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站群 > 清廉仙居 > 要闻采撷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一道数学题 揪出一起扶贫领域违纪案


发布日期:2020-08-26 18:09 访问次数:

“蜜桃基地面积为300亩,全部种上桃树的话,购买1万棵桃苗够了吗?”

2019年5月,仙居县委第三巡察组进驻淡竹乡,对乡党委及下属村级党组织展开巡察。在查看尚仁村蜜桃基地扶贫项目的账册时,巡察组一位工作人员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

账册显示,2014年,尚仁村启动“仙居县淡竹乡尚仁村蜜桃基地及机耕路建设”项目,其中蜜桃基地工程占地300亩,补助资金为20万元,种植桃苗约1万棵。

一起参与巡察的农经员老张思索片刻,给出了答案:“一亩地一般能种25到30棵树,结合成活率的话,300亩地种1万棵是合理的。”

众人点头称是,巡察组王组长却指出问题所在:“300亩地的规模可不小,这个项目也实施好几年了,现在桃苗应该都长成桃树了。这段时间我们都在村里走访,好像并没有看到大片的桃林。”

为了寻找这道数学题的真实答案,巡察组一行前往蜜桃基地实地走访。当大家爬上位于半山腰的蜜桃基地时,当时的景象让人大吃一惊:桃树稀稀拉拉,很多枝干已经干枯,地上杂草丛生,俨然是个“百草园”。经走访村民了解道,当时村里从村民手里承包了200多亩梯田、山地,种植了几千棵桃树,但两年不到,桃树就基本死光了。


杂草丛生的蜜桃基地


既然承包了项目,应该好好管理才是,这背后是否有隐情?走访之后,巡察组从有关部门调阅了蜜桃基地项目文件,又仔细查看了项目的承包协议等资料,发现当时蜜桃基地项目的承包人是村里的文书老陈。

第二天,巡察组找到老陈谈话:“你们村前几年有个蜜桃基地项目,是你承包的吧,当时种了多少桃苗?”

“当时承包了290亩荒地,种了1万棵桃苗。”老陈貌似镇定地回答。

“我们实地去看了,桃树好像1000棵也不到,你是不是虚报冒领扶贫项目资金?”

“不是的,我们一开始种了3000多棵……”想到那片荒芜的桃林,老陈只得交代了实情。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项目的实际承包人,除了老陈,还包括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6名村干部。


巡察组翻阅账册研究案情


原来,当年蜜桃基地项目获批后,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未能顺利地承包出去。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几名村干部便决定自己接手干。县里明文规定村干部不得承揽本村工程,怎么办?经过商议,大家决定由不是党员、也不属于村“两委”干部的村文书老陈出面承包。

2015年上半年,从村民手里承包到土地后,6名村干部和老陈每人各出资1万元,筹集了7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购买了3500棵桃苗,并雇了一个人管理。因管理不善,经过一个夏天,桃苗成活不多,为通过项目验收,后来又补种了1500多棵,累计购买桃苗5000棵左右。2017年上半年,项目通过验收,补助资金到位,刨去前期7人的资金投入以及桃苗购买、开荒、土地租金、日常管理等开支,还结余3.5万元,7人便每人5000元予以平分。

面对项目一时无人承包的问题,村干部们不是想着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另想他法,而是明知不能承揽本村工程却仍“抱团”违规操作。在巡察组谈话之后,7人认识到错误,先后退回了补助款;6名村干部因违规承包本村工程问题,向乡纪委主动投案,最后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台州市纪委市监委)



信息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