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2331024472751267X/2020-10223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日期 | 2020-07-10 | 发布机构 | 县气象局 |
组配分类 | 计划总结 | ||
浙江省仙居县气象局202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计划
|
|||||
今年以来,在仙居县委县政府及市气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仙居局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一、补齐短板,推进基础工作 一是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促进气象服务工作。巩固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持续深化党性教育、法纪教育,继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教育引导。提高党组中心组学习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发挥党组作用,助力“清廉仙居气象”建设,以履职监督促进大调研大走访及“三服务”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党建规范化水平得到提高。 二是加强宣传工作。联合仙居县教育局开展3.23世界气象日网课暨“气候与水”主题有奖征文活动,网课内容同步在仙居气象微信公众号、仙居教研微信公众号、仙居电视频道、爱仙居、腾讯视频、移动咪咕爱看播出;3月26日,制作气象科普视频《气象科普知识小讲堂》(共5期)登上“学习强国”平台;4月15日,在仙居广电融媒体中心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向公众通报2019年气候概况和今年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回应社会关切。通过不断增强气象科普的针对性和趣味性,发挥气象科普宣传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宣传工作得到公众及媒体的认可,目前已刊登气象报信息3篇,CMA网站2篇,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2篇,浙江农村信息报1篇,省局内网16篇。 三是深化“互联网+监管”,强化防雷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制定防雷安全检查年度计划,对易燃易爆防雷安全重点单位及景区实施全覆盖检查,5月14日,对神仙居景区防雷改造工程进行专项检查,指出景区防雷改造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商议提出合理可行的整改解决方案。二是针对6.15雷击事件及时赶赴灾害现场进行实地勘查,形成调查报告。 三是努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率。2020年落实地方财政预算180万元,较上年135万元增长了33%。 四是紧抓观测业务工作不放松。作为全市首批实现观测预报一体化的台站,在保证预报准确率及服务质量的同时,确保全年地面观测质量。同时密切关注探测环境变化,及时上报探测环境月报告书,严格执行探测环境保护监控和定期走访制度,确保年内没有新增破坏环境现象。 五是重视预报服务工作、开拓气象服务领域。重点抓好为政府决策服务、重大活动的预报服务及转折性、关键性天气的预报服务工作。加强与自然资源局、应急局、环境保护仙居分局等部门的协作,实行重大天气的资料共享,与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警)工作。认真做好防汛气象、农业气象、地质灾害、森林火险预报及环境气象指数预报。开展基于乡镇预警平台的日常天气预报制作和预警信号发布,拓宽了服务面,提高了服务质量。上半年共发布内参2期、重要天气报告6期、天气公报5期、春运天气专报42期、疫情服务专报90期,春播服务专报9期,杨梅采摘期专题服务32期(仍在发布),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3期。43次预警信号,包括37次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6次联合发布的气象风险预警。共发布121条预警服务短信,共393371人次。 二、狠抓落实,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建设 一是抓基础建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加密布设自动站,上半年在西陆、西炉、牛脚、巴蕉坑、银地、船山等地新建区域自动站6个;增设气象信息显示终端,在圳口增设室内气象信息显示终端1套,扩大预警覆盖面;加强网络数据安全设备建设,构建应对极端天气稳定、连续、安全的信息网络支撑系统。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列入2020年度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项目,落实资金198万元。 二是加强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工作,做好“六个一”能力提升工作。认真做好疫情期间的应急值班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工作;做好政府部门和单位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责任人的更新登记工作;开展各村(社区)气象防灾减灾责任人、气象信息员、网格责任人名单的更新登记工作;开展了协理员的培训工作;强化智慧信息员(钉钉)平台应用,努力提高平台活跃度。加强重点单位监管,部署开展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乡镇(街道)属地监管等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乡村振兴服务工作。组织开展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村创建工作,确定了第一批17个标准化村创建单位,并开展气象防灾减灾风险地图制作等建设工作。制定了《仙居县2020年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整理制作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宣传展示板,增加农村气象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结合世界气象日,安全宣传周等开展乡村气象科普宣传活动。 四是积极做好生态气象服务工作。制订人影作业服务周年方案。今年组织开展了1次火箭人工增雨作业。完成人影作业装备年检工作。加强人影作业装备、火箭弹安全管理工作。制订本地安全工作周年计划,履行安全责任,确保安全无责任事故发生。 三、发挥优势,推进研究型业务 (一)深耕杨梅气象服务领域,通过调研实践不断探索服务新举措,以气象力量守护“仙居杨梅”金名片。一是更新服务理念,了解需求个性定制。进入3月份疫情刚刚有所缓和,农气人员积极开展杨梅大户、专业合作社的走访活动,为果农排忧解难。通过项目可行性论证和本站观测平台组建试验,根据海拔高度、果园种植面积以及周边区域自动站建设等情况对县内相关杨梅果园进行科学遴选,构建杨梅梯度实景观测网络,积累不同海拔高度杨梅抗逆性特征和致灾气象指标。二是创新技术手段,科研驱动成果转化。通过前期果蝇诱捕试验,在全县大部分杨梅合作社、种植大户中推广杨梅生态防治措施,为杨梅体制增产保驾护航。推行杨梅老树更新复壮改良技术,以科技力量引领气象为农服务,改良后预计“杨梅树王”年产杨梅将超1000斤。三是革新服务内容,拓宽渠道托底钱袋。5月中旬起,制作《杨梅采摘期专题服务》等系列服务材料,专门向合作社和梅农提供各类气象服务,为杨梅采摘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驾护航;针对上山采摘杨梅游客纷沓到来,将相关气象信息发送到旅游部门。始于2015年的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有效减少梅农因不利天气造成的损失,保障了梅农的经济利益。 (二)参加市级科技项目立项申报答辩。6月23日,《主要生活气象指数构建方法研究》(朱寿燕)、《基于机器视觉的作物生长发育期识别》(郜统哲)、《仙居县雷暴大风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预警研究》(杨玲玲)等项目参加市气象局科技发展处组织的2020年度科技项目申报答辩会。 四、特色亮点工作 (一)气象指数助力精细化服务市县专家共商标准化建设。4月22日,仙居局起草的《生活气象指数》地方标准规范通过评审,该地方标准规范是该领域在浙江省的首创。 (二)参加行业标准《农业气象观测方法:杨梅》远程答辩。5月22日,由仙居局作为第一起草单位的《农业气象观测规范:杨梅》参加国家局农业气象行业标准委员会组织的标准申报在线远程答辩。积极申报行业标准,是少数几个特色水果的行业标准规范,不仅提高杨梅观测规范的标准水平,也将提高杨梅的知名度。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 1、加密布设自动站,按照人口密度和山洪、地质灾害等风险预警服务需求,结合十四五气象事业规划内容,有效提高气象监测站网密度,下半年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2个;完善气象预警平台数据共享制度,守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2、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结合“全民阅读、科学普及”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村气象科普信息服务的覆盖面、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气象科普点3个。 3、推进生态气象服务。结合县域绿色化和仙居国家公园发展需要,为美丽乡村规划提供气候服务,联合仙居国家公园,开展生态要素观测站点建设,完成生态环境气象观测站2个;继续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乡村建设,拟建设标准化村(社区)15个;开展民宿(乡村游)气象服务站点或者服务系统建设,新建民宿(乡村游)气象服务站5个;深化农业气象服务示范点建设和高山有机茶气候品质论证。 4、深化“互联网+监管”,优化防雷行政审批改革和防雷安全监管。 5、继续做好茶叶冻害气象指数保险工作。
信息来源: 县气象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