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养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积极推进中国养生示范基地建设,是推进县域绿色化发展的战略举措,也是加快我县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为此,县政协主席会议将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积极推进中国养生示范基地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组织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取得初步成效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十分重视和支持,省政府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对我县建设区域性健康旅游区提出明确要求。我县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绿色优质的物产资源和儒释道兼融的文化资源,提出了大力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战略目标,并取得一定成效。
(一)医疗服务产业发展较快。基本建立覆盖县、乡、村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大部分患者均可在境内得到有效治疗,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儿童孕产妇保健服务等已逐步开展。社会力量办医工作取得突破,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努力破解民营医院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县共有医疗机构261家,共有编制床位数1734张,千人床位数为2.56张;医疗卫生技术人员2162多人,其中执业护士922人,千人拥有医生数为2.2人,千人拥有护士数为1.81人。
(二)养老产业体系逐渐健全。目前全县基本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有序推进,积极探索农村养老新模式,在全县农村推行建立“6199”慈孝食堂。全县共有养老机构23家,养老床位总数3375张,占户籍老年人口的3.85%,各类机构收养老人共1091人,城乡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共有340家,受益老年人数1.23万人。
(三)体育健身产业持续升温。我县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居民的健身需求日益增长,“我锻炼、我健康、我快乐”的生活理念深入人心,全县体育人口每年大幅度提升,已达30%左右。全民健身场所及健身器材设施明显增多,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健身条件,至2015年底,我县已有体育社团16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308人,建成市级全民健身广场6个、绿道网100多公里。
(四)健康旅游产业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县致力于打造 “中国山水画城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荣膺了“中国长寿之乡”、“浙江十大养生福地”、美丽中国“十佳旅游县”等美誉。以神仙居景区为核心已形成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和国家公园。精心打造的永安溪生态绿道获评国家4A级景区,被誉为“中国最美绿道”并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以健康产业为重点的仙居神仙氧吧小镇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特色小镇,获得省政府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扶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旅游发展不但积累了农业观光、山果采摘、特色节会、四季花海等生态休闲旅游的成功经验,还逐渐兴起高空扁带挑战、绿道国际马拉松、攀岩嘉年华等运动健体类旅游新热点。
二、我县发展健康服务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虽然自然环境、资源秉赋等基础不错,但是目前,我县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建设中国养生示范基地正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突出表现在:
(一)产业发展认识不足。缺乏统筹规划与管理,行业审批与管理主体多元,缺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相关的扶持政策分散于各个行业领域,未能进行有效整合。全面的行业标准缺乏,相关统计体系尚未建立,日常管理机制还未形成,产业发展层次相对较低,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行业规模较小,服务个性不够突出,区域知名度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重医疗、轻康复与预防的观念长期存在,健康保健理念有待提高。群众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关注度还不够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和对依靠养老院养老的偏见有待进一步转变。
(二)基础配套相对薄弱。医疗服务方面。我县医疗服务侧重于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需求,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健康生活管理综合服务信息平台不完善,高端医疗项目落户少,医疗健康服务产品不够丰富,以中医保健为特色的健康养老、养生休闲方式有待探索,尚未形成具有较大辐射效应和影响力的特色专科与医疗服务品牌。健康养老方面。我县养老服务发展滞后,政策扶持不够,养老服务补贴扩面工作存在资金短板,民营养老机构消防、环保审批困难,行业发展整体水平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医养结合项目缺乏,服务内容单一,医疗保健、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尚未有效开展。养老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中高端养老项目基本空白,具有高端养老功能的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前期推进慢,尚未开工。文体健身方面。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供给不足,公共体育设施数量、面积和质量不能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的需求。城市、农村区域之间群众体育事业发展差距较大,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兴办文化服务、体育健身产业的积极性尚未充分发挥。虽开展多项国际国内健康体育活动,但缺乏对相关资源和服务产品的深度开发,尚未形成一个具有较强品牌效应和经济拉动效力的运动赛事品牌。健康旅游方面。县域规模大、带动力强、彰显养生内涵的核心旅游区相对缺乏,同时与之配套的医疗保健、健康文化、体育健身等养生旅游服务业发展相对薄弱,没有依托优质的旅游资源,建立高端的疗养、养老、养生休闲基地。我县旅游产业要素配套缺乏系统性,有效供给不足,尚未形成自身特色的产业优势,面对周边地区集聚的旅游资源,很难在区域同质化竞争的压力下突围。
(三)要素制约较为突出。土地方面。我县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地貌特点和国家土地指标控制影响,导致项目发展空间受到制约,这对产业相关项目在提高用地效率、创新用地模式等方面提出较高要求。资金方面。社会资本进入不足,市场化趋势不够,融资渠道单一,政府财政压力巨大,比较突出的是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基础公共体系投资不足,重大项目招商引资、落地实施难,产业发展极易边缘化。人才方面。人才短缺,特别是健康服务产业领域相关的中高精尖、专业型、实用型人才缺乏,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
(四)融合力度颇显不足。目前我县涉及健康服务产业的行业基本没有融合发展,传统产业的路径依赖和产业界限没有打破,如健康服务产业内部行业间的融合渗透、健康服务产业与旅游、文化产业间的跨界融合、以及与互联网、科技、金融等领域的融合深度明显不足。健康服务产业的产品缺乏特色化、个性化发展, “仙”、“氧”、“寿”等县域特色元素没有充分体现,农业现代化+健康服务、美丽乡村+健康服务、文化民宿等新业态发展有待加强。
三、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产业,积极推进中国养生示范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深入挖掘发展健康服务产业,建设中国养生示范基地的巨大潜力,努力营造“全县是个养心殿、全境是个养生堂、全域都是疗养院、全城都是健身房”的浓厚氛围,全力打造“中国养生示范基地”。
(一)创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中国养生示范基地”品牌。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要坚持改革创新、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品牌建设四大发展理念。切实将创新驱动、深化改革作为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主动力,推进医疗、体育、养老等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县域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发挥规划龙头和先导作用,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加强规划管理,切实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深化细化规划,以规划引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规划落地,坚决防止规划与实际脱节。
三是坚持项目带动。精准聚焦优势领域和项目,以创新的开发模式和管理运作机制精心谋划项目,塑造中高端品牌,以“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包装项目、推荐项目,以多元化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和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开发,使项目建设充满活力。强化示范项目对健康服务产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积极做好示范项目督导工作,推动项目加快实施,以示范项目建设带动新兴业态培育。
四是坚持品牌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健康服务产业基地,筛选部分基础好、市场前景好基地予以重点扶持打造推进,积极申报创建国家和省试点示范。加强“中国长寿之乡”、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示范基地等品牌的宣传推介,扩大我县在健康服务产业市场的影响力。推进永安溪生态经济发展轴、长寿之乡、氧吧小镇、国家公园等绿色发展品牌建设,形成较强的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温泉理疗、中医药养生、体育健身为特色,推动旅游度假与医养结合为重点的健康养生产业发展,全力打造我县为知名“中国养生示范基地”。
(二)丰富发展内涵,着力推进健康服务产业融合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医疗服务业。在不断优化医疗服务能力和满足公共卫生需求的基础上,增强医疗服务综合实力,落实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实施县级医院、中心卫生院“两提升、双下沉”工作,培育高端特色专科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多样化健康服务,注重在医疗服务中融入生态、中医保健、宗教禅修等特色文化和优势资源。大力鼓励社会办医,重点推进安州医院、永安医院、广仁医院、仁和康复医院等一批社会资本办医项目,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养老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加快发展中医药医疗服务,提升县中医院竞争力,创新中医医疗机构服务模式,拓展中医康复、慢病疗养等医疗服务,以中医疗养基地、神仙氧吧小镇等平台建设为依托,吸引优质资本和优势项目。
二是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合理有序发展机构养老,切实加强农村养老服务,积极推进具有高端养老功能的社会福利中心建设。着力深化医养结合,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协议。创新健康养老模式,积极探索家院互融、旅居养老、智慧养老等新兴养老模式,促进养老+旅游、养老+医疗等产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中国慈孝文化之乡”、“中国长寿之乡”和“浙江省十大养生福地”的品牌效应,做足天然氧吧文章,依托白塔、淡竹等自然环境优美的乡镇,将“医、养、景、文”相结合,打造特色主题养生馆,开发高端养生养老项目,推进神仙居养生综合体、江南温泉小镇等健康养生养老载体建设,构建较为完整的养生养老产业链。
三是推进发展健体康体产业。重点发展群众健身业,加快县城标志性体育场馆和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全面建成15分钟健身圈,开展形式多样的运动健身培训、健身指导咨询等服务。充分利用我县独特的山水田园资源,以神仙居景区、永安溪、绿道网、各类户外运动基地等为依托,重点发展山地和水上运动休闲项目,推进神仙居国家运动公园、永安溪绿道沿线运动休闲体验带、下岸水库环库山地越野自行车健身带、牛鼻洞攀岩基地、水上高尔夫等建设,形成以品牌体育赛事观光为龙头,大众休闲健身、康体温泉疗养、野外拓展训练为基础的健康体育产品体系。突出发展体育竞赛事业,培育体现“山水参与感”的特色体育赛事,拓展与国内外大型体育集团的合作,延伸相关赛事运营、传播、赞助、产品开发等产业链。
四是推动产业之间融合发展。1.推进健康服务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做大做强现有的绿色食品产业,重点围绕养生主题,开发绿色保健食品、中药材种植加工,深入挖掘以杨梅为主的健康食品开发,做大铁皮石斛、元胡等中药材种植,深化后期加工和生物技术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