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群 > 仙居县政协 > 建言献策
精心“筑巢引凤” 激活“归雁经济”

发布日期:2016-10-13 访问次数:


中共仙居县委、仙居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浙商回归”工作,省市相继出台《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浙江发展的若干意见》、《台州市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台州发展三年规划》等政策,大力推进“浙商回归”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仙商回归”的决策,这是我县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十三五”期间大健康、大旅游、大文化三大百亿工程目标的有效载体。为此,县政协常委会将“仙商回归”作为今年的重点调研课题,组织调研组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走访部分异地商会和在外仙商比较集中的安徽、江西等地,召开座谈会,并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深入了解在外仙商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对我县“仙商回归”工作的意见、看法。现将经政协常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建议案报送给你们,供决策参考。

一、在外仙商基本概况

仙居山多地少,山水资源丰富,但各种生产要素相对紧缺。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的仙居人纷纷走出家门,通过在外发展,赢取更多的空间和舞台,获取更多的资源和财富。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有1000多家仙商企业。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新疆、云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等省,以及省内的杭州、宁波、温州、义乌等地;在规模上,大多数仙商企业规模较小,但也不乏一些如天邦股份、沃施股份、晨阳橡塑等已上市或拟上市企业,以及奥斯特等规模较大企业;在产业上,规模较大的企业主要从事工艺品、医化、橡塑、房地产等传统产业,也有从事网游、电商等新兴产业。

此次调研,我们向在外仙居商会以及仙商比较集中的安徽、江西等地发放调查问卷,共回收178份有效问卷。从问卷结果看,在外仙商纷纷表示想要回到家乡发展,为家乡做出贡献。但仍有一些顾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土地因素。从问卷结果看,仙商最担心项目用地落实问题。约74%的仙商表示,希望我县最先应该解决用地问题。

(二)投资环境因素。在调研中,很多在外仙商反映,仙居的投资环境不如苏北及一些中西部同等地区,特别是在审批手续、审批环节、审批时限以及司法服务等方面有差距。与投资所在地相比,仙商对我县税收、政府服务、司法环境等方面反映较多。

1

                                                

 

税收

负担重

政策落实不到位

与政府

打交道难

政府服务不到位

司法

环境差

企业比例

83.3%

75.2%

73.4%

72.7%

65.2%

(三)融资因素。仙居的金融环境,一直是在外仙商关注的焦点。从表2看,约67%的仙商表示我县在金融信贷支持方面较紧。

2

为回乡创业提供金融信贷支持情况反映表

 

 

 

不清楚

企业比例

21.7%

66.9%

11.4%

(四)产业因素。除了工艺品、橡塑、医化等传统产业,我县的产业基础仍相对薄弱,产业配套能力不健全。我县在技术人才、创新氛围、支撑平台、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有差距。

3

 

缺乏管理技术人才

创新氛围不够

技术支撑

平台缺乏

产业配套能力薄弱

产业

信息少

物流

环境差

企业比例

86.2%

79.5%

77.4%

70.7%

691%

56.5%

(五)成本因素。近年来仙居的消费、工资水平等大幅增长,回仙居投资可能面临的高额成本也令不少省外仙商为之踌躇。调研显示,约57%的仙商认为我县在区域成本方面较高。

(六)氛围因素。回乡投资对于不少人而言,意味着重新开始,除了经济环境之外,社会氛围对企业家的影响不容小觑。经过调研,68%的仙商表示我县社会氛围不利于回归发展,有52%的仙商希望政府部门改变“仙居商人回乡创业多数是圈地”的旧有观念。

二、仙商回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通过完善政策机制、推进平台建设、明确产业导向、优化投资环境等措施,引进了浙江肯特化工有限公司、浙江赛思达薄膜有限公司、神仙居SPA养生度假基地、白塔文化与旅游综合体、永安医院等13项“仙商回归”项目,主要涉及制造、度假养生、城市综合体开发、教育卫生、民宿等方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工作过程中所反映出的问题也明显存在。

(一)“仙商回归”政策缺乏。打“亲情牌”却无“亲情政策”,缺乏实打实的“仙商回归”优惠政策。调研过程中,仙商纷纷询问我县有哪些“仙商回归”政策以及配套优惠条件,但是在这方面,我县目前情况与仙商企盼相距甚远。我县自2009年出台招商引资政策后,没有制定针对“仙商回归”的政策。

(二)要素保障压力加大。在土地方面,虽然我县工业用地总体还有空余,但是非公用地比较紧张。在外仙商表示想要回归投资旅游休闲项目时,很难落实项目用地。在资金方面,一些回归仙商长期在外打拼,在县内缺乏人脉资源、缺乏抵押物、缺乏担保者、缺乏金融机构对其在外企业的深度了解,不为县内金融机构熟知,融资难、融资贵,致使后续投资乏力。在人才方面,一些仙商反映我县专业人才少、技术工人少,并很难留住人才。

(三)服务环境急需改善。我县在项目行政审批中,仍然还存在审批环节多、审批周期长、审批程序设置不够合理、中介环节问题多等情况。问卷调查表明,约有72%的仙商认为我县总体投资环境不如他们投资所在地。其中,约65% 的仙商认为我县当前的审批效率低,一些部门还保持着“按部就班”的思路,思想不解放,前置条件限制较多、项目审批程序较慢,导致项目落地制约比较严重。其中,项目申请报告、环评报告、能评报告、消防审核、施工图设计、施工图审查等事项是最耗时费力的事项。尽管我县多次对行政性收费进行了减免,但还存在长时间占用企业资金的现象,增加了财务成本,受企业诟病。此外,52%的仙商表示我县的司法环境还需进一步改善。

(四)招商体系有待完善。政府招商成本相对较高,成功率也较低。由于资源整合不到位,在招引过程中抱团作战、信息共享的运行机制还不健全。一是招商力量薄弱。一线招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队伍不够稳定,人员流动性大。一些人员还是兼职身份。二是招商项目不平衡。近年来引进的项目,以农业观光、房地产开发项目居多,工业性投资较少。三是缺乏规范程序。针对要引进的项目,没有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估程序和操作流程,多数以其资金是否雄厚来考量。四是异地招商联络站有名无实。招商联络站通常由异地商会人员兼任,缺乏运行机制,在资金保障上也存在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其作用。

(五)沟通联系仍显不足。虽然各级领导已经认识到招商引资对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全方位招商引资的氛围和共识还没有真正形成,与在外仙商的沟通联系仍显不足。当初,许多仙商将企业迁出仙居,并向中西部等地区搬迁,他们对我县的印象还停留在迁出时刻,对我县近几年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作出的努力不了解,或者说了解很少,常常与他们目前投资所在地相比,仍然认为我县的一些产业政策和配套措施等不够优惠。同时,一直在外创业的仙商,他们也不清楚仙居的产业导向及政策措施,有资本却不知道如何回归以及投向哪里。

三、对我县“仙商回归”工作的建议

“仙商回归”不仅是数字上的经济回归与心理上的亲情回归,也是资金、技术、人才和先进经营理念等各要素二次创业创新的过程。如何使回归仙商更好地融入故乡和创新发展,提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优化舆论氛围。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支持“仙商回归”工作对促进仙居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支持“仙商回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导向,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和布局,编制产业招商项目库。解放思想,因地制宜,结合省市支持“浙商回归”各类政策,有所创新突破,制定出台我县支持“仙商回归”的一批产业准入等指导性政策、财政扶持等激励性政策和信贷土地等保障性政策。帮助企业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拓宽引才渠道,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政策,优化人才引进和培养环境。注重运用多种媒体,大力宣传仙商回归发展的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宣传回归引进的各项专题活动,使得回归商人在仙居实现产业新发展、事业新飞跃,让创业光荣、回归创业更光荣成为我县社会舆论强音。

(二)完善基础数据,积极沟通联系。建立在外仙商数据库。在现有异地商会和乡贤会的基础上,建立详细的在外仙商信息库,并不断更新完善。积极沟通联系,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强与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对数据库里的重点企业进行重点跟踪,如加强与位于上海的沃施股份等已上市仙商控股企业,以及位于安徽的晨阳橡塑等拟上市仙商企业的联系,积极联系,沟通感情,鼓励他们回仙投资。二是加强与异地商会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异地商会作用,每年推出一定数量的重大项目,鼓励仙商和商会合力、抱团投资。鼓励商会协助组织在外仙商回乡开展考察,洽谈合作项目,牵线组织和衔接落实优质项目回归引进工作。三是发挥招商联络站的作用。在落实人员和资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考核,督促其发挥实效。

(三)优化发展环境,做好服务保障。市场经济被形容为“候鸟经济”,哪里的环境好、服务到位,投资商就“飞”到哪里。要引来“好鸟”、“俊鸟”、“大鸟”,就要当好“店小二”、打好“精准服务”牌,营造“引得来、留得下、发展得好”的商务环境和公平、公正、合理的司法环境。一是优化前期审批服务。按照“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要求,坚持“应减必减、能放则放”的原则,清理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创新行政审批方式,建立联动审批代理服务机制,建设仙商回归引进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打造“办事最快”政府。二是优化中期协调服务。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项目立项、建设、投产全程跟踪“保姆式”服务。适时召开项目推进工作现场会,开展“互看互学”,加强督促检查,推动项目有序承接,成功落地。三是优化后期跟踪服务。把后期服务管理作为投资环境满意度评估的重要内容,规范投诉受理、部门处理、结果反馈等流程,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优质服务。四是优化窗口平台服务。建立仙商服务中心,完善各项服务事项的运作模式,打造服务仙商的“政务超市”。加强仙商项目库、信息库和数据库建设,强化投资环境展示、重大项目推介等功能,打造招商引资服务平台。

(四)创新招商理念,丰富招商方式。坚持“一盘棋”招商,根据新阶段、新情况、新变化推进招商引资,力争在招商引资的思路理念、机制模式、途径手段、方式方法上有新突破。一是推行“选商”理念。优化项目产业结构。按照 “内外并举、量质并重、集聚发展”的招引工作要求,集中力量引进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通过规划引导,优化引进项目的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产业招商。二是树立“引商育商并举” 理念。挑选本地重点龙头骨干企业,鼓励其以合资合作、兼并收购、境外上市、园区合作开发等形式,与县外资本实现嫁接合作,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集聚。三是鼓励以商引商。鼓励在我县投资落户的重点龙头企业进行增资扩股、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开展多元经营,并利用企业的人脉和资源优势“牵线搭桥”,开展产业链上下游招商。对外地企业来说,政府说一百句话,不如本地引资企业的一句话。四是推进招商引智。回归不能是简单增加投资,要着力实现招商与引智的有效结合、有机统一,着力引进和突破关键技术,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