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规划信息 > “十四五”【已归档】 > 专项规划
索 引 号 11331024737798117G/2021-11654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1-12-27 发布机构 仙居县人民政府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文号 仙政发〔2021〕23号

仙居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发布日期: 2022-01-12 15:04:36 访问次数:

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服务仙居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建设,根据《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台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仙居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增投入、强供给,抓质量、保公平,各类教育得到协调发展,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16年,实现了基础教育重点县脱帽目标;2017年,通过了基础教育重点县工作回头看验收;2018年,通过了省教育基本现代县预评估;2019年,通过了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正式评估。

(一)“十三五”时期主要成效

1.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十三五”期间,全县坚持教育经费投入的“三个增长”,提高财政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生均经费标准,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坚持教育项目优先保障,先后出台《仙居县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2018-2035)》《仙居县中心城区基础教育设施专项规划》,实施城区教育资源扩容工程、乡镇中心校提升工程、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共投入资金21.52亿元,建设46个教育基建项目,其中,新建、迁建仙居县汤归小学等11个项目,续建、改扩建仙居中学、白塔镇第二小学等35个项目,共解决土地指标182.47亩。全县校园占地面积较“十三五”末期增加了1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增加了20万余平方米,有效助推了县域教育办学条件的提升。

2.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十三五”期间,全县强化教育督导,建立多级教学督导制度,着力构建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四级质量管理网络。推进“板块教育”,成立教育发展联盟,实现资源联享、教师联训、活动联办、学业联评、项目联创,抱团发展。探索制定义务教育、高中段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机制,完善监测评价体系高考质量实现稳步提升,2016—2020年,全县高考一本率(一段率)从2015年的9.02%提高到了18.72%。尖子生培养不断突破,名校录取人数逐年递增。

3.教育公平日益彰显。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城乡、学校之间的教育差距不断缩小,公办小学、初中校际综合差异系数分别达到0.32、0.25。实施义务教育薄改工程,义务教育校网布局不断优化。推进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完成“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51所,城乡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落实义务教育阳光招生制度和积分制入学,刚性执行公民同招政策,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率达100%。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建设,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全县各校100%建成“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5个,完善随班就读制度,7-15周岁“三残”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5.4%。开展小学放学后托管服务,综合施策破解中小学生校外负担过重难题,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4.队伍建设持续强化。推进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提升工程,共培养省市名优教师、省市教坛新秀等114人,10位教师被选为台州市211人才工程第二三层次培养人才。加强教育人才引育,共引入500精英B类1人、柔性引入高层次人才10人,五年共招聘新教师628人。加快各类平台搭建,共建成市县名师工作室12家,省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3所,市校本研训示范学校2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县管校聘”工作实现全覆盖。完善交流机制,319名校级领导和骨干教师实现异校提拔和逆向流动。设立教育事业突出贡献奖,每年设100万元用于优秀教师奖励,教师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二)机遇与挑战

1.国家战略升级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这一布局强化了教育现代化在实现总任务中的“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地位,为教育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支撑。随着国家、省、市、县教育大会的召开,“双减”政策的落地,对于教育优先、均衡公平、协调同步、高质量等教育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一系列利好教育的政策相继出台。政府对教育发展的履职要求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评估验收、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县评估及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浙江省学校发展性评价等教育发展抓手日益稳固,教育发展的外部环境持续向好。

2.新的发展阶段与格局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定位。随着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及教育要成为“重要窗口”“先行省”建设中的亮丽名片要求,人民群众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个性的教育需求也更为迫切。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台州“二次城市化”逐步启动以及台州打造工业4.0标杆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对仙居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挑战,也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温台职业教育高地建设等战略红利将加快转化为新动能,带领全县教育发展进入新时期。

3.教育评价改革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从国家至省市,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已确立,“五项管理”、“双减”等政策的新走向及新要求,不仅挑战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校长和教师的教育智慧。从当前全县教育发展态势来看,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仍面临困难和阻力,科学的教育观、质量观、政绩观以及大教育观尚未深入人心,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贯彻教育思想、落实教育政策、运用教学手段等方面仍有差距,偏重学业成绩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体化德育的局面有待巩固。

4.现有教育不平衡不充分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新方向。从监测数据看,全县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在省内仍处于较低区位,各级各类教育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教育经费整体投入不足,基础教育资源仍然短缺。义务段生均教育经费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部分义务段学校的硬件资源有待更新,生均仪器设备值偏低,生均建筑面积、活动及辅助用房等仍显不足。二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有待提升。校网布局、学校空间分布亟待调整和优化。城乡、区域、校际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学前教育公办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就学需求,义务教育阶段城镇大班额现象与两类学校生源减少现象同时存在,城区有效学位供给紧张,农村学校“空心化”现象显著。三是高中阶段教育改革有待深化,教育质量有待提升。职业高中专业建设不足,办学质量有待提高。普通高中办学模式较为单一,优质高中覆盖面亟待扩大。四是教师梯队建设有待提升。全县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问题严重,尤其是初中、高中学段。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全县本土骨干教师和名优教师相对较少,高层次人才引入难、留住难,师资学历层次仍需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和市县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推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实现仙居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标,以高水平建设“幸福教育”为主题主线,加强教育现代化战略研究和系统谋划,推进教育争先创优行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破解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教育重大问题,建成全域优质的山区教育样板县,为仙居迈入高质量发展时代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规划原则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围绕规划建设、优质均衡、公共服务做到“三优先、两不减”,即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需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到2025年,争取教育经费投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把教育构建成为一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网络,实现共建、共享、共发展,打造更加和谐、优质的教育生态。

2.坚持优化教育格局。加快公办幼儿园扩容工程,实施学前教育优质普惠攻坚计划,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谋划义务教育学校校网调整和改造提升计划,完成超规模办学整治,全力推动现代化学校建设,创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推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精准帮扶弱势群体,完善留守儿童支持体系建设,系统加强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建设,使教育发展格局更加优质均衡。

3.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推进,学前教育做到保育与幼教相整合,义务教育实现五育并举、优质均衡,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适度融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补充。推动基础教育领域改革,深化教育评价机制改革,推进“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积极破除制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内涵发展的各类瓶颈和障碍,以改革创新解决难题、补齐短板、激发活力、推动发展。努力培育教育的优势与特色,在改革中形成与仙居地域特征、社会文化相融合的教育现代化理论和实践范式。

(三)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高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0以上。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比例达100%,现代化学校比例达到省定标准,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90%以上。构建以公平质量为重点的教育发展体系,学前教育实现公益普惠,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普通高中实现特色多样,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职业教育实现提质培优,终身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市中上水平,在全省山区26县中居领先地位。教育幸福感显著提升,教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发展水平跻身全市第二方阵。

1:“十四五”仙居县教育发展主要指标

维度

指标

2020

2025年

指标属性

提升

发展

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创建数(所)

1

15

预期性

中小学近视率防控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

小学

45.14%

≤40%

约束性

初中

75.87%

≤65%

约束性

高中

86.75%

≤75%

约束性

儿童预期受教育年限(年)

14

15

预期性

社会公众教育工作满意度(%)

77.1

85

预期性

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监测

55.2

70

约束性

学前

教育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面(%)

96.2%

≥96%

约束性

公办幼儿园覆盖率(%)

32.3%

≥65%

约束性

省二级以上幼儿园覆盖面(%)

61.2%

80%

约束性

幼儿园教师持证率(%)

99%

100%

约束性

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

93.7%

99%

预期性

义务

教育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就读比例(%)

85%

95%

预期性

义务教育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小学

97.84%

99%

预期性

初中

98%

98%

预期性

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

98.58%

99%

预期性

教师学历(%)

小学本科

93.7%

95%

预期性

初中研究生

1%

10%

预期性

高中

教育

大一新生体质健康合格率(%)

91.24%

≥95%

约束性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监测合格率(%)

96.88%

97%

预期性

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

10%

22%

预期性

职业

教育

职业中学升入高校就读比例(%)

59%

≥50%

预期性

中职“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

63.5%

≥90%

预期性

特殊

教育

适龄持证儿童少年入学率(%)

学前段

96.61%

≥90%

约束性

义务段

99.06%

98%

约束性

高中段

86.07%

85%

约束性

特殊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

90%

90%

预期性

三、实施三大工程:筑基培优

(一)基础教育筑基工程

全面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建设。“十四五”期间,按计划完成农村薄弱幼儿园改造提升工程,推动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加大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重点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对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工作要求,启动和推进16个学前教育项目建设,新增幼儿园11个,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有园上”和“上好园”的学前教育需求。

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十四五”期间,启动和谋划中小学项目7个、高中和职业教育项目5个、特教中心项目1个。加大对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加快推进初中实验室和中考英语听说能力人机对话机房项目建设,落实设施设备配置、信息化装备、生均经费等方面的城乡基本均衡。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坚持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乡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发挥城区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共同体建设等办学机制,打造1-2所在市内有影响的品牌学校,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

全面激发基础教育学校办学活力。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以及义务教育共同体建设,完善教师轮岗机制,推动优秀教师交流,完善联合教研,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深入推进教育改革,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尊重和保障学生在学习中自主进行选择、参与、表达、思考和实践。推进学校政务信息公开,保证学生家长及社会公众对学校重要事项的知情权。

(二)教师队伍强基工程

“十四五”期间,全面建成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能力精湛、服务保障有力的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筑基强本。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完善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的教师队伍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行为专项治理长效机制,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反面典型案例警示教育制度,严格落实违反师德一票否决制,加大对师德失范行为惩处力度。创新师德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师德平台建设,建成2-3家市级以上师德教育实践基地,组织有针对性、有重点的专题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师德主题教育、师德承诺践诺、学校德育实践等活动,大力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素养。加大专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配备力度,积极拓展校外思政课教师资源。

完善激励评价体系。完善岗位晋升激励,加大优秀教师表彰宣传力度,对具有高级职称、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至退休且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加大荣誉表彰和奖励力度。完善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教师用人机制。完善考核分配机制,加大对奖励性绩效工资和教育质量奖的统筹分配力度,向教学一线,尤其是班主任、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倾斜。完善人才履职考核奖励机制,对名师的履职考核奖励发放标准实施动态调整,切实调动、发挥教育高层次人才的引领辐射作用。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依法依规保障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师工资待遇水平。

推进校长全生命周期建设。注重校长队伍梯队建设,加大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培养力度,搭建青年干部成长平台,优化青年干部成长环境。完善校长选拔、培训、考核、激励、退出等机制,提升校长履职尽责水平,引导校长向教育专业型人才发展。探索校长职级制改革,逐步推行“选聘制”。改革校长工作评价制度,建立“底线管理+特色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底线管理”包括学校党的领导、规范办学、安全建设等内容,“特色发展”包括课程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建立校长对口帮扶机制,加强校长交流轮岗力度,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管理能力。

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优化并出台人才招录引进政策2.0版。简化人才引进手续,采取“一事一议”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设立柔性引才专项资金。健全本土人才培育体系,完善“引、用、留、培”机制,加大对本土名优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充分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做好在线师资培训。实施“名优教师培养工程”,优化青蓝结对、入职培养、跟岗学习等机制,增强与省内外师范高校的联系,争取更多省外、国外师资培训机会。借助望之光”教育专家团帮扶契机,不断扩展县内教师专业知识与教育视野。加强教师发展学校建设,建成若干省市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发挥特级教师等名师引领示范作用。

专栏1:教师队伍提质工程

1.实施教师学历提升行动。到2025年,学前教师100%持有教师资格证,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9%以上;小学教师本科学历以上达到95%,初中、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提高到10%、22%。

2.实施名师名校长引育行动。到2025年,力争引进100名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坛新秀、奥赛教练等名优教师和“双一流”大学优秀毕业生。力争培养100名35周岁以下各学科骨干教师,培养50名各学科带头人,培育5-10名市县名校长、20名优秀青年骨干校长。

专栏2: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工程

2025年,建成3-5所省市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高标准建设20个“乡村名师工作室”、5个“特级教师工作室”、1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

(三)智慧教育跨越工程

针对全县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四五”期间,将实施智慧教育跨越工程,推动全县教育信息化和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实现跨越式发展。

不断优化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加大信息化投入和保障力度,升级各级各类教育专网,加快物联网、5G、IPv6等新一代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用部署。抓住全省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创新试点契机,大力建设“仙学汇”数字乡村社区学校服务系统。以空间融合为导向,加快虚实空间之间的教育资源流动。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实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统筹开展网络安全协调指挥和应急防控等工作。

大力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结合省、市两级平台,建立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普及“一校一师一生一空间”,完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针对山区地理特征,发挥网络空间教与学的阵地作用,实现教师和适龄学生全覆盖,做好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学科基地建设。加快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普及推广网络学习空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广泛应用,推动STEM、创客及人工智能教育的普遍开展。深入教育场景的微创新,提高教育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提升教育考试智慧化水平,探索英语听说智能考试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在中考招生录取、智能阅卷的深度应用。

专栏3:智慧教育创新发展工程

提高校园网络覆盖质量,打造5所智能化校园,建成 50个新型教学空间,全县95%的学校建成智慧校园,为师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教学环境和服务。聚焦信息时代教育教学改革核心问题,推进精准教学、个性学习、智能评价,力争培育10所省级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示范校,培育1-2 人工智能+教育试点校。推进课后服务向线上延伸,开发 50门在线课程,建成 1-2云上名校,为全学生提供优质在线教育服务。

专栏4:教育领域数字化改革工程

1.推进“仙学汇”数字乡村社区学校项目建设,搭建覆盖全县的社区智慧学习多跨场景,以数字赋能社区教育,将之打造成为全省最佳实践案例,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平台+大数据+开放生态”跨领域协作的教育能力中心平台体系,形成仙居县教育决策数字一张图。到 2025 年,贯通各教育阶段、覆盖各治理场景的教育大数据逐步丰富,适应数字时代的教育治理能力基本形成。全县50%中小学校建成数字家长学校,组建数字家校联盟,促进家校社共育。

2.推进大数据精准教学项目建设。探索以数据指导教育变革的模式与机制,通过推进数字化精准教学,以信息化技术为师生“减负”,以个性化手段助力因材施教,以数字化评价促全面发展,实现区域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到2023年,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校园、智慧教育云等为典型应用场景的智慧教育环境;基本实现智慧学习、智慧教研、智慧服务和智慧管理等教育生态。

四、统筹六类教育:营造公平优质的仙居教育新格局

科学组建融合型、共建型和协作型共同体,构建具有仙居地域特质的教育新样态,分学段、分类型统筹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终身教育协调发展,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生态环境。

(一)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保育结合

“十四五”期间,坚持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争取2024年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验收。

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办园体制。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经费保障机制、师资队伍发展机制和政策保障体制,全面建成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有保障、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建设,开展公办园带民办园、城区园带农村园的组团式和联盟式发展方式,搭建城乡、园际互助互联的帮扶网格。探索新型公办园建设,鼓励乡镇街道和社会力量利用闲置企业厂房改变用途或撤并后的校舍举办普惠性幼儿园。大力提升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幼儿园。

树立遵循身心发展规律的保教理念。创新符合幼儿发展规律的教养模式,推进县域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开展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的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以课程与教学改革引领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学前教育教科研引领。完善幼儿园等级评定和质量监测机制,加强对幼儿园保教质量、规范办园、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监测评估,有效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栏5:幼儿园“扩容提质”工程

加强对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教师配备、经费保障、质量提升和监督管理,到2025年,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65%以上,等级幼儿园比例达到97%以上,其中省二级以上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以上。

栏6:普惠幼儿园建设工程

加大普惠民办园经费扶持,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幼儿园购买普惠性教育服务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普惠幼儿园更好发展,到2025年,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96%以上。

栏7:幼儿教养品质提升工程

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大力推进集团化、园共体办园模式。全面优化课程体系、保教方式,在小学化倾向控制、幼小衔接、习惯素养培育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力争成为全国幼小衔接实验区。深入开展“安吉游戏”实践园培育。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五育并举

“十四五”期间,围绕义务教育育人目标,坚持公平优质的价值取向,以评价改革撬动育人质量全面提升,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公办民办学校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列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完善相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争取在2023年通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评估。

优化校网布局。优化城乡教育校网布局,深化办学机制改革,引导小规模学校生源逐步向周边城镇优质学校集聚,有序整合小规模学校。加强乡村名校建设,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打造全省乡村名校1-2所。稳步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和城区义务教育段学校建设项目,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义务教育城乡共同体建设和“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和共享。

落实“双减”政策。全面开展学校课后服务和暑期托管服务,探索午休午餐服务和寄宿制服务。建立数字化监管平台,健全日常监管工作机制,确保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形式,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优化作业结构,提升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家长相应精力负担得到有效减轻。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登记为非营利机构,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申请进行审批。加大财政投入,稳步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课后服务综合体。

坚持“五育”并举。建立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培养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广泛开展微团课、思政微课巡讲。加强实践教育,推进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加强劳动教育,充分利用仙居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省级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县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高度重视体育健康,实施学校体育固本行动,打赢体质健康和近视防控“一升一降”攻坚战。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建成标准化心理辅导中心。加强家校联系沟通,创新家校协作模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扩大对外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借助全面融杭接沪重要基地政策,深化中外合作办学,借助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与浙江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契机,寻求与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名校合作办学,推进办学战略合作,打造教育优质资源集聚县。持续推进“千校结好”“百校结对”行动,深化姐妹学校实质性交流。

栏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程

研究制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计划及时间表、路线图,细化到每所学校,切实抓好创建工作,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到2023年,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到2025年,优质均衡校际差异系数均小于0.3;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创建率达30%以上。

栏9:学生“五育并举”熔铸工程

突出德育实效,构建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打造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德育品牌1-2个。强化教科研工作,推动教科研高质量发展,新增省、市级STEM教育培育学校5所。重视体育健康教育,力争学生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优良率达到50%以上,青少年学生近视率每年下降1个百分点。建成中小学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研学实践基地营地达20家以上,创劳动教育实验区

(三)高中教育:培优提质 普职融通

推进普通高中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积极培育涉及不同特色的现代化普通高中学校。通过实施分类办学改革,促进各普通高中培提升优势学科、特色学科,深化特色课程建设,到2025年,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区域内初中比例达到70%以上。对全县高中资源进行通盘谋划,明确仙居中学未来发展定位,按省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完成仙居中学老校区改建工程,并谋划新建1所精品高中,整体提升全县高中教育水平。

实施高中分类办学。通过整合课程、教学、评价、资源配置等方式实施分类办学,争创普通高中学校分类办学的改革试点县和试点学校,指导各高中各自成为有较为成熟的特色课程体系及实施体系、稳定独特办学风格的普通高中学校,实现普通高中学校错位发展。通过高中体育课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运动专长,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构建青少年学生课外锻炼的公共服务体系。

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推进教学组织形式变革,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优化课程结构,开设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构建普通高中教学新常态。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全面实施导师制,让学生学会规划、学会选择。发挥教育科研作用,开展教学内容的研究,关注高中课改动态,借助名师和专业团队的力量开展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和校本教研活动。

(四)特殊教育:适度融合 两头延伸

“十四五”期间,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使县内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适合的教育。在保障义务教育段特殊儿童入学率100%的基础上,学前和高中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8%和85%以上。完善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政策保障体系,规范全县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两头延伸工作。

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办学条件。实施培智学校建设工程,提升办学条件,优化教学、康复、职业技能实训设施设备的配备,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和生活所需。加快各级各类学校坡道、厕所、扶手、电梯等无障碍建设,科学配置特殊课桌椅、康复设施设备、辅助器具、相关学习资料以及特殊学习用具等,实现随班就读学校资源教室全覆盖,为残疾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栏10:特殊教育条件提升工程

坚持按需施教,给予全程关爱,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学段衔接、特普互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2025年,全县特殊教育学校受过特教专业培训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00%;特殊学校生师比达到3:1;实现3-18岁残疾儿童少年医教结合全覆盖;完成特殊教育中心迁建工程。

(五)职业教育:技能成才 提质赋能

202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总体格局基本形成,产教深度融合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专业设置和人才供给结构持续优化,需求导向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认可度大幅提高,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贡献显著增强,着力打造技能仙居,在高水平区域协作、多元化办学机制创新、精准式民营企业服务等方面创造仙居经验。          

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机制。加强校地合作,激发校地科技成果转化潜能,建成台州学院文化旅游与大健康(仙居)二级学院,举办中高一体的长学制职业教育,构建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人才、产业、城市”协同并进。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管理专业和民间传统工艺专业,不断发展休闲、电子商务专业,并与仙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相结合,促进人才服务本土。配合高铁新城指挥部完成仙居职业中专校园二期工程。

提升普职协调发展水平。推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同发展,落实职教资源区域统筹工作。促进普职教育共同发展,深化适应新高考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生涯规划辅导。激发民企参与办学动能,鼓励民营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利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举办中高等职业教育,深化“引企入教”改革,加强产教融合平台载体建设。建成仙居技师学院,打造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确保技能数量达到在校生数1.5倍以上,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探索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落实课程育人。培养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打造特色专业,借鉴“双元制”等模式,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定期开展职业院校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动促进职业教育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建立“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加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行为习惯培养。【具体任务见专栏】

 11:产教深度融合工程

    健全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实行金融、财政、土地与信用组合式的激励机制,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到2025年,建成2-3个示范性校企合作共同体,创成省市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20个以上,建设开放型公共实训基地或中小学生职业体验中心5个,发挥职教集团推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纽带作用,创建国家或省级职教集团,推动建设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12: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程

提升办学水平,落实“双高”建设行动,支持职业中专建成浙江省“双高”中职学校,争取创建国家“双优”中职校。到2025年,创成2-3个市级高水平专业(群),32-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2-4个左右优势特色专业,1-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1-2个省级大师工作室,培育若干名师名校长。

(六)终身教育:上下兼顾 服务全民

“十四五”期间,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为主要目标,坚持“夯实基础、重心向下、满足需求、服务民生”原则,着力提升终身教育品质。积极构建惠及全民、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满足多样化的教育及服务需求,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全面提升教育终身化水平。依托“仙学汇”数字乡村社区学校,针对青少年、老年、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设亲子教育、老年教育、再就业技能培训等项目,构建全龄段的终身教育体系。

 “十四五”期间,稳步推进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积极应对区域老龄化,推动社区教育进农村文化礼堂(文化家园),建立一批示范性培训基地、体验基地。常住老龄人口中享受老年教育人口覆盖面每年不少于30%。做好从“摇篮到拐杖”的重点人群服务,加强社区教育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老年教育机构全覆盖,建立一批示范性乡镇老年人学习场所。

 

栏13:终身教育建设工程

“打造乡村学苑、服务乡村百姓、助力乡村振兴”为愿景,构建“1+3教育服务体系,1个全县共享智能综合数字中枢,3个专项应用场景,即家庭亲子教育场景、社区老年学习场景、技能人才服务场景,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形成良好终身学习氛围,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仙居样板。到2025年,打造省级成教品牌项目2个,创建省级现代化社区学校5所;城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市民学习圈的构建达到100%;建立一所老年大学(学堂),老年人参与培训率达30%。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牢牢把握中小学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推动党对教育规划实施的统筹领导,鼓励社会组织、人民团体和公民个人广泛参与建设教育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把教育现代化战略作为“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完善县委县政府议教机制和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机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切实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确保全县教育现代化事业在“十四五”时期取得实效。

(二)加大要素保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积极落实教育投入政策,依法确保“三个增长”“两个提高”,落实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机制,适当提高寄宿制学校、规模较小学校的补助水平。根据实际落实生均公用经费省定基准定额,确保教育专项资金应拨尽拨。保障重点建设项目、教育改革项目的资金需求。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综合运用各类政策手段,改善环境、优化服务,加强监管,不断完善税收政策,完善土地、金融、人才等优惠政策,鼓励捐资教育,形成更浓厚的教育捐赠氛围。牢固树立安全首位思想,强化完善人防、物防、技防的校园安全防控体系。健全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学校安全稳定工作落实到位。

(三)推进依法治教

健全“政府主导、地方为主、社会参与”的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探索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及时查处违反教育法律、法规等行为,依法维护权益。建立完善符合法律规定、体现自身特色的学校章程和制度,依法办学,从严治校,认真履行教育教学和管理职责,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治理水平。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依法治教进展情况通报、督导检查等制度,把常规督查和专项督查贯穿于依法治教工作全过程。

(四)强化教育督导

健全以教育行政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第三方有效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机制。建立规划实施监督机制,做好专项督导,加强对规划执行的过程监控和定期考核。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积极选用资质较优的第三方教育评估机构开展跟踪评估,重视发挥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监督作用,扩大社会参与评价的领域。推进教育红黑榜制度,全面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实现学校督导常态化。推进督评结果与资源配置、表彰奖励的紧密结合,确保各项计划与工程落实到位。组织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和重点工作专项督导,及时开展重大教育突发事件督导,维护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附件:仙居县“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表



仙居县“十四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表

 

2:“十四五”时期学前教育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类别

1

盂溪幼儿园

2018-2021

实施类

2

下各镇怀厦幼儿园

2018-2021

实施类

3

白塔镇第一幼儿园

2020-2022

实施类

4

田市镇第一幼儿园

2018-2023

实施类

5

石卡村安置区配套幼儿园

2022-2025

谋划类

6

横溪镇中心幼儿园

2024-2028

谋划类

7

未来社区托育机构

2023-2026

谋划类

8

 

西郭幼儿园

2020-2023

实施类

下各镇黄梁陈幼儿园

2020-2023

实施类

福应街道迎晖幼儿园城北分园

2022-2025

实施类

南峰街道春晖幼儿园城南分园

2022-2025

实施类

9

西门街配套幼儿园(一期)

2020-2023

实施类

10

二中北侧安置地块1配套幼儿园

2020-2023

实施类

11

安洲街道三桥小区配套幼儿园

2023-2026

谋划类

12

东区14号地块配套幼儿园

2022-2026

谋划类

13

东区19号地块配套幼儿园

2024-2026

谋划类

14

和家园小区配套幼儿园

2024-2028

谋划类

15

中央花园东侧小区配套幼儿园

2023-2025

谋划类

16

仙居县高山移民高铁新城安置区(一期)配套幼儿园

2022-2026

谋划类

3 :“十四五”时期中小学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类别

1

南峰中学(初中)

2023-2027

实施类

2

仙居县汤归小学

2018-2022

实施类

3

王台门教育区块工程

2018-2022

实施类

4

仙居县第九小学(福应学校)

2022-2026

实施类

5

未来社区小学

2023-2027

实施类

6

仙居医械小镇学校建设项目

2022-2025

谋划类

7

安岭乡中心学校运动场扩建工程

2022-2025

谋划类

 

4 :“十四五”时期高中和职教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类别

1

仙居县职教中心扩建工程

2022-2026

实施类

2

仙居县职教中心培训楼

2021-2024

实施类

3

仙居中学老校区改建工程

2022-2027

谋划类

4

仙居县精品高中建设工程

2023-2026

谋划类

5

宏大中学扩建工程

2021-2025

实施类

6

仙居技师学院建设工程

2023-2026

谋划类

 

5 :“十四五”时期特教中心项目规划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起止时间

项目类别

1

仙居县特殊教育中心扩容工程

2022-2025

实施类

 




信息来源: 仙居县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