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明要闻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发布日期:2015-08-05 访问次数:


 

    王永斌,男,1968年出生,1986年参加工作,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维修电工高级技师。曾获得仙居县“优秀共产党员”、“县劳动模范”、“台州市十大优秀青年”、“台州市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和“最美水务人”等荣誉,并获得“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4月28日进京参加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被授予“全国劳模”光荣称号。他几十年如一日,辛勤劳作,默默奉献地书写着人生的价值,在维修现场他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是排疑解难的“多面手”,在为民解决用水难题的现场他又是为民服务的“排头兵”,不愧是仙居供水战线上的“供水骄子”。

 

“技术和管理革新的能手”

 

    王永斌参加工作28年来,曾当过电工、管道工、查漏工、生产科长、用水科长到技术负责人。他在科室管理上,大胆开展“管理规范与工作流程”、“管理方法与管理技术”的改革创新。开创了台州市“水表计件抄表管理考核”的先河。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完成了多项技术革新和创新,为水厂安全生产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合理化建议,解决了供水生产中多项技术难题,为水厂节省改造资金和电费300多万元。

    二十多年来,他参加了仙居县自来水厂许多大型工程的建设和改造,一丝不苟的投入到工程建设当中。在参与净水厂设备安装工程中,他对设计院的图纸作了认真研究和反复计算后,凭着自己掌握的业务知识,大胆地向设计单位的专业人士提出电缆的选型与配置不当等问题。要求设计院对设计图纸不合理的结构作出改动。这一改动不仅节约了材料款几十万元,而且也节约了人力物力,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同行专业人士的高度赞誉。

    针对净水厂供水设备效率低下、能耗偏高的问题,他多方求师学艺,结合实际大胆提出要对高压电机进行调速改造,并在调速装置加装微调逆变角电路板,改装了高压补偿电路,提高水泵的调速范围,控制了功率因数。仅此一项,不但方便了运行操作,而且又为水厂节约电费每年达30%。他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过人的胆略,对70年代建成的老泵房供水设备进行了一次大“手术”,亲自动手改制了一台起动装置,经过反复实验,效果较好,该泵房3台机组全换了他自动改制的起动装置,使泵房运行实行自动化,河埠老泵房“枯木逢春”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09至10年,他担负了西部五乡镇供水工程工作的重任,作为供水的工程技术人员。面对解决114个村9万人用水问题大工程,考验着供水如何排兵布阵,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题。为此,他给自己定下的工作守则是:实事求是,科学供水,不走弯路,避免错误。他走遍了各个村落,全面掌握地形和用水情况,撰写了高质量的可研报告和初步设计方案,首次采用管桥跨河方法。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职责。

 

“业务钻研的真行家”

 

    无论是技术革新的多面手,还是管理革新的行者里手,都得建立在一个人的学识基础和对业务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之上。王永斌之所以能成为技术和管理革新的能手,与他在业务上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分不开的。

    王永斌在负责自来水厂电气工作的10年中,他一人既担负全厂四只泵房的设备维修安装,又要配合一线管网抢修。遇到技术上的难题时,他会坚持不懈地研究下去,翻资料、测数据、查原理,有时为了弄清一个问题,他彻夜不眠,冥思苦想。一天凌晨一点多他匆匆忙忙地跑到厂里叫醒门卫,到车间测量一个数据,回家后继续思考计算、分析研究,直到问题解决。08年他设置的全方位监控和四道人防措施,有效保障了奥运供水安保工作。

    在工程技术管理上,敢于超常思维,打破常规,积极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坚持“科学、合理、节省’’六字方针不动摇,尤其在县城大规模管网改造铺设及新区管网改造工作中,亲临一线,亲自参与设计,靠前指挥,靠前作战,按时保质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累计为水厂节约资金300多万元,受到水厂上下一致好评。

    在从事管网查漏、维护、抢修和自来水生产等工作中。县城有300多公里的供水管网,5万多自来水用户。为了做好工作,他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全面掌握县城供水管网布局和阀门的位置,以及将所有管网的安装年限、口径大小、产权单位等牢记于胸,成了县城供水管网布局“活地图”。同时,他还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讨教,并努力学习管网查漏技术,从一个维修电工变成一个优秀的查漏工和管道维修工。他到经营科至今,共查出大小管网漏点370多处,使管网水漏失率从原来的45%,降到15%以下,为厂挽回经济损失达200多万元。

    王永斌十分好学,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探索,充实自己,是一个永不知足的学习迷。取得了工业企业管理专业和给排水专业大专毕业文凭后,2010年又取得了安装工程大学毕业文凭,2007年通过了高级技师的考试。他撰写的《高频斩波调速在仙居水厂的应用效果》等论文在国家专业报刊上发表或在各级行业研讨会上宣读,得到行家的好评。

 

“不计得失的工作狂”

 

    说起王永斌的工作狂精神,谁都会举出一系列让人感到惊讶的事例来。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似乎还没有选上“疲劳”这个字汇。他一心扑在工作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都保持着一种旺盛的工作状态和勤劳的工作作风。

    在管道维修工作中,总能制定出最佳维修方案,不论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哪里发生爆管,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寒来暑往,输水管线上,天天有他的身影,经他修理的管道不计其数。为了输水管道畅通无阻,他不顾身体带病和家人唠叨,不畏辛劳,默默地奉献着。

    去年元宵节晚上,泵房突然出现故障,如果不及时排除,将会影响到全县的供水。他听到这一消息后,主动放弃了与家人团聚过节机会,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又暗又冷的配电房,拿着手电筒一点一点地查找故障点。由于盘内走线特别乱,排除了一个故障点又出现新的毛病,忙了一整夜,由于天黑和过度疲劳,他不慎掉进电缆沟里,忍着剧痛挣扎着爬上来,一直坚持修好机器,使水泵恢复运行。他回到家里,人已坚持不住,家人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才发现他的肋骨已经断裂了。

    2010年县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工程。该工程主要在老城区,老人孩子多、人口密度大,施工环境复杂。面对时间紧、任务急。面对这样一项艰巨的任务,他没有被困难压倒,他凭着对工程技术高度负责,忍着的病痛亲临现场指导,常常为了一个技术问题,与其他工程人员一道,夜以继日的探讨攻关,直到自己认为满意为止。一天跑几个工程,常常忘了吃饭,忘了下班,忘了妻子指望他去帮忙的事……面对妻子及家人的埋怨,他则是憨笑以对,但从无怨言。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顽强拼搏,提前完成任务。

 

“心系群众的好同志”

 

    他得知晨曦路沿线的居民和企业用水困难的消息,带着尚未痊愈的腰伤,同科室人员对该片区的用水设施和地下管线进行了全面检查。由于管线的地理位置处在环城南路中心,过往车辆较多,加上没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光凭耳朵贴在听漏杆上操作。他和同志们克服种种困难,凭着顽强的毅力,连续奋战了四天四夜,终于找到病因,解决了难题。能用这样一种较为原始的方式方法,准确查出这样的病因,连市水协领导也说这是一个“奇迹”。

    2009年的国庆节,一直使用的是自备井水的东岸村,用水出现异味,严重影响了村民的用水安全,老百姓上访到政府。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立即给接上自来水。他听到消息马上到现场,看群众一张张无水可吃的焦渴面孔,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促使王永斌同志毅然去面对、去解决。第一时间拿出施工方案后,召回正在休假的施工人员,当天就开始协调施工,经过一周不间断工作,就让优质的自来水流入各家各户,村民对坚守工地协调指挥的王永斌深表感谢,他却不好意思了,说:“我们就是干供水工作的,这是我们的本职,不用说谢。”

    在“五水共治”和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建设中,他几乎走遍了各个村落,全面掌握农民饮用水情况,为使农民喝上了安全卫生的水,他长年拼搏在工程第一线,风餐露宿,含辛茹苦,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对农民群众的一片真情融入到一个又一个的供水工程中去;他们刻苦钻研,群策群力,攻克一道道技术难关:他为了早日解决农民的吃水困难,上门服务,不计名利、不怕吃苦、不怕流血流汗,在各级部门协调下,短短两年完成了51个村接水工程,解决了6.9万人的饮水问题。许多农民群众都把他称之为的“送水观音”。

 

“乐于奉献的好义工”

 

    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王永斌用自身去践行爱与奉献,主动加入仙居义工服务队,积极参加义工活动,争当一名光荣的劳模义工。

    去年,金顶小区由于物业和业主之间因用水发生矛盾造成三天无水,居民反映强烈。王永斌得知情况立即组织人员带上设备赶到现场,开展进社区志愿活动,进行供水管网检漏,经仔细测查发现主管破裂漏水,漏水本该由产权单位物业负责维修,但由于该小区物业公司因矛盾已溜走。此小区属无人管理状态,看到小区百多户居民无奈求助的眼神,他当时告诉居民说:这用水的困难我们帮助解决。于是他同领维修人员一起先将漏水修好,并利用二个休息日带领志愿者为小区的管道改造定方案和办理相关手续,解决了小区用水的大难题,当居民看到清澈的自来水时心情无比激动,拍手叫好。小区业主代表“老大姐”上门感谢自来水公司培养出雷锋式的好同志。

    多少次,接到用户的求助电话,他毫不犹豫地奔波忙碌在用水义务维修上;多少次,经过他的努力,百姓家里水管漏水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多少次,面对群众的赞许,他想到的是给需要和被需要带来的快乐,看到的是爱和温暖的硕果。因此平时他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让“义工”这项工作不停流于表面,而要成为一种习惯。休息日经常去公园等公共场所捡垃圾、帮老人义务维修等力所能及的活动。上半年在西姑山上捡垃圾还伤了腰;去年国庆风景秀丽的神仙居游客爆满,难免留下一些垃圾,他同劳模义工们主动请缨上山清理,为家乡的美景添一分心尽一点力。
    王永斌就是这么一个人,走在人群中毫不起眼,但在单位里,哪里也少不了他。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位铮铮的硬汉子成为了工作的顶梁柱,赢得了水厂干部职工和群众的一致赞誉。如今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奉献着,继续演绎着那平凡而又动人的故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