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第三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评比结果出炉, 18个市、县(市、区)成功获评先进单位受到省政府嘉奖。仙居县金榜题名,摘得“第三届“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荣誉。 万年下汤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出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等石器,展现了仙居做好粮食生产工作是深埋在血液里一脉相承的传统。近年来,仙居坚持走绿色高质高效粮食产业发展道路,夯实粮食生产基础,优化粮食产业体系,打造粮食产业品牌,走一二三产业融合道路,努力打造出一条省级仙居稻米产业示范性全产业链。粮食产业的发展为仙居获评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部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部级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浙江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做出巨大贡献。 夯实粮食基础,提质增量常态化。仙居历年来十分重视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实现稳中有升的工作态势。横溪、白塔和下各片平原辽阔,是史上较为有名的“仙居粮仓”。县域范围继续稳定6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粮(稻米)生产基地,重点建设横溪埠头片、白塔田市片、朱溪上张片、双庙大战片和下各福应片5大绿色稻米生产核心基地,分类别分档次推出高产创建示范方基地、优质稻米培育基地和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3类基地,单季稻产量综合水平稳居全台州市第一。 完善政策保障,奖励扶持特色化。一方面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另一方面每年县财政在规模种粮补助、社会化服务、高产示范奖励、种子储备、订单奖励、植保综防、粮食政策性保险等方面投入配套资金达700万元左右。我县制定的“水稻高产奖励”、“优质稻米奖励”2项政策,走在台州市前列,出台了台州市首个优质稻米评比奖励政策,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成为了台州样板。 超额提标改造,产粮能力再优化。我县切实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等规划的衔接,确保粮食功能区落地于永久基本农田区域,防止其边建边占,建后被占。严格保持粮食生产功能区种粮属性,确保每年至少种植一季粮食作物,粮食生产功能区粮食复种指数居台州市前列。 紧盯肥药双控,种植过程绿色化。实施绿色优质稻米减肥、减药工程,严格按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档案记录和农产品标签管理制度,推行“五统一”种植管理模式。重点开展稻渔推广,提高生态种养管理水平。近年来,化肥农药施用量保持下降,秸秆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 强化技术服务,科技贡献扩大化。一是推进粮食生产“机器换人”。重点推广无人机、水稻机插精量播种机、侧深施肥插秧机和水稻钵苗机插设施设备,集成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近年来,水稻耕种收机械化率,连续稳步提升。二是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成立优质稻米专家团队,落实水稻推广首席农技专家负责制度,建立以稻米产业首席专家为指导、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和300多个村级技术辅导员参与的技术推广网络体系,加强标准培训和宣传。三是加强粮食科研能力。成立浙江省粮油产业技术创新与服务团队仙居优质稻米产业专家工作站,与中国水稻所、省农科院达成合作关系,并在仙居建立示范基地,制定并颁布实施了《绿色食品 水稻生产操作规程》和《绿色食品 大米加工技术规程》两个地方标准。 推进产销融合,粮食经营一体化。以注册及推广应用仙居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契机,推进优质稻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我县组建了浙江省首个优质稻米产业联盟——仙居县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会,形成了大米、米糠油、米面、年糕等稻米加工系列产品,优质稻米产业化体系已经形成。连续举办“梯田产业发展推进会”、“仙居杨丰山梯田农民丰收节”等大型活动,深度推进稻米产业农旅融合。组织仙居县优质稻米产业联合会成员参加杭州、南京、上海等地农博会,举办仙居稻米推介会和食味品鉴活动。开展仙居大米公用品牌打造,推动“卖稻谷”向“卖品牌稻米”转变,全方位推进优质稻米母子品牌体系构建,成功打造了“醉美杨丰山”等美丽梯田景观和一批稻米产品品牌。参加“2018浙江好稻米”、“2018台州好稻米”和“2019浙江好稻米”、“2019台州好稻米”评比,均获优异成绩,金奖数、获奖数均居全市第一。
“河姆渡杯”粮食先进评比活动简介:评比活动由浙江省人民政府组织开展,每三年举行一次,目前已开展三届评选工作,以进一步弘扬河姆渡稻作文化,促进全省粮食绿色高效生产。“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评比活动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是对各地抓好粮食生产工作及在粮食生产第一线的农业工作者、科技人员和以种粮大户为代表的广大农民群众辛勤工作的最高肯定。
信息来源:
县农业农村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