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慈孝仙居 > 慈孝文化
第三届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暨慈孝文化研讨会在我县开幕

发布日期:2014-08-29 访问次数:


 

    群贤毕至,高朋满座。昨天,第三届海峡两岸儒学学术论坛暨慈孝文化研讨会在我县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共探儒学学术之精髓,共谋弘扬慈孝文化。九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浙江省老年学学会会长徐鸿道,县领导林虹、刘中华、何善泽、陈红雷、张建平、朱志明、李忠民、杨维平出席研讨会。

    当天,来自台湾孔子研究院、美国南加州孔孟学会、台湾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孔子基金会、世界儒商联合会、浙江省儒学学会、浙江大学等组织和单位的40多名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围绕“慈孝仙居”创建的核心内容,并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就“慈孝文化”和“共同价值观”两大主题,在新儒学的视角下,深入挖掘研究“慈孝文化”的人文内涵、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我县有着9000多年人类文明史,孝亲敬养、睦亲慈幼、崇孝向美、崇德向善的慈孝精神绵延不息、代代传承。我县地处浙江东南,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宋真宗以王温乐善好施、羽化成仙的故事下诏赐名“仙居”,意为“仙人居住之地”。仙居有台州的第一名进士、唐代的项斯,“诗达长安”,国子祭酒杨敬之以“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的诗作留下了“逢人说项”的千古美谈,折射了仙居人向善的内在精神;朱熹遣子上学,应大猷仁爱孝悌,陈襄劝学劝俗等这些慈孝典故历代相传,广为传颂。

    进入新世纪,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把创建“慈孝仙居”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凝聚以“慈爱、孝敬、为善、有信”为核心的仙居人共同价值观,全力打造大孝大爱的人间仙居。探索实施“以文化人、典型感召、全民践行、制度督孝”四大模式,找到了慈孝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结合点和最巧契合点,有效构筑了社会主义道德文明高地。2013年12月,我县被正式命名为“中国慈孝文化之乡”。

     论坛上,各位专家学者以儒学慈孝文化对现代社会建设的省思为主题,厘清中国慈孝文化的起源,梳理“慈孝文化”理论化的历程,澄清“慈孝文化”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尤其是深入贯彻习近平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几次重要讲话精神,对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了深入阐述。与会专家学者从各个角度、各个领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学术气氛良好,氛围热烈,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县委副书记、县长林虹在会上致辞;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红雷在会上作主旨发言。

据悉,在为期两天半的论坛活动中,除了举办论坛主旨发言和分组发言外,活动主办方还举办了第5期的慈孝大讲堂和“慈孝仙居”原创歌曲演唱会。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