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3310240026811889/2021-11075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日期 | 2020-08-27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组配分类 | 部门文件 | ||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
(脱贫攻坚)仙居县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 | ||||
|
||||
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全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为全面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的通知》、《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台州市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百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扶贫工作有关部署,决定在全县开展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百日攻坚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坚持“不落一村、不落一户、不落一人”要求,切实做到“三个清零”:“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清零、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清零、集体经济薄弱村清零,高质量完成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攻坚任务。 (一)低收入农户。高质量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低收入农户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有较好保障。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标准提高到810元,消除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况。全县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保持在10%以上。 (二)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巩固提升消薄成果,确保全县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稳定在10万元、5万元以上。30%的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年总收入、经营性收入分别达到20万元、达到10万元以上。 二、工作举措 (一)清零目标再核实。全方位开展底数再排查、情况再核实,掌握基础信息、列好问题清单、明确攻坚靶向。 1.开展乡镇自查。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面核查年家庭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农户,逐一核实户数人数、致贫原因、收入来源、疫情影响、帮扶举措落实等情况。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逐户核查“两不愁三保障”问题解决情况。审计等部门联合开展“消薄”审计,核查“消薄”成效。于8月底前向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自查报告。 2.实施县级督查。不定期开展督导调研,推动查漏补缺、争先创优。组织职能部门对所有乡镇(街道)进行核查,对行政村核查比例不得少于20%,低收入农户核查比率不得少于20%。对乡镇(街道)推进情况进行通报排名,结果抄送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3.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12317扶贫监督热线、县长热线等平台作用,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问题反映。 (二)帮扶举措再压实。深化“三服务”,纵深推进“三联三送三落实”活动,逐村逐户落实 “一户一策一干部”等制度和精准帮扶举措。 1.一对一落实结对。严格执行由乡镇及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干部职工担任结对干部的规定,全面压实结对责任,实行定期走访制度,确保“村村有部门、户户有干部、月月有走访”。将帮扶对象发展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每月扶贫专班通报内容、纳入扶贫工作督导内容、纳入帮扶干部年度考核内容,切实推动结对干部立岗尽责、结对单位攻坚尽力。 2.点对点落细举措。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加强政策整合,挖掘增收潜力,健全增收长效机制。 瞄准低收入农户稳业增收,完善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疫情期间扶贫小额信贷增量延期等金融政策,抓实免费就业技能培训、乡村公益岗位优先安排、来料加工优先提供、以工代赈等举措。引导和支持低收入农户盘活资产。 瞄准8000元以下重点群体,对符合社会救助条件的,及时给予低保、临时救助,稳步提高救助水平。根据产业发展规模等因素,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低收入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 3、实打实落地项目。用足用好中央、省市各级扶贫项目资金,全力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按照项目资金到户、到村原则,精准实施帮扶项目。帮扶单位逐村落实结对帮扶项目和资金。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和绩效评价,尤其要重视扶贫项目的实施进度和质量,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三)基础保障再强化。突出差异化帮扶,健全常态化动态发现机制,稳步提升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和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基本运转保障水平。 1.织密民生保障兜底网。突出差异化帮扶,健全常态化动态发现机制,稳步提升低收入农户基本生活和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基本运转保障水平。 一是确保低收入农户最低生活标准有保障。通过主动发现、协助申请,将符合认定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进一步提高低保人均补差比例,在精准核定收入的基础上做到“应补尽补”,特别是丧失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要尽量全额补足。各乡镇(街道)要积极筹措资金设立救助基金,守牢低收入农户救急救难最后关口。 二是确保低收入农户子女教育有保障。完善控辍保学管控机制,开展秋季失学辍学情况再排查,确保低收入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用足教育救助和雨露计划等政策,构筑起学前到大学各学段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建设学生资助一窗受理平台,全面消除因贫失学、因学返贫现象。 三是确保低收入农户基本医疗有保障。建立健全医疗救助“一站式” 结报、救助精准识别、救助对象资助参保、救助补助资金监管等各项工作机制。全面推行医疗补充政策性保险,为低收入农户保险项目实现“一站式” 结算提供数据便利和系统支持。稳步提高医疗救助住院补偿水平,年度救助封顶线达到 10 万元。建立健全门诊医疗救助政策,特困供养人员年度救助封顶线达到 600 元,报销比例 100%。 四是确保农村困难家庭住房安全有保障。健全农村困难家庭危房常态化排查和即时救助机制,做到动态管理、长效治理,发现一户、改造一户,全面完成已排查出来的C级、D级危房改造,确保农村困难家庭基本住房安全。要统筹利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落实资金配套,优先为危房改造提供要素保障,切实解决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农户的危房改造问题。 五是确保低收入农户饮水安全有保障。农村低收入农户饮水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指标达到“安全”标准,完成低收入农户饮水达标提标,确保让低收入农户喝上放心水。对低保户、特困人员等低收入“特殊群体”以定额水费的形式给予优惠减免,优先为低收入农户配备节水器具,减轻用水负担。 六是确保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健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社会协同机制,引导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组建经营主体联盟助推增收行动,通过生产托管、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就业带动、股份合作等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低收入农户参与到产业中来实现增收。 2.打好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增收组合拳。启动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拓宽经营方式创新、美丽经济激活、资源资产盘活等发展路子,力争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收入增长保持稳定。落实村级组织基本运转经费财政保障制度,健全村干部基本报酬增长机制。依法依规加大土地和金融等政策倾斜力度,落实好村级留用地政策。抓好纳入中央扶持范围村增收项目,牵引谋划实施一批新项目。用好山海协作消薄飞地等平台,落实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等集体经济项目。健全集体经济收益共享机制,让消薄成果惠及更多低收入农户。 (四)整体效能再提升。创新扶贫工作体系、方式方法和有效机制,全面提升扶贫工作效率,加快推进扶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创新数字赋能体系。完善低收入农户建档立卡制度,提升电子档案质量。全面应用浙江省扶贫数字化管理系统和“浙农码”扶贫版,系统构建帮扶对象、资金项目、帮扶成效的全过程管理体系。创新推广互联网+教育、医疗等模式,提升乡村公共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等数字经济,打造扶贫产品网上销售平台,拓展扶贫产品销售渠道。 2.强化督导提效作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健全扶贫领域问题发现和整改机制,提高问题主动发现和纠错能力,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即时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 3.压紧责任闭环链条。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压实县级脱贫攻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乡、村两级具体责任,明确责任追究要求,形成覆盖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责任链。 4.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实行扶贫专班“一图一表一指数”制度。继续开展低收入农户高水平全面小康计划督查激励评价,强化考核监督结果应用,进一步激发比学赶超动力。 (五)攻坚氛围再营造。健全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社会协同机制,完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汇聚形成强大攻坚合力。 1.讲好仙居扶贫故事。加强宣传报道,组织宣传活动。认真做好全国脱贫攻坚奖评选推荐工作,精心开展国家扶贫日系列活动,宣传发扬仙居扶贫典型,激发参与扶贫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2.激发帮扶主体作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发布扶贫公益广告,推荐增收案例,激发创业热情,把帮扶对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增收致富的不竭动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帮扶力度,持续增强低收入农户、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发展信心和自主发展能力。 3.增强行业扶贫合力。召开省级扶贫结对帮扶团会议。深入实施行业扶贫十大行动,推动山海协作工程更加聚焦低收入农户增收,增强行业扶贫合力。持续开展同心同行聚力扶贫系列活动,唤起全社会的扶贫潜能、扶贫智慧和扶贫力量,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扶贫的浓厚氛围。 三、进度安排 (一)全面摸排阶段(2020年8月上中旬)。开展底数核查,摸清实情。 (二)集中攻坚阶段(2020年8月中旬—8月底)。精准施策帮扶,既定任务实行清零销号。 (三)整改提升阶段(2020年9月)。核实攻坚成果,落实整改举措,促进巩固提升。 (四)总结验收阶段(2020年10月)。邀请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完成总结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各乡镇(街道)承担主体责任,做好进度安排、攻坚实施、要素保障等工作。 (二)实施专班运行。县级扶贫部门建立扶贫工作专班,抽调精干力量,实行集中办公。健全联动推进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制,每月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三)强化作风建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较真碰硬。发扬钉钉子精神,找准症结和短板,剖析整改问题,抓好举措落实。杜绝数字扶贫、虚假扶贫,确保攻坚作风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四)健全长效机制。将集中攻坚和日常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注重总结攻坚中的经验做法,完善扶贫新阶段的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快推进扶贫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