通过依托结对帮扶工程,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供应端与需求端的无缝对接。例如,大战乡对山村与浙江联通结对,通过打造直播间、建立淘宝店铺、开设推介会、开展爱心认购等举措,不断挖掘村庄文化底蕴与自然资源禀赋,打造“桃文化”景观节点,带动水蜜桃销售。2020年对山村水蜜桃销售活动总曝光量超4000万人次,助销水蜜桃6418箱,水蜜桃批发价从原先1元/斤涨到5元/斤,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近40万元。 四、畅通电商供销渠道,破解“卖哪里”难题。一是完善物流体系,打通内销“最后一公里”。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畅通农特产品流通渠道,与仙居邮政开展战略合作,成立数字乡村综合服务中心,设置快递包裹收寄投递功能区和电商综合服务功能区,推行“直投到户”“物流配送+农村物流网点自提点”两种配送模式,实现“工业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配送网络双向畅通,打通农村消费“最后一公里”。目前,已实现县、镇、村三级物流快递网络全覆盖,全县主要品牌快递进村率达100%,其中,“县-镇”配送实现24小时内完成,“县-村”配送实现48小时内完成。二是聚焦海外仓建设,打通出口“最后一公里”。积极发展“海外仓+跨境电商”新模式,打造布局全球、内外联动的外贸跨境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产品展销、清关、仓储、配送、售后、法律咨询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点对点将国内货物从工厂送至国外仓库,破解因疫情影响造成的物流受阻,降低海外运输费用及收汇风险。目前,已创建海外仓3家,其中省级公共海外仓2家,为仙居150多家企业提供服务,出口货值约2.6亿人民币。
信息来源:
县商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