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公开目录 > 回应关切 > 主动回应
索 引 号 11331024737798117G/2019-93181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成文日期 2019-08-20 发布机构 仙居县
组配分类 主动回应
规范性文件登记号

【台风信息】台风“利奇马”对台州蔬菜价格影响调研简报


发布日期:2019-08-20 访问次数:

为了解超强台风“利奇马”对台州市区蔬菜价格的影响,国家统计局台州调查队走访调研了大型菜市场、超市、农港城批发市场等相关单位。调研显示,“利奇马”台风对台州市区蔬菜价格影响整体可控, 菜价总体小幅上涨,部分叶菜和藤攀蔬菜价格上涨明显。 

一、台州市区蔬菜价格基本情况 

(一)台风后蔬菜价格变动情况。 从调研走访的情况来看,受“利奇马”台风影响,台州市区菜价总体小幅上涨,部分叶菜和藤攀蔬菜价格上涨快、涨幅高。相较于8月5日,8月15日青皮丝瓜的市场零售价从5元/斤上涨到8元/斤,黄瓜从2.5元/斤上涨到6元/斤,韭菜从3元/斤涨至5元/斤,油菜从2.5元/斤涨至3.5元/斤。同时,部分藤攀蔬菜供应紧缺,椒江区某蔬菜批发商户表示台风后白皮丝瓜已断货。 

(二)上半年蔬菜价格变动情况。今年以来,受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持续走高。从1-7月同比指数来看,除2月指数较去年同期小幅下降0.5外,其余月份指数均高于去年同期(详见图一)。春节前后鲜菜价格往往会震荡走高,1月受春节因素叠加恶劣阴雨天气影响,鲜菜价格同比上涨4.7%;由于今年春节较去年偏早,春节因素对蔬菜价格指数的影响被分散,因此今年2月鲜菜涨幅不及去年;3月以来,台州市鲜菜价格同比连续3个月超过10%, 3-5月同比涨幅分别为11.6%、18.8%、20.8%;6月由于进入夏季,大量夏产蔬菜上市,涨幅有所回落;7月份由于天气炎热,蔬菜类不易保存,价格涨幅较大,7月环比上涨7.1%,同比上涨13.1%。

二、蔬菜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一)受“利奇马”台风影响。 

此次“利奇马”台风在台州温岭城南地区登陆后,台州地区出现强风暴雨,部分地区农田遭受洪涝灾害。截止8月14日10时,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1.1万公顷,绝收面积2.13万公顷。台风导致部分农作物倒伏、农业设施损毁,蔬菜种植户遭受了极大的损失。调研了解到,由于丝瓜、黄瓜类均为茎攀援作物,种植时需采用条状定植,易倒伏,台风过境时植株被刮倒、果实被刮落,接触地面造成烂瓜、烂藤,受灾严重。因此,台风过后台州本地白皮丝瓜、黄瓜供应趋紧,某蔬菜批发商表示近一周内台州或无白皮丝瓜可售。 

(二)恶劣天气导致供应趋紧。 

今年上半年恶劣天气频发,极端天气、低温阴雨天气影响蔬菜生长,使地产和外调蔬菜供应同时趋紧。一是外调鲜菜供应偏紧。今年冬、春季以来,全国各地低温多雨,部分地区频现下雪、冰雹等恶劣天气,气温大幅波动,很大程度影响鲜菜生长,致使今年全国大范围蔬菜产量偏低;二是地产蔬菜供应不足。今年台州地区受春季持续低温多雨及倒春寒影响,地产鲜菜光照不足,温度不够,普遍长势弱、生长不良,或徒长成高脚苗,还有部分蔬菜基地出现积水,导致烂根和病虫害。调研了解到今年由于持续低温阴雨,蔬菜播种、育苗、定植等农事时间推迟半个月以上,夏菜上市时间也比往年推迟10天以上。 

(三)蔬菜价格季节性回升。 

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我国蔬菜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从多年历史价格数据看,冬春季往往是全年菜价高点,之后随着天气转暖、露地菜上市增加,价格持续下跌至年内低点,暑期随着全国进入大范围高温天气,部分地区蔬菜供应减少,菜价止跌回升。调研显示,7月开始台州地区蔬菜开始涨价,主要是由于天气炎热,蔬菜尤其是叶菜类难以保存,菜类品质普遍下降,价格上涨。 

(四)综合成本上升助推。 

一是土地成本增加。当前鲜菜种植均为规模型种植基地,需要大片优质、肥沃土地,随着地价上涨,土地租赁成本增加,致蔬菜生产综合成本提高。二是人工成本增加,随着社会整体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种植工人、菜场销售人员的工资都有所上涨。三是流通环节成本增加。外调蔬菜需要经过长途的汽车运输,同时运输中还要做好冷藏保温,尤其是夏季,仓储冷藏的成本攀升,多因素致蔬菜生产综合成本提高。  

三、下阶段台州市鲜菜价格走势预期 

预计短期内台州市区鲜菜价格仍会受台风影响小幅上涨,但后期台州市菜价将趋稳回落。 

一方面,从市场角度看,台风造成的影响是暂时的。“利奇马”超强台风虽对台地区蔬菜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但影响的仅是台州地产蔬菜,当运输恢复,外调蔬菜供应补上,台州市鲜菜价格将有所回落。另一方面,按往年的季节性波动规律,9、10月份气候适宜,全国大部分地区比较适宜蔬菜生长,全国单位内蔬菜产量会大幅提升,市场供给将有所恢复,预计下一阶段菜价会止涨回落,保持价格稳定。 



作者: 台州调查队1

信息来源: 台州市人民政府官网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