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规划信息 > “十三五”【已归档】 > 专项规划
索 引 号 11331024737798117G/2021-11558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日期 2021-12-01 发布机构 仙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组配分类 规划信息

仙居县农业绿色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日期: 2021-12-01 访问次数: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和深化农村改革的攻坚时期,我县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全面推进县域绿色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为适应十三五期间全县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依据《仙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要求,特制定《仙居县农业绿色化发展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情况

十二五期间,我县紧紧围绕五化同步、打造中国高端农业的奋斗目标,通过整合政策、创新机制、培植典型、示范引导,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全县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十三五农业绿色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5年,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1.75亿元,年均增长5.5%;农林牧渔增加值14.18亿元,年均增长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30元,年均增长11.2%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成就

1、优势主导产业特色明显,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2015年播种面积为23.45万亩,总产9.64万吨;积极发展旱粮生产,旱粮播种面积9.55万亩。特色经济作物平稳增长,全县蔬菜生产面积达到9.4万亩,年均增长13.2%;中药材面积2.3万亩,年均增长22.1%。畜禽业趋向良种化规模化规范化养殖,生猪年饲养量18头,仙居鸡年饲养量285万羽,年产值1.2亿元。淡水养殖面积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4241吨,渔业产值9036万元;名特优品种养殖有所突破,发展稻田(莲藕)生态养鱼(鳖)3000多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粮(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6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7个、绿色食品9个、有机产品14个,三品产地认证面积比例达到65.21%

2、“两区”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

以抓好两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成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创建部级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1个、省级千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5个,推广千斤粮万元钱等稳粮增效模式2万亩。台湾农民创业园高水平、景区化建设逐步推进,新建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个,特色农业精品园5个。引进农业科技创新团队3个,形成专家团队+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农业信息化机械化设施化不断加快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2.1万千瓦,各种农业机械57944台套,年均组织各类农机具2万余台(次)投入田间作业,完成机械化插秧面积近万亩,油菜机收面积9000亩,机耕作业面积28.5万亩,机械收获作业面积12.5万亩,机械脱粒粮食数量9.3万吨。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产业融合加快推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稳步推进,职业农民、农业领军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强化继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发展股份合作农场3家,建成家庭农场61家,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7家、示范合作社81家,带动70%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注册各类农业品牌165件,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中国驰名商标3省市级名牌10省市著名商标10件,获浙江省名牌农产品7件,76个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以海亮有机农业观光体验基地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仙居油菜花观光带、杨梅观光带、下各镇葵花景观入选中国美丽田园,高迁村入选全国最美休闲乡村,仙居杨梅栽培系统入选第三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仙居杨梅产业全产业链入选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着力培育并推进杨梅节、网上杨梅节、向日葵节和油菜花节等农旅节庆,带动全县各景区(点)游客规模和经济收入双增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建立全省首家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推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筹建1号店特产中国仙居馆,网上分销平台加盟商达到1300余家。

4、生态环境治理扎实有效,农产品安全水平名列前茅

结合五水共治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抓好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作,超额完成一控两减四基本目标任务,其中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排全省前列。实施人畜分离、肥药双控工作,对所有城乡养殖散户、禁养区和主要河道200米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拆迁,建成畜牧生态养殖小区人畜分离工程112全县规模饲养场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达到100%,散养畜禽免疫密度常年保持95%以上。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构建了县、乡、村、基地四级监管网络,形成了乡镇、基地、生产主体四级检测网络,农产品省、市抽检合格率均达100%。农业执法力度持续加大,绿剑系列护农活动深入开展,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先后被认定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省级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县、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均为台州市首个入选单位)。

5、农村改革创新继续深化,产权制度不断完善

全面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措施,有效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减少非生产性开支为重点,强化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严格执行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省级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建设有效推进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股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农村确权赋权改革工作稳步推进。抓好农合联建设运行,探索农村经营体制创新,有力推进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强农经队伍体系建设,开展全方位业务培训,农经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主要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期间,我县坚持探索创新不畏难、突出重点抓落实、调整优化聚合力,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但对于打造秀美田园,建设高端农业的奋斗目标而言,还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

受自然地理环境及农民思想认识因素影响,我县大部分农业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还比较滞后,尤其是高标准农田比例较低,农村路况等级不高,农田水利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适应三产发展的功能设施配套不够。加之受土地经营规模制约,农民标准化生产热情以及农业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高,现代农业设施、高端农业技术、新型农业机械运用较少。近年来,虽然农业、质监等部门努力提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但总体,农业设施化标准化生产进展不够快,难以在短期内取得长足进展

2、农业产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现有农业主导产业中,除杨梅、仙居鸡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外,其它产业仍存在五多五少问题:一是加工企业数量多,成规模少,农产品加工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仅20,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不强;二是粗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企业少,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比例不到15%;三是农副产品种类多,精品名牌少,全县有各类品牌10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仅有3个,还缺少国际知名品牌;四是联结机制松散的多,紧凑的少,基地生产原料与企业所需原料不对称,部分企业未与农民签订加工原料产销合同;五是企业管理理念滞后的多,先进的少,部分加工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企业法人和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创新意识、人才理念和营销观念相对落后。

3、三融合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增强

十二五期间,虽然我县大力培植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但低产业化、低市场化、低集约化的现状没有根本性改变,大多还是以农村家庭为单位、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为主,没能有效组织并发挥新型主体的示范带动作用,农业多功能价值潜力还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与利用。另外,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与台州发达县(市、区)相比仍处于落后状态,农产品流通中参与主体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且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滞后,缺乏对产品产销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发布能力,既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也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

4农业科技力量有待进一步壮大

总体来说,我县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特别是缺乏高层次、高水平、有创新能力的农业科技推广骨干带头人和领军型农业科技创新团队;全县农业科技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农民和农业龙头企业急需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供给不足,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物流技术的研究应用相对薄弱,导致部分农产品科技含量品质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县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水平,也制约了农产品科技含量的提高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5农业投资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技术推广、产业化水平提升以及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等都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有效投入,尤其是前期投入较大。仙居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老区县,也属全省26个经济欠发达县之一(2015年已实现摘帽换帽),经济发展起步迟、基础差,县级财力有限,农民收入不高,企业积累不多,对绿色、有机农产品开发投入资金相对不足,加之农业大招商政策措施和体制机制不够健全、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县农业绿色化发展的高水平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处于新常态,新常态下的农业工作,面临的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做好十三五规划,应准确把握新常态给农业发展带来的新趋势、新变化积极应对新常态对农业工作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一是从农业基础地位看。当前形势表明,我国经济已处于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历史拐点。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会变化,这是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国是人口大国,在保障供给上,把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保吃饭保供给仍然是农业最主要的任务。因此,仍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尤其是口粮安全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特色化、绿色化生产,保障社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二是从农业经济结构看。进入21世纪后,全国各地开始出现了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倾向,如在城镇郊区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都市农业等,在发达地区发展信息农业、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在农产品主产区发展高端增值农业、建立加工基地、设立直销市场等方式。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23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三产融合将成为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特色农业小镇将成为我省激发新供给、扩大有效内需的新平台,带动当地农业发展、村貌改善和农民收入提高。

三是从农业发展方式看。20153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绿色化发展新内容,即按照生态原理、遵循自然规律发展。2016127日颁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连续第13次聚焦三农,其中农业现代化连续第三次进入主题“农业现代化+绿色化”是大势所趋。在组织方式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比重下降,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将成为农业生产主力在生产方式上,全程标准化生产成为必然,机器换人、设施增地的集约经营成为趋势,社会化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在资源利用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成为迫切需求,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农业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源动力,也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

四是从农业消费需求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从以人的温饱为目标的生存型阶段,全面进入以人的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新阶段,并开始进入消费释放的历史新阶段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消费要求越来越高,从过去的吃得饱、吃得好转向吃得健康、吃得营养、吃得平衡、吃得有文化,由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要求日益提高,质量追溯任务更重压力更大消费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业电子商务将成为主流,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等信息手段,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五是从仙居发展势头看释放“生态红利”,共享“绿色福利”仙居农业发展正迎来一个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县委、县政府及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绿色化的发展与建设,着力补齐农业绿色化发展“短板”,与时俱进提出了“打造秀美田园,建设高端农业”的奋斗目标。近年来,县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建设了一批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了一批农业品牌,农业形象不断提升,加之生态环境优良、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得到改善,为推进农业绿色化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我县农业正在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仙居县域绿色化与农业绿色化发展

绿色是仙居的主色调,是仙居最为厚重的底色,实现绿色发展是仙居坚持不懈的追求。推进绿色化,仙居基础良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2015817日,浙江省政府批准同意在仙居开展全省首个县域绿色化发展改革试点, 赋予仙居县先行先试权限,要求仙居以绿色化发展为主线,创新和完善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

绿色产业是绿色经济的支持,坚持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是仙居打造中国最高端农业的有效实现路径。仙居县农业绿色化发展,以打造中国最高端农业为目标,以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现代特色农业强镇(简称“一”)为平台,围绕坚持绿色、健康、品质导向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重点发展绿色、生态、精品、观光休闲农业,全力推进生产生态化、产品绿色化、田园景区化,促进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科学构筑种养加融合、三产融合和三生融合的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全面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为仙居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作出农业产业的积极贡献。

与此同时,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入推进,落实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确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县还面临以下挑战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新时期农业作为接二连三的产业,其重要性还未被广泛认知,发展农业绿色化的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尤其是绿色化还没有整合融入生产加工过程、流通消费领域以及制度机制建设,农业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短板日益突出,农业亟待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受人员编制等因素制约,农业部门内部机构、人员编制大都沿续过去传统的设置,近年来没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现有农技推广人员传统专业占比大,知识更新速度慢,农业绿色化发展技术力量显得薄弱。这对推广高端农业职能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求不利。

二是农业有效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尽管我县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及乡村文化的特色亮点比较明显,但绿色化发展过程中的碎片化问题依然存在,还没有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农业发展仍然依赖资源和要素投入,比较二、三产业,生产周期和回报周期都较长,加之易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双重影响,投资农业风险较大,外资、工商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催生的农业大项目偏少,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规模不大、整体实力不高、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经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是依法治农、护农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我县随后提出了依法治县的若干意见。树立法治理念、增强法治精神、提高法治水平,运用法律武器来治农、护农、兴农,将是我县十三五期间面临的重要使命。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氛围有待进一步形成,基层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技人员、农民、涉农企业的法治意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农业执法队伍建设、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整合充实和有效提高。

三、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以及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对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常态,以打造富有仙居特色的中国高端农业为目标,“一区一镇”为平台,以高效生态、绿色精品、休闲体验为导向,以深化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为支撑,以制度、技术和模式创新为动力,探索实施互联网+绿色农业行动,统筹推进工程,整合强化保障措施,科学构建产业融合体系,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实现田园景化、生产标准化、产品绿色化、产业融合化、设施信息化和创新协同化,全面建成开放合作、低碳高效、生态循环绿色安全的农业绿色化发展格局,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为全县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

——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发展多类型农村产业融合方式;

——强化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基础作用,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发挥供销合作社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培育多元化农村产业融合主体;

——创新发展订单农业,鼓励发展股份合作,强化工商企业社会责任,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支持贫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多渠道农村产业融合服务。

(二) 基本原则

1、坚持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原则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切实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合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定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着力补上农业规模小效益低的短板,稳步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民获得合理的产业链增值收益,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重要支撑。

2、坚持转型升级、融合发展原则

坚守“绿色化”底线,按照注重绿色、体现服务、强调品质的要求,大力发展高端农业产业,以特色农业产业链催生高端农业人才链,推动农业由拼资源、拼投入品、拼生态环境的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农业装备条件改善和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转变。加强融合创新,大力培育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加工企业与原料基地紧密结合,促进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迸发新的活力。

3、坚持市场导向、科技创新原则

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立足市场对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 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强化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体系建设,加强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加大技术集成攻关和原始创新力度,全力打造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全面提升仙居农业科技含量,持续增强农业绿色化发展后劲。

4、坚持生态低碳、质量安全原则

落实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实施方案,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推广农业低碳技术,搞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加强生态建设,推进农村节能减排,推动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落实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强化利益联结,建立从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满足人们对食品优质安全的现代消费需求。

5、坚持协同整合、多元经营原则

围绕有利于打造高端农业,协同有关职能部门,整合政策、财力人力资源,培育农业一区一镇,强化特色农业产业链,培养造就农业领军人才和职业农民,推动产业强县强镇强村建设,促进形成农业块状经济格局。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调整绿色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发挥政策引导和协调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投资机制与经营机制,为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农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立足仙居土地资源匮乏的实际,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健康、品质的可持续发展导向,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五精农业为重点的现代高端农业转变,不断强化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至2020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更加健全,组织化程度显著增强,产业融合深度推进,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化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实现资源利用低耗高效集约、田园景观恬静优雅和谐、特色产业链式集聚优化,生态农业强县、休闲农业强县、品牌农业强县、智慧农业强县和效益农业强县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农业安全生产水平达到全省领先地位,农产品逐步进入国内外高端消费市场,有仙居特色的高端农业发展新框架逐步形成,让改革红利惠及大多数人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

五精农业的内涵

一、精致

产业结构上发展精致农业:依托科技进步,开发好产品,开拓新市场,提升产业竞争力,提供优质生活品质,促进农村活化,让农业成为全民共享的健康农业、科技领先的卓越农业及安适时尚的乐活农业。

二、精

产品结构上发展精品农业:遵循良种、良法、良田、良态、良效原则,积极开发绿色生态产品,提升产品及其包装的科技与文化含量。具体体现在农产品的商品品质与营养品质俱优、高端、安全,而且包装富有内涵、人性化却不奢华。

三、精准

技术结构上发展精准农业: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实现目标产出前提下,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做到要素投入最小、产生残余物最少、碳排放最少,且农业服务(科技、教育、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物流、金融等)做到个性化。

四、精兵

劳力结构上发展精兵农业:打造高端农业,人才是关键。创新体制机制,吸纳和培养适应农业绿色化发展的优秀人才,着重引进能带来技术、资金和项目的能人以及能促进龙头企业发展、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各类专业人才。

五、精

品牌结构上发展精农业:融合创新农产品生产工艺、加工工艺,加快创建绿色生态品牌,培育一批有眼球吸引力、产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绿色生态品牌;推进生态品牌整合,让望得青山,看得绿水,记得乡愁成为仙居印象。

2、具体目标

——显著提高农民收入。2020年,全县农业完成投资26亿元,其中,种植业投入15亿元、畜牧业投入10亿元、投入1亿元;农村居民增收渠道多样化,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000元,年均增长10.2%,真正分享到产业链延伸、产业功能拓展带来的收益

——调优农业产业结构。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2万亩,创建10个千亩粮高产示范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3万亩,总产9.1万吨以上;发展各类适度规模经营建成果蔬、有机茶、中药材、淡水养殖等绿色农产品基地15万亩,生态饲养生猪24万头、仙居鸡500万羽(头),仙居初品品牌影响力明显提升。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培育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20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农产品加工率达到25%以上。建成县级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网上营销体系不断健全,国内外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展。

——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全县主栽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超过85%,农牧业良种综合覆盖率超过9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技术不断优化,主要农产品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创造出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大力引进农业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2500人,农业科技人员比重达到2.5%农村劳动力素质明显提高。

——推进农业绿色循环深入开展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构建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可追溯机制,全县农业标准化实施率超过65%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比例达到67%,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全省前茅,动物防疫率100%,确保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严格实施“一控两减四基本”和清洁化生产,扎实推进3个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区和15个示范主体建设,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超过90%,基本建成具有仙居特色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体系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拓展农业经济功能立足打造最美田园和最好农产品,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建设为载体,以一区一镇为平台,依托永安溪绿道,挖掘叶脉型沟域空间发展潜力,整合生态农业景观和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建设一批“美丽田园、美丽牧场、美丽渔场”,聚力延伸农业产业链并实现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培育10个农事花海节庆,合力打造5个休闲农业精品区块(乡镇)、5个现代特色农业强镇、8条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精品农业与乡村旅游线以及一批可观赏、游玩、体验、品尝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创新推动 “互联网+”农业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打响“秀美田园”、“四季花海”金名片品牌,使 “快乐农业、幸福农工、美丽农场成为新的特色亮点

——创优农业发展环境。落实农业发展保障措施优化农业创业创新环境,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强化项目谋划和创新性供给,大力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发展规范化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0、家庭农场50家。加强改革创新,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出台农业生态保护和补偿办法,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金融保险服务体系,激发融合发展活力,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集聚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相衔接、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确保高端农业发展绿色化改革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3-1 仙居县农业绿色化发展十三五主要发展指标

一级

指标

序号

指标项

单位

目标值

2020

指标

属性

农业综合

生产能力

1

粮食总产量

万吨

≥9.1

约束性

2

土地综合产出率

/

2400

预期性

3

劳动综合生产率

/

>22000

预期性

4

高效设施农业面积

万亩

0.7

预期性

5

设施规模养殖比重

%

≥75

预期性

高端农业

发展水平

6

主导品种覆盖率

%

85

约束性

7

三品一标认证基地面积比重

%

67

约束性

8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重

%

25

预期性

9

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上农业企业

50

预期性

10

生态休闲农业占农业产值比重

%

35

预期性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总体合格率

%

≥98

约束性

12

农民组织化程度

%

85

约束性

13

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

76

预期性

14

农业科技人员比重

%

2.5

预期性

15

农业R&D经费比重

%

1.6

约束性

可持续发

展能力

16

冬春季裸露农田比重

%

<10

约束性

17

规模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

%

≥99

约束性

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比重

%

≥90

约束性

19

农村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

%

>90

预期性

20

全县化肥使用量

<30000

预期性

21

全县农药使用量

<270

预期性

22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

23000

预期性

四、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落实县委、县政府部署,围绕“打造中国最高端农业”战略目标,着力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化发展为引领,全面实施“一建设,协同推进生产生态化、产品绿色化、田园景区化,科学强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稳定,确保仙居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入全省前列

(一)坚定一个目标:打造有特色的中国高端农业

立足土地匮乏实际,发挥良好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健康、品质的导向,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五精农业为重点的现代高端农业转变,切实推进农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打造富有仙居特色的中国最高端农业。

1、加强规划布局

十二五形成的仙居农业产业布局和现代农业园区基础上,根据县域总体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突出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重点规划建设一轴三区(即高端农业发展轴,粮食生产功能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形成一轴引领高端促升级、三区助推发展显特色的总体格局。

——高端农业发展轴规划建设原仙居现代农业园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区为主体,沿永安溪周边的步路乡、官路镇、田市镇、白塔镇、皤滩乡、埠头镇等乡镇13万亩农业经济带内,按照生态、绿色、精品、高端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以服务城区居民为主的精品水果、蔬菜、花木、中草药和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农家乐),结合神仙居景区、桐江书院、皤滩千年古镇等自然、文化元素,努力打造成为城乡居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后花园,成为具有仙居特色的中国高端农业示范基地。

——农业绿色化发展平台规划建设加强农业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强镇、粮食生产功能区、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农业观光区的规划建设,着力打造布局合理、产业集聚、高效生态、特色鲜明的大农业绿色化发展平台。其中,“十二五”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推进农业集聚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促进生产、消费、体验互动,重点开展仙居鸡——仙居杨梅产业集聚区,下各、双庙等特色农业强镇建设;开展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粮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推广应用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循环农业示范区以构建大循环框架和提升节点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大力推进3个省级循环农业示范区和15个示范主体建设,加快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特色化规模化生产、集聚化区域化布局和全产业链全县整建制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区主要分布括苍山、大雷山、板堂山及永安溪支流周边的河谷盆地,着重结合各区域农业景观资源和优势乡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山地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产业融合创新。

2、实施六大行动

——实施生产标准化行动:农业综合开发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为载体,以推动两区升级着力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建设,健全标准农田数量、地力等级和长效养护机制,稳定提高农田品质。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构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产业的绿色标准体系,推进三品一标认证,逐步实现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绿色有机生产健全农产品检测体系,实行产地准出、质量追溯、退出召回等制度,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倒逼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落实,成为全国农产品质量监管示范县。

——实施经营组织化行动:充分发挥台创园作为两岸平台的作用,完善政策,创新方式,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国内高端农业集团,不断提升高端农业经营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总部经济,加快农业企业孵化器建设,培育和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形成一批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县农合联和协作区农合联组建,大力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在生产、供销和信用方面的平台和纽带作用,科学打造为农服务的综合平台。

——实施产业融合化行动:立足全县20多万亩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和优越的自然生态、乡村人文环境,完善政策扶持,着力培育杨梅、仙居鸡等优势农产品为核心的加工企业集群,大力推进农业与工业的融合。合理规划布局休闲农业园区和农村旅游精品线路,加强农业生产与自然景观创意布局的结合,大力推进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加强农业农村传统民俗、遗址、技艺的挖掘整理和科学利用,通过民俗、节庆、体验等方式,着力提升农业的融合性、文化性,逐步实现农产品从消费品向高档礼品、艺术品转变,大力推进农业与文化的融合。

——实施产品品牌化行动:突出仙居绿色有机形象,扎实推进农产品商标品牌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品牌创建激励机制,加大品牌宣传保护和产品营销力度,切实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加强区域公共品牌的申报和管理,确保使用公共品牌产品的质量,利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模式,加强品牌整合营销力度,持续增强特色优势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推进农产品市场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建设加强网上农博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推广,大力开拓农产品高端市场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实施设施信息化行动:加快推进智能化大棚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加强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数字化管理,推行农情监测、生产监控、远程诊断。强化农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灾害防御等监测预警,建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触摸屏。加快动植物检测中心建设,搭建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推进农业行业监管,基本建成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药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系统。

——实施创新协同化行动:大力引进农业科技创业创新团队及其人才,加强与企业、合作社的科技协作和协同攻关。推进农业科技综合体、主导产业区域试验站、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以及特色农业研究院建设,紧抓科技示范场、示范户培育,不断完善专家团队+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加快建成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示范县。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着力做好仙居杨梅、仙居鸡、仙居花猪、中药材、本地溪鱼等地方特色良种和国内外引进良种的提纯复壮、改良及繁育,提高良种化程度。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确保农机农艺创新成果推广到位。

(二)坚持一个引领:农业绿色化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进仙居农业绿色化发展,主要围绕打造中国最高端农业战略目标,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生产生态化、产品绿色化、田园景区化,强化绿色富县和绿色惠民两大重任

1、生产生态化

——培育农业一区一镇,推进产业集聚化。在巩固、深化两区建设基础上,着力培育生产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生态环境友好的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鲜明、功能多元、内涵丰富的现代特色农业强镇,实现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和农业、农村、农民统筹发展。

——推行清洁生产,推进种植业绿色化。减量、清洁、循环和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主线,扎实推进十百千万工程,科学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主体创建工作。加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按照种植业清洁化生产要求,坚持肥药双控,组织实施精准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调整肥药施用结构,提高肥药利用率,有效减少肥药用量。

——建设美丽牧业,推进畜牧业绿色化。研究编制美丽牧业建设相关制度,探索构建第三方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切实做好养殖场规范化建设环境绿化,建成美丽牧场美丽畜牧业产业链。建设村级生态养殖小区,完善已建养殖小区排泄物治理、动物防疫设施,落实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常态化工作及生态化、绿色化建设。培育畜牧业服务主体,实施健康畜牧业工程。

     ——发展生态渔业,推进渔业绿色化。明确重点,统筹做好新常态下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加强渔业基础保护的同时,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和养殖区畜牧场建设,充分发挥渔业的生物碳汇功能和净化环境功能。大力推进生态健康养殖生产,减少渔业自身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加大渔政执法力度,维护渔业资源发展秩序。

2、产品绿色化

——标准化生产。整合绿色食品标准和仙居县农业主导产品标准体系,科学编制《仙居农业产业绿色化标准》。以强化应用为主导,启动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安全风险管控一品一策行动,开展全产业链安全风险排查与评估管控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切实提升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三园一场标准化示范创建,不断完善五个一农业标准化推广机制

——品牌化创建。稳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因地制宜发展有机农产品。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有效提高主要食用农产品三品比例。按照发现问题,坚决出局;稍有不合,坚决不批的要求,严把环境检测、产品检验两道闸门和现场检查、材料审查两个门槛,切实加强证后监管,把好三品一标的质量安全。

——全程化追溯。完善仙居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系统,实现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的无缝对接。做好提质扩面和农资生产经营单位及农资商品两个数据库建设,完善系统功能定位。依托监管系统,加强农资经营单位的购销台账、索证索票、公开承诺等制度管理,加快实现农资流通主体经营行为有客观记录,产品信息可快捷查询比对,产品流向可追踪,探索、深化系统的溯源管理功能。

——常态化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强化农产品抽检样品定性检测。依托县检测中心力量,在特色主导产业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为政府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状况以及制定相应行政措施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加大投入品市场监管力度,保障生产用药安全。强化社会化监督,营造社会化共促农产品绿色化的浓厚氛围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行为,切实消除系统性农产品安全隐患。

3、田园景区化

——规划美丽田园。按照国家农业公园建设的要求,围绕各产业集聚区优化布局美丽田园、美丽牧场及美丽渔场建设,结合休闲农业发展和历史遗产传承保护,把休闲农业发展规划纳入同级总体规划,聘请国内知名的休闲观光农业规划专家加快编制《仙居县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规划相互衔接,切实提高规划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规划执行,分步建设,逐步推进。

——拓展农业功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实现农产品从消费品向高档礼品、艺术品转变;在做大四季花海基础上,加强田园农耕体验等休闲农业园区建设。推进农业文化资源创意开发,挖掘整理农业农村传统民俗、遗址、技艺等,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存与利用为重点,扎实推进特色农业文化场馆建设。推进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加强农业与养生养老大健康产业及体育产业相融合。

——优化配套服务。加大政策扶持,加强科技及人才引进力度,鼓励科技人员以科研成果参股、领办或新办休闲农业企业,共同推进田园景区化建设鼓励各类休闲农业主体参与农事展会、对接会,着力在典型示范和氛围营造上实现重大提升,加强与各级主流媒体、各类新媒体通力合作,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全方位宣传仙居美丽田园、休闲农业品牌,着力培育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三)突出两个重点:生态循环发展和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打造中国高端农业,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坚持改革创新、多措并举,合力开展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促进全县绿色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科学优化产业生态布局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按照主体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县域大循环发展思路,完善生态畜牧业发展规划,调整划定禁限养区,明确畜禽养殖种类、规模和总量。提升农业两区建设,统筹布局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形成区域布局合理、推进机制联动、示范项目集聚的发展格局。立足县域统筹,科学布局种养产业、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收集处理、沼气工程利用、有机肥加工等配套服务设施,整体构建循环利用体系。优化调整种养业的空间布局及其内部结构安排,依托农耕文化、田园景观、农业设施等,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拓展农业生态功能。

——全面抓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按照 五水共治决策部署,以环保的硬约束为底线,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监管,落实主体责任,推进畜禽养殖污染全面治理,全面关停或搬迁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户),分类分步开展年存栏50头以上畜禽养殖场(户)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提升,规范河道水禽养殖,推广水禽生态圈养和稻鸭共育。因地制宜逐场逐户制定排泄物和污水治理方案,配套建设治污设施,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根据畜禽养殖分布情况集中建设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池(窑)或收集点,建立完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和长效运行机制。

——大力推行种植业清洁化生产加强源头预防、过程控制,依法规范、科学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大力推广大棚、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节地节水节肥技术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粮经(水旱)轮作、间作套种、稻鱼共生、稻鸭共育等千斤粮万元钱模式和环境友好型农作制度。深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加有机肥、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应用,通过肥效提升和养分替代减少化肥用量。推进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提高农药利用率,实现农药减量。组织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建立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

——深入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着眼于构建大循环机制和废弃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创新农业废弃物作为下一产业原材料的产业循环模式,培育农业生态产业。集成推广畜禽养殖排泄物资源化利用模式,推进种养配套、有机肥加工、沼液利用等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集成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用作还田肥料、畜牧饲料、食用菌基料、生物质能料、发电燃料等资源化利用。集成推广食用菌种植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模式,推进菌棒菌渣用作畜牧饲料、生物质能料利用,推进整村沼气集中供气、农村户用沼气、沼气发电等多样化利用。

——创新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机制通过梳理政策,完善机制,着力形成法律约束、政策支撑、市场化运行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和长效机制。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重点建立完善上下联动、责任明确的推进机制环境倒逼、约束有力的监管机制底数清楚、指标明确的评价机制农牧结合、循环利用的链接机制;创新政府扶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行的政策体系和机制。

2、与时俱进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

——纵向延伸,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链条按照现代化大生产要求,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探索构建农户主导型、农民合作社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和“互联网+X”型等融合发展模式,在纵向上推行产加销一体化,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现代工业和农业的有效联结。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加快发展精深加工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支持合作社发展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强绿色生态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和效益。

仙居县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典型模式简介

一、农户主导型

依托农户(含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主)开发当地优势资源,并逐步由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营销以及乡村旅游等方面拓展,最终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主要包括农产品地产地销模式、农家乐模式、家庭手工艺品产销模式等。  

二、农民合作社主导型

依托农民合作社兴办加工和流通,将产业链条逐步由生产环节向加工和流通环节延伸,最终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主要包括合作社办加工模式、农超对接模式、农社对接模式等。

三、龙头企业主导型

依托农产品加工或流通龙头企业,向前延伸产业链条,建立生产基地并与农民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将产业链条覆盖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全过程,最终形成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态势。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模式等。

四、“互联网+X”型

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手段,将农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产品的销售半径延展至全国乃至全球,大幅度减少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和交易成本,是产销对接的典型模式。其最大特点是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直接对接,使生产者得到了流通环节的全部增值收益,但对经营者的网上营销水平要求比较高。

——横向拓展,挖掘农业价值创造潜力我县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丰富且有特色,近些年依靠这些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特色、历史文化等,积极发展休闲观光和乡村旅游,带动了一方经济,富裕了一方百姓,彰显了特色亮点。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挖掘农业在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多种功能和作用,以大农业、大文化、大生态为载体,最大程度地提升价值创造能力。通过支持和引导,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拓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培育发展一批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业态、新产业,将农村的绿水青山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整体发展水平加快建设现代高端农业,将农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谋划,提高产业发展的统一性、协调性,促进农业产业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着眼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产业布局与环境保护,将产业与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创新体制机制,采取政策扶持、PPP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各方主体投入农业、加强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提高产业融合的规模效应;利用互联网平台,促进产业之间的线上融合,提升经济效益。加强整合协同,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让农业焕发勃勃生机,成为发展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创新制度,让农民成为共享利益的主体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要立足农业、依靠农民、惠及农村,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农民的主体地位。着力完善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支持供销社创办领办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订单农业,密切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建立农民入股参与农业经营、合理分享收益的长效机制;探索有效办法,实现财政支农资金帮助农民稳定分享产业链利益。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农民利益作为推进产业融合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充分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赢得农民的真心支持和广泛参与,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重点工程与项目支撑

(一)基础设施强化工程

1、切实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以农业综合开发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为载体,加快村级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管护,健全标准农田数量、地力等级和长效养护机制,稳定提高农田品质。注重以推动一区一镇建设为着眼点,尽快完善农业产业集聚区,特色农业强镇,农业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台创园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园区道路、排水渠道、自来水管网等附属设施建设,夯实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基础设施和支撑条件

2、大力推进沃土工程建设

以粮食增产、粮食安全为目标,继续推进土肥水质量建设、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质量提升、耕地质量监管、肥料市场管理和实用技术推广等内容,打造具有创新特色的土壤肥料管理体系和土肥水技术示范推广体系,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全县土肥工作实现五优化、五提高:一是优化农田土壤生态系统,提高耕地质量;二是优化投肥结构,提高肥料利用率;三是优化农田节水模式,提高农田用水效率;四是优化土肥公益职能,提高服务管理能力;五是优化服务方式,提高科技入户到田率。切实抓好落实“6万亩标农提升土壤综合培肥“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省级紫云英留种基地等项目。

3、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继续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严肃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纪律,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大力推广水稻等主导产业所需的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和农机化技术,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加快水稻机械化育秧、栽植、烘干,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积极推进林果业、畜牧养殖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各领域机械化。探索农机和农技,农业机械化和农田基础设施、机耕道路建设的融合协作,实施农机合作组织提质工程,建立健全农机服务市场,重点推广水稻集中育插秧、化肥深施、保护性耕作等技术。到2020年,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25万千瓦,水稻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97%,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90%,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生产综合水平达到75%,油菜机械化收获率达到80%,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3,畜牧业“机器换人”工作深入推进,逐步实现农村经济各领域机械化生产全覆盖

4、发展农村可再生能源

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利用,提高利用水平,到2020年,全县沼气年产量突破500m3,完成所有3000头以上大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设,联户和小区沼气工程100沼气集中供气用户0.3万户;新增太阳能开发利用面积1m2;每年新增秸秆能源化利用消耗量3万吨;建设3处农村清洁能源综合示范区,提升后续服务水平,实现示范区域内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90%;农村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占农村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提高到55%,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5年降低35%,每年至少减排CO26万吨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高端农业引领工程

1、着力推进农业“一区一镇”建设

现代农业园区的基础上,着力推进农业“一区一镇”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着力通过探索新时期仙居高端农业发展途径,加大农业产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在步路乡、大战乡南峰街道等乡镇街道开展农业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在双庙乡下各镇等乡镇开展特色农业强镇建设,重点落实并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产品),建成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造就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辐射带动全县推进高端农业建设,铸就农业产业更大的竞争优势。

2、切实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水平

根据规划,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面积为1.2万亩,规划区面积为7.8万亩,形成一心、两带、三区布局(一心为两岸生态农业合作中心即台创园核心区,两带为精品杨梅产业带、永安溪休闲观光带,三区为生态农业实践区、神仙居旅游度假区、耕读文化体验区。经过近5年发展,园区已成为我县展示高端农业的主平台、转型升级的排头兵、招商引资的主阵地、创新创业的主抓手。十三五期间,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项目建设水平,着重提升核心区现有建设项目(如浙江大学科技特派员创业中心,加快推进海亮有机农业示范园、闻道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大江南牡丹庄园等建设(详见附件1,努力打造创新型、高产型、生态型、融合型、服务型五型园区,为全县发展高端农业、智慧农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平台支撑。

3、积极发展农业总部经济

以全县20多万亩生态农业生产基地为基础,充分发挥台创园作为两岸平台的作用,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加大招商引资投入,建立专业农业招商引资队伍,完善出台农业招商政策,努力实现国际知名、国内高端农业集团的引进,不断提升县高端农业经营水平。加强与国内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逐步使我县生态农业成为辐射周边地区的种子种苗中心、研发中心、生产模式示范中心、培训中心和农产品展示中心。按照集团化发展理念培育和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杨梅、仙居鸡等优势农产品为核心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到2020年,努力完成仙居鸡等特色农业总部经济建设2-3培育2500名新型职业农民、50个示范性家庭农场、100个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年销售1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

4、共建共享创业创新服务平台

进一步强化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园区在全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引领示范功能,引导创业创新载体集聚发展,启动建设若干个运行模式先进、配套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优质、影响力和带动力强的农业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含农业企业孵化器),落实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政策,为大学生、新型农民等创业主体创业创新提供服务,大力支持广大仙居籍企业家回乡创业创新。围绕杨梅、仙居鸡等仙居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需要,加大与国内知名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加强引进和培养国内外一流研发人才与团队,积极推动农业科技综合体主导产业区域试验站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建设,加快建设海亮有机农业研究院和浙江仙居杨梅产业研究院,切实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到2020年,力争建成农业科技综合体1个、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含农业企业孵化器)8-10个(其中省级重点支持的创业创新示范中心2-3个),建成高水平研究机构3-5个、院士工作站1-2个、博士后工作站2-3个。

5-1  “十三五期间农业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计划表

序号

平台名称

1

农业科技综合体

1


2

农业创业创新示范中心(含企业孵化器)

8-10

省级水平2-3

3

高水平特色农业产业研究机构

3-5

含海亮有机农业、

仙居杨梅产业研究院

4

特色农业产业院士工作站

1-2


5

农业博士后工作站

2-3


5、不断加强农产品品牌、区域品牌建设

完善农产品品牌创建激励机制,鼓励农业企业、合作社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同时突出仙居绿色有机形象,加大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力度,注重品牌保护,以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加强区域公共品牌的申报和管理,确保使用公共品牌产品的质量,强化区域品牌的营销,切实提高知名度。利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模式,加强品牌整合力度,进一步做强做优杨梅、仙居鸡、茶叶、山茶油、竹制品等特色产业,使之成为区域品牌,不断增强农产品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到2020年,注册各类农业品牌200件,其中省市名牌8省市著名商标8中国驰名商标3件,获浙江省名牌农产品12件,100个农产品获省农博会金奖。

(三)循环农业低碳工程

1、大力开展农业节水行动

不断完善农业节水措施和激励机制,因地制宜推广抗旱品种、渠道防渗、雨水回用、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覆盖保墒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微喷灌等先进节水设施,推动设施节水、农业节水、品种节水、管理节水实施“洁水保水渔业技术”,开展农业园区智能化标准型微灌工程试点。落实旱粮种植和小麦收购补贴政策,开展旱粮生产示范基地创建,着力形成若干个区域化、规模化、特色化的旱粮生产带。2020年,建成旱粮生产示范基地20个(其中省级示范基地3个),旱粮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

2、深入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

——深入实施化肥减量行动: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因地制宜通过政府采购、农企合作推广、农户按方自行采购等多种形式,强化产需对接,推动配方肥使用,扩大有机肥、沼液、绿肥等有机养分替代效应。以农业两区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主平台,结合粮经轮作等农作制度创新,推动化肥减量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动合理施肥技术进村入户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有机肥、配方肥和新型肥料广泛应用,商品有机肥推广1万吨,化肥使用量控制在3万吨以内,比2015年减少8%左右

——深入实施农药减量行动:加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加强病虫害生物防治、生态控制、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完善植保预测预警体系建设,推进农药减量技术应用示范区建设,加强农药减量技术高效环保农药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化学农药使用科学减量。2020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绿色防治技术应用面积达到30%以上,高效环保农药使用推广率达到90%以上,化学农药使用量控制在270以内,2015年减少5%左右;重大病虫发生信息预报准确率保持较高水平

3、扎实推进畜禽养殖五牧工程

以建设整县制美丽畜牧业示范性县为抓手,着力实施美丽畜牧生态工程、健康畜牧安全工程、特色畜牧精品工程、智慧畜牧创新工程,编制出台《仙居县整县制美丽牧业建设方案》。全面推广农牧结合农作制度,提升养殖场景观和内部改造。重点打造100家生态牧场,40家美丽牧场,300个养殖小区达到美丽牧场要求;实施仙居鸡产业提升工程;建设完善动物预防控制体系,实施屠宰企业改造升级,动物无害化处理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畜禽种子工程项目,标准化技术推广,畜牧业机器换人,电子商务等;建立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新型主体。

4、积极开展清洁田园推进行动

认真贯彻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意见》,切实做好秸秆机械粉碎直接还田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食用菌基料化、饲料化利用。组织开展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工作,推进废弃农膜、肥料包装物回收利用。积极开展以综合农艺调控、种植业结构调整为主要措施的农业两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2020年,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杜绝秸秆露天焚烧现象农药废弃包装物、化肥袋等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率达到80%以上,废弃农膜回收处置率达到95%以上,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和废弃农膜基本实现回收处置。

(四)休闲农业精品工程

1、积极实施田园景观设计与建设

立足我县乡村田园景观资源较为丰富且大都已呈集中连片分布(详见表5-2),其中以杨梅等经济林景观为代表性资源,全县大部分乡镇(街道)都有连片分布,并已成功举办了十多届杨梅节、届油菜花节以及葵花节、牡丹花会、荞麦节、荷花节四季花卉节庆,围绕打造秀美田园,在加强田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冬春季裸露农田综合治理的同时,以生态为核心、自然为主题因时因景制宜地进行绿化彩化美化,着重考虑植物色彩的搭配、内外空间的互动以及种植品种的优质,着力营造静谧、安逸的田园氛围和丰富、立体的视觉效果,努力改变开发类型相似、异质性较小且持续时间较短等问题,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和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5-2 仙居县乡村景观资源统计表

资源类型

资源名称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乡村田园景观

田园风光景观

旱地景观

荞麦田、葵花田、油菜花田

梯田景观

杨丰山稻田、双庙油菜花田、人工梯田

林区风光景观

森林景观

萍溪林场、谷坦红杉林、塘弄银杏林

种植园景观

杨梅、枇杷、柑橘、樱桃、桃、葡萄、火龙果、红心猕猴桃等名优水果种植基地

乡村景观通道

交通型景观

通道

水杉大道

2、大力推进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建设

依托全县丰富的生态农业资源,大力推进环境改善,加快农业加工集聚区建设,使之逐步成为农产品深加工、农业旅游观光和农业文化展示的窗口。合理规划布局休闲农业园区,加强农业生产与自然景观的结合,着重推进农产品生产布局创意和农产品创意化生产,着力打造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加大农业农村传统民俗、遗址、技艺的挖掘整理力度,积极举办农业文化节庆,扎实推进中国油茶博览园、下汤农耕稻作文明博览馆建设,着力提升农业的融合性、文化性和艺术性,全力打响秀美田园四季花海金名片品牌。到2020年,重点建成5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5个休闲农业精品区块(乡镇)、10个农事花海节庆和50个休闲农业示范点(详见表5-3

5-3  “十三五期间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建设计划表

序号

 

 

 

 

1

 

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5

杨丰山-海亮-下各亲子赏花游、步路-南峰火红杨梅采摘生态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休闲体验游、横溪-埠头-皤滩人文民宿游、永安溪绿轴休闲渔业观光游

 

2

休闲农业精品区块(乡镇)

 

5

步路—南峰区块(产业集聚区)、横溪区块、下各区块(农业强镇)、双庙区块(农业强镇)、白塔田市区块(梦幻田园小镇)

 

3

 

农事花海节庆

 

10

油菜花节、桃花节、牡丹花节、薰衣草节、荷花节、杨梅节、葵花节、菊花节、荞麦节、稻农文化节

 

4

 

休闲农业示范点

 

50

主要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街道),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2个示范点带动本乡镇(街道)休闲农业发展,重点区块乡镇(街道)3个示范点以上

3、探索推进生态农业特色小镇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推进,鼓励基础较好的杨梅、花木、中药材等特色产业集聚区立足当地优势资源和传统文化,围绕生态观光、健康养生,引导相关企业进驻和社会资本投资,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着力推进杨梅、中药(材)特色小镇建设。坚持高端引领,重点建设步路—南峰(产业集聚区)、步路杨梅小镇、下各花海小镇、双庙海亮有机小镇、白塔田市台创园梦幻田园农业特色区块,着力实施品牌创新工程,打造以江南山地人居景观风貌和中医药养生文化相结合为特色的健康产业。

4、统筹构建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

充分利用永安溪河谷及不同沟域的自然生态环境,探索一条符合仙居县情的沟域经济发展之路,强化生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主要依托永安溪河谷平原带,以廊道为牵引,建设1条绿色休闲产业廊;依托叶脉式地形地貌,纵深渗透朱溪港、二十都坑、十八都坑、十三都坑、曹店港、九都港、盂溪七大沟域,重点突出各沟域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乡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把沟域建设成特色鲜明、产业融合、产品多元、功能集聚的乡村旅游产业带,重点以观光、休闲、民俗、科普、度假、养生、运动为主要特色主题,分别打造7条特色乡村旅游带,强化仙居乡村旅游发展大格局。

(五)特色产业提升工程

1、实施全产业链项目建设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理念引领我县农业绿色化发展,结合强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建设,用现代经营方式推进农业,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统筹规划企业、基地、市场等产业要素,鼓励农民、种植大户和公司建基地,发展适度规模的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实现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是分层、分带建好七大产业基地(即绿色有机稻米基地、名特优水果产业基地、蔬菜产业基地、茶产业基地、山茶油产业基地、中药材产业基地、畜禽养殖基地),形成集聚七大特色产业的农产品加工园区,连结七大农产品产业链(即粮油、畜禽、水果、蔬菜、茶叶、淡水鱼、中药材等七大产业链),因势利导新建一批农业产业项目,培植形成多个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共赢格局。2020,着力打造1个年销售10亿元以上的省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杨梅)和2个年销售5亿元以上的市级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粮油、仙居鸡)

2、打造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带

按照保粮食、优果蔬、扩药材、强畜禽、扶渔业的原则,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区域功能定位的进一步优化和细分,努力确保粮食生产三条底线:即2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9.1万吨粮食总产量和10万吨粮食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积极打造中西部绿色有机粮油产业带、平原设施蔬菜与山地特色蔬菜产业带、河谷名优水果产业带、中东部中药材产业带、中部沿溪休闲渔业产业带等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带(详见附件3)。深入实施特色产业强村工程,大力培育以特色产业为支撑的经济专业乡村,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甚至数乡一品的格局,提高特色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成与神仙居景区发展相匹配的高端农业生产示范区,为服务二三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促进产业融合。

3、加快推行绿色有机生产

坚持农业生产资源利用循环化,推行节约集约型生产制度,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方式。以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为载体,积极构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产业的绿色标准体系,加强培训、示范、推广,做大做强仙居杨梅、仙居鸡、绿色稻米、绿色蔬菜等优势主导产业,加大红香芋、山茶油、中药材等新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实施“五牧工程”,扎实推进美丽畜牧业建设,逐步实现标准化绿色生产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扩大产品总量和产业规模2020累计通过认证的三品超过60,发展稻田生态养鱼6000亩,建成生态牧场100家、美丽牧场40家,300个养殖小区达到美丽牧场要求,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实施率达75%以上,适度规模经营率达50%以上力争全县标准化实施率在26县第一类13县中排名前列,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

4、加快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

立足农产品加工联动农业全产业链,实施仙居县百企百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遴选其中10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办法,重点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更新和设施改造;鼓励入选企业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建立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优质专用原料生产基地;鼓励企业健全农产品收储、加工、物流、质量追溯等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通过对10家龙头企业的重点扶持,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有较高知名度的规模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到2020年,全县农产品加工率达到25%以上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超过15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亿元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20家。

5、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绿色农产品专卖市场改造提升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加快建设高质量的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引进先进管理方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使其成为仙居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展示平台、直销平台和交易平台。积极开拓农产品高端市场,逐步使我县农产品进入国内高端消费群体。加强网上农博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推广,不断完善农产品网络营销,建立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集中推介特色农产品。鼓励更多农业企业、合作社、基地、返乡大学生和其他农村优秀青年从事农产品网上销售、农业电子商务,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到2020年,形成覆盖全县、通达全球、发达快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

(六)科教兴农协同工程

1、加快推进科技兴农的步伐

以突出培育重点探索培育模式创新培育机制总结培育经验为主线,着力培育一支热爱现代农业、生产能力强、经营效果好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选择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科技示范户等为重点培育对象,分类型、分产业、分季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每年培育400名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250人、专业技能型100人、社会服务型50人),农业技能鉴定1502020全县新型职业农民达到2500人,农业技能鉴定达到900人。

2、持续推进科技示范场建设

巩固已有科技示范场,继续按照示范场建设四有标准(有规模面积、有基础条件、有良好农田设施、有技术条件),十三五期间建科技示范场25建成6个种植业科技示范场、5个设施栽培科技示范场、4个畜禽养殖科技示范场、3个渔业科技示范场,确保示范场土地流转率达到80%。落实乡镇(街道)综合农技服务中心+合作社(龙头企业)的运行机制,创新乡镇领导+责任农技员+乡土人才的技术服务方式,配强人员队伍,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考核监督,把示范场建设成为生态农业人才实践基地和农村乡土人才培训基地、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力求以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发挥其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上的辐射带动作用

3、强化科技协同创新成果的应用

通过加强科技协作,大力引进农业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及其团队,与企业、合作社协同攻关,突破一些生产急需技术,着力形成仙居县循环型现代农业技术体系(详见图5-1)。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打造一体化种业骨干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大力挖掘仙居杨梅、仙居鸡、仙居花猪、中药材、本地溪鱼等地方特色良种潜力,做好本地特色品种和引进良种的提纯复壮,提高良种化程度。以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建设为载体,择优推介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推广新型栽培和养殖、加工贮运、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等核心技术,示范应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生物疫苗、生物饲料等,确保农机农艺创新成果推广到位。重点加强1个国家级仙居鸡保种场、1个原种选育场、2个父母代场建设,做好仙居鸡黑、白、花、黄四个品系的定向研究与成果利用,确保年提供父母代种苗鸡12万套;建立仙居花猪保种场,开展花猪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定期进行公猪种质测评,及时淘汰性能低劣的个体以点带面促进畜牧业养殖提质增效。


(七)农业信息化促进工程

1、大力提升农业设施信息化水平

加快推进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积极推进现代通讯和传感技术与现代农业设施装备融合,加快配备相应的传感设备、监控设施和操控管理系统,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可视化、智能化管理。积极开展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智能化大棚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特定物体与网络和存储集控系统的连接、信息交换和自动控制。到2020年,着力建成智能化大棚设施1.5万平方米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基地8-10智慧农业架构基本形成

2、合力加快信息平台建设

围绕农业绿色化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建设成果,将各涉农企业建设的物联网进行联网,建成仙居县智慧农业数据中心(包括信息网络平台、咨询服务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涉及11大类信息)(详见附件4)。推进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促进农业重大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数字化管理,推行农情监测、生产监控、远程诊断,争取实现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强化农业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灾害防御等监测预警,建好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触摸屏。加快动植物检测中心建设,搭建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推进农业行业监管,基本建成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药管理、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3、聚力推广“互联网+ ”新经济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围绕高端农业与食品、环保、健康、旅游、金融等产业互联互通,大力拓展互联网与农业各产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按照非禁即入原则,在智慧农业园区、智慧企业开展互联网+”试点示范,促进跨区域、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以点带面开启更为广阔的互联网+”创业,全面提升互联网创业水平和影响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优势,积极发展众包、用户参与设计、云设计等新型研发创意组织模式,加快打造互联网+美丽田园+美丽乡村+美味农产品+……”的农业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把农业电子商务打造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实现万众创新与企业发展相互促进。

(八)农业安全保障工程

1、完善“3+X”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3+X”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规范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运行,进一步健全服务网络、规范运行机制、加强队伍建设,确保资产管理规范、人员服务到位、队伍素质提高落实《新型农业服务组织认定及评价办法》,开展相关社会化服务组织的认定评价工作。结合做好生态循环农业整建制推进县相关工作,选择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加以推进,合力完善与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科技人员的联动机制,形成首席专家+责任农技员的团队式服务机制。到2020年,全县发展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15家,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名,进一步完善20个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100个村级农业服务站,建立一支3000人规模的社会化服务队伍,粮食、杨梅、生猪、仙居鸡等主要农产品实现全程专业化服务。

2、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

加强部门协作,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整合检测资源,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质量追溯、退出召回等制度,加强从源头到市场全程监控,实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加强农产品监测中心建设,着力成为集指导、培训、研发于一体,公平、公正、一流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动物预防控制体系,加强动植物防疫检疫管理,新组建5个植保专业合作社,完善动物检疫智能化管理系统。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建立县、乡、村、户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责任体系,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倒逼绿色有机农业生产标准化技术落实。

3、强化农业综合执法

加大农业投入品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从严处置买卖、使用违禁药物。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建立健全巡查制度,采取集中行动和执法人员分环节、分片、分市场监管的办法,对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品种定期进行专项检查,不定期进行随机抽查。结合推进永安溪整治,深入开展渔业资源保护行动;探索渔业资源保护管理模式,创新分河段管护工作机制,强化护渔群管组织,切实做好渔业资源保护。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强化县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涉农部门各司其职的管理体制机制,在干部配备、政策制定、财力投入、工作部署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尤其要加强仙居中国高端农业打造行动领导小组作用,建立定时会商和临时会商制度,将各项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岗位,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找到负责人,每一个时间节点都能找到经办人。

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完善工作机制,研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协调推动重大工程的科学实施,合力补齐农业绿色化发展短板;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对三农重大决策、重要措施、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注重在统筹城乡发展中把握发展规律,加强政策研究,破解发展难题,努力提高三农工作水平,着力开创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二)建立健全农业投入长效机制

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明显提高。认真落实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发挥政府在农业投入上的主导作用,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新增财政三农投入部分用于公益性、基础性领域。抓住国家增加农业投入的有利时机,大力实施项目立县战略,加强农业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申报工作,着力争取上级财政资金的有效支持。进一步理顺和融洽银企关系、银民关系,广泛融合资金,着力满足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对资金的合理需要。优化实施农业大招商政策,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打造农业招商引资平台和载体,吸引工商资本、社会资本等投资开发仙居农业绿色化发展

建立完善项目库,统一规划,拼盘使用,围绕重点农业项目整合使用、集中投入。建立财政部门管理资金、涉农部门管理项目、审计监察部门监督资金使用的整合工作新机制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农村金融机构定向费用补贴和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发放农业中长期贷款,特别是引导金融系统拓宽对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授信,放宽贷款条件。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金融有关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农业信贷担保组织发展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探索完善财政支持下的农业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不断优化涉农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财政奖补力度,调动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组织动员和政策引导等多种途径,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与乡村结对帮扶,参与农村产业发展和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多元化投入新格局。

(三)强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

加快农业科学技术的研发,组建和整合各合作科研机构工作力量,改善农业科研条件,加强农业科研基地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加快农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步伐,强化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扎实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大力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工程,为农村提供科技兴农服务。

加快培养现代农业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农业技术推广骨干人才、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型、经营型、技能服务型人才。加强与知名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各类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发展高端农业所急需的技术、管理、营销方面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完善农业人才政策体系,重点完善扶持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的政策体系,制定鼓励人才柔性引进和校企合作的有效政策。鼓励和扶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人才载体和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扶持农业乡土人才培育政策将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纳入全县党员干部培训规划,实施各类专项培养计划,培育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能够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的乡土实用人才;科学整合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形成农村实用人才抱团发展的工作格局。

(四)推进依法治农,深化农村改革

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继续抓好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由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系统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坚持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以三权到人()、权跟人()改革为重点,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推进农村三权确权颁证,以精准确权全面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完善权跟人()配套制度,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探索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农村三权保证保险贷款等试点,切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充分活权全面激活农村沉睡资产。到2017年,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

 

附件:1.“十三五”期间高端农业重大建设项目计划表

      2.“十三五”规划重点工程支撑项目一览表

      3.“十三五”期间特色农业产业带建设任务表

4.仙居县智慧农业数据中心


仙居县农业绿色化发展“十三五”规划.doc



信息来源: 仙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