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群 > 仙居县政协 > 建言献策
发挥优势 打造精品 大力发展民宿经济

发布日期:2015-12-19 访问次数:


民宿产业是以农业资源、生态环境和农村生活文化为基础,提供游客住宿、餐饮服务和相关的设备,并利用其独特的优美环境,脱俗的乡土文化生活和温馨的风土人情,发挥特殊的魅力,为游客从事旅游、休闲及教育等活动而规划设计的一种新兴的农业经营型态。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是建设中国山水画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对于丰富我县乡村旅游内涵、保护当地民俗文化、促进“三农”融合和建设美丽乡村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组织调研组开展了专题调研。经过县内多个部门和乡镇实地调研后,还赴桐庐、德清、安吉等地学习,现将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我县民宿经济发展的现状

作为一种新兴业态,我县的民宿产业在全域景区化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悄然兴起。一是乡村旅游精品线初现雏形。以大神仙居景区为中心的中南精品线,绿道网为纽带的东西乡村游精品线都已颇具吸引力。二是精品村和精品点培育也成效初显。白塔关后、下各新路、淡竹下叶等精品村,石盟垟农庄和埠头大庄“九都民宿”等精品点都已开始打响品牌。三是以瑶琳农庄、赵岙休闲区等为代表的农家乐也开始转型升级,朝着特色民宿方向发展。此外,淡竹石头村、横溪苍岭村、白塔景园村等生态禀赋优越的村庄也开始规划发展民宿产业。

处于起步阶段的仙居民宿产业,在借鉴和探索中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内民宿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

()民宿产品偏低端化。尽管近年来有石盟垟农庄和大庄“九都民宿”等兴起,但是总体发展水平偏低端化,还停留在“农家乐”阶段。

()民宿消费水平不高。除了几家代表性经营户外,基本上一晚住宿(含三餐)人均消费在120元左右,同时无其他衍生性产品消费,整体消费水平较低。而省内一些做得好的民宿,开展了导购土特产、安排一日游等业务。

()民宿缺少产业支撑。民宿内容单一,以满足吃、住两个需求为主,产品雷同现象严重,缺乏“灵魂”,游客回头率低。

()缺少文化内涵。从装修、布置等方面看,基本大同小异,没有形成自己的个性特色。从民宿的经营者看,普遍不会讲家史、村史、当地的民俗风情等,没有把住户当“亲人”,导致游客来仙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却记不住乡愁” 。

二、我县民宿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权责不明,各自为政。民宿经济属于一种新兴旅游形式,我县自提出发展民宿经济以来,缺乏民宿产业发展相关领导机构,权责不明,各自为政。一是县里没有设立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缺少对我县民宿产业发展的统一领导和宏观决策。二是主管部门不明确,民宿产业具体由旅游局主抓还是由农办牵头,没有明确。三是协调难。民宿发展还涉及环保、建设、卫生、国土、税务、消防等部门,没有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很难整合资源,发挥部门合力。四是各自为政。各乡镇、街道发展民宿热情高涨,许多乡镇、街道都有自己的民宿产业发展设想,如果缺乏统一引导,将对我县民宿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缺少规划,配套不佳。目前,统领我县旅游发展的总体规划已经编制完成,但在民宿产业的发展方面还没有整体详尽的专门规划。在县域民宿经济发展区块定位、空间选择和发展时序、招商方向等方面都缺乏细致可操作的规划,致使我县民宿产业发展虽有勃兴之势,但却大同小异,缺少创意。在配套基础设施方面,随着“五水共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发展民宿产业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一些进村、进山道路等级低,部分适合民宿发展的自然村可进入性差,停车场所和停车位划分管理不规范;在旅游高峰期,部分经营户存在供水短缺和电力不稳情况;乡村网络通信覆盖率低,个别区域甚至没有手机信号;部分区域环保设施不到位,污水处理尚未标准化,对周边环境和水质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影响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滞后,制约发展。与民宿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还没有制定出台一系列完善的民宿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扶持力度明显不够。相关政策瓶颈依然突出,一是消防安全方面,在现有政策下,如要经营住宿,则要求至少有两条消防通道(楼梯),每座房屋还需按照标准安装消防喷头,在屋顶需设置50吨容量的消防水箱,同时还要有建筑设计图纸。这在现有条件下难以做到二是民宿用地审批上,农村只能用经审批自建的房屋用来做民宿,而农事体验或其他设施用地则受土地指标和用途控制基本无法审批。而且由于“一户一宅”政策,若新建房屋则必须拆除旧的,导致部分闲置旧房面临被拆除、无法再次利用的情况。三是在建筑形态方面,为追求美观,必须要对现有房屋进行外观改造,如飞梁出檐、加建阳台露台、围栏建院等,都可能涉及违建。四是卫生执照审批方面,对厨房结构、卫生设施(尤其是监控)要求较高,很难达到饭店宾馆要求。实际上,我县现有经营户基本处于无牌无证的非法经营状况。

(四)观念落后,人才缺乏。我县民宿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跳出“农家乐”的经营运作模式,在产品供应、服务质量上缺少民宿样板。经营业主大多是本地居民,缺乏专业人才,发展理念不够先进,没有明确的营销战略,缺乏对客源、价格策略以及市场的分析,只停留在粗放经验和初级模仿阶段,对潜在的客源形成不了有效的吸引力。这种经营方式容易导致“同质化”竞争,增加市场风险,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民宿从业人员服务水平不高,基本技能欠缺,礼仪不规范,服务意识不到位,影响了民宿的整体服务水平。

三、对我县发展民宿经济的建议

我县发展民宿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如何彰显特色,形成精品,有序推进,让我县成为游客心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民宿胜地,提如下建议:

(一)建立领导机构,理顺管理体制。

确定一位县领导主抓,并根据我县实际,明确牵头部门。同时抽调与民宿发展紧密相关的部门人员,组成民宿经济发展办公室,加强对民宿产业的统一领导和宏观决策。充分发挥政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的主导作用,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明确部门权责,形成部门合力,解决民宿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定期不定期就相关问题举行协调会议,及时解决民宿发展过程中的项目建设、业务协同与资源共享问题。组建专业顾问团。邀请各个行业内的专家,从各个不同的层面组建专业顾问团,如服务顾问、餐饮顾问、管理顾问、设计顾问、文化顾问、创意顾问等,指导我县民宿进一步提升特色、打造品牌。实施旅游项目预评估机制,对民宿项目按照污染排放、产品类型等进行预先综合评估,确保进驻项目的质量。

(二)编制系统规划,明确发展方向。

一是将民宿经济纳入全县旅游总体规划,编制民宿经济、民宿旅游项目专项规划,作出全面细致、更具操作性的民宿产业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地域自然禀赋、村庄环境特色、产业特色、人文特色,对村落整体环境和招商空间进行设计,进一步明确区块定位和招商方向,逐步形成功能齐全、业态丰富、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乡村民宿集群。二是对民宿产业聚集区的镇、村进行规划引导,发展相匹配的特色种养殖业,将蔬菜瓜果、花卉林木等基地与民宿联动发展,延伸产业链,形成自身产业特色,提升民宿魅力,带动农户和村集体收益。

(三)出台扶持政策,建立制度保障。

敢于担当、勇于破难,联合农办、旅游、公安、消防、环保、卫生、市场监管等部门,对照行业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并借鉴德清、桐庐等地的先进经验,研究制定地方性规章制度。本着放水养鱼的态度,适当放宽审批标准,降低准入门槛,如“一户一宅”政策破解方面,可对已新建屋而未拆除的旧房,条件合适的,可以以村集体收回再出租方式予以保存利用。消防方面,降低屋顶消防水箱容量标准,可参考德清将50吨减少为5吨的做法。同时可对相邻的民宿房屋进行改造,打通两座房屋,满足一户两条楼梯的标准。在建筑外观方面,因地制宜,制定地方性规范,允许一定区域或行业内的民宿房屋建筑方式,满足审美需求。在土地、旧房改造、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快形成行业规范,简化审批程序,为引导社会资源投入民宿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如村民将自有房屋改造装修成符合民宿标准的,给予经营户装修补助;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方式,给予民宿经营户专项贷款支持,并在利率上优惠。

(四)培育“样板民宿”,发挥示范作用。

可以借鉴台湾民宿和省内发展较好地区的经验,积极培育“样板民宿”。一是育人。组织培养一批精明能干的当地业主,加强传统文化、环境保护、经营理念和法律法规等知识教育。二是引进。积极引进具有先进经验和理念的专业化团队,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要摒弃只招“大商”和一个区块整体打包招商的思路,探索“众筹”集资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融入旅游市场,促进民宿产业的发展。三是做精。扶持一批有思想、懂艺术的工商业主进入民宿产业,引进中国美院等高校资源,在能够反映和嫁接我县特色人文和自然资源的地域,重点发展高端“精品民宿”。通过培养和引进这些标杆性的高端民宿,并以此产生辐射效应,让周边村民看到废弃房子重获活力,认识到守土的价值,也能自发保护模仿和改建,以此来带动一方民宿产业的规范化发展,让真正的民宿产业发展壮大。在实现保护和传承好当地特色资源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加大路网新建和改建力度,完善供电、供水、网络、消防、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五)融合民俗风情,实现特色发展。

民宿作为新型的旅游产业类型,要求独具个性特色。民宿产业必须与我县浓郁的民俗风情相结合,才能显示出与众不同,才能做大做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在民宿环境营造上,建筑装修和装饰尽可能简约、复古,使空间的整体感觉显现我县淳朴的山乡风情。同时要与我县特有的民俗文化、茶文化、古村文化、温泉文化、花果田园风光等有机结合起来。二是在民宿服务方式上,要注重服务人员的服饰、民俗演艺的地方特色。三是在饮食上,要开发出具有本地浓郁特色的地方菜,让客人享受我县乡间田野珍肴,感受返璞归真的农林气息。

(六)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元营销。

要着力打造我县民宿品牌,开发设计我县特色品牌系统,统一品牌推广。相关职能部门要牵头民宿产业网络平台建设,积极与全国知名订房网“携程”、“去哪儿”、“艺龙”等网站的洽商合作,以最优惠的政策吸引民宿加入订房平台,扩大我县民宿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要做好特色民宿产品的策划包装,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民宿宣传,引导经营者开展自媒体营销。以多种形式的文化创意来提升我县旅游和民宿的知名度、吸引力,如开展最美民宿摄影大赛、大型民宿推介、民宿直通车以及赴客源地市场宣传营销等活动,将我县的民宿品牌和乡村旅游推向市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